APP下载

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2018-01-15穆婷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学改革

穆婷

摘 要:现阶段,技工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就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尤其是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教师应当结合院校的自身情况,明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相应的课程调整以及制度改革。文章首先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进行分析,进而对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我国深入改革教育体制,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应转变以往教育模式,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整合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极大的满足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内容是由一名或者两名老师在同一课时内共同组织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交替学习,从而有机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从传递知识转变为处理和转换知识,通过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衔接,从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第二,教师教学方法从“单一型”转变为“行为引导型”,从而减少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有效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第三,教师的授课方式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的“被动接受的模仿型”,转变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授课模式。

第四,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从固定教室进行集体授课的方式转变为室内外专业教室和实习车间的授课方式。

第五,教学手段从教师口授和黑板讲解转变为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技术,从而体现出学校教育的实用性、实践性以及开放性,满足技工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指挥棒,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的就业,甚至企业、行业的发展以及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2.1 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

多年来,我院一直秉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中、高级电气工种职业资格能力标准,按照学生学习特点、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以培养专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以原有的课程体系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为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模块化改革思想为指导,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安排教学,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实训、参观、实习及现场教学,让学生更快的了解生产中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开放性的教学,以产教结合的方式,将人才至于生产环境中。

2.2 工学结合一体化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即将课堂学习与实习集训相结合,并在教学活动中着重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建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师生互动的关系;第二,处理好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学习过程。相关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适合自己学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结合,培养出能够遵循技术规范与社会规范、符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的优秀人才。

2.3职业定位一体化

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维修電工中级工、高级工及特种作业操作证),实现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丰收;通过职业实训和顶岗实习,明确专业定位和职业岗位,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学习,实现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兼顾,成为一名素质与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3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3.1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体化

电气自动化的每一个相关操作都必须建立在专业的理论基础之上,该专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加强实践操作,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操作的熟练度。在设置具体的专业课程时,教师要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理论抽象,专业性强的特点,并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确保教学过程更加贴近电气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

在讲解实践应用性较强的知识,如电磁阀、单片机、触摸屏、PLC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每个项目都独立出来,作为单独的单元进行一体化教学。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进入相关企业工作时,更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及专业技能。

3.2教学理念的一体化

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教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一方面,因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教师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深度,将影响学生对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另一方面,学生是一体化教学的核心部分,学生必须逐渐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向新的教育培养模式看齐。

3.3教学管理的一体化

要想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效果,首先,教师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依据课程特点以及培养目标等,结合学生的学习层次,合理选择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尽量依据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课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二,学校要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通过组织教师的评课活动,合理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并将评比结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中,从而在教师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增进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升一体化教学效果,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第三,对学生的考核体系进行改革,以往对于学生的考核主要以笔试为主,其方式较为单一,关于实践能力的考核较少,为提升一体化教学效果,教师应改革考核体系,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的笔试成绩、实践操作技能成绩以及平时课堂表现,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考核比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大对其的研究与应用。另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对学校和专业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校与教师不断地探索,并深入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工作更加灵活,提高教学效果,不断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剑.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电子制作,2016(10):48-49.

[2]许闪闪.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职业,2018(08):94.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教学改革
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浅谈中职汽车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