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2018-01-15杨瑛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意义

杨瑛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本文立足于我国国情农情,在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基础上,从当前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入手,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意义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庄严地写入党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准确把握我国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导向和补齐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在新发展理念框架下,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因此,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要求,这样才能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做好新时代“三农”的各项工作。

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4年起,党中央连续13个中央一号文件,都以“三农”问题为主题。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在重要场合和重要会议中谈起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时时刻刻地把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始终以人民情怀来关心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发展。

在党中央和政府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第一,在农业发展方式上,转变以往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许多高质量、有代表性的农产品享誉全球;第二,在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变单一的农作物生产为以农作物为主、多样化的经济作物为辅的农产品生产,农民获得多样化的农业性收入;第三,在农村建设方面,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民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美丽乡村建设获得新的发展经验。但是,受到经济因素和观念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仍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农业生产方式仍显落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第二,农业的产业化

经营优势仍显不足,存在产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产业经营机制单一等问题;第三,农民收入增长动力不足,区域之间收入差异仍然存在;第四,农村老龄化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空心化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五,农村建设虽取得重大进展,但有些不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观念如何跟上不断变化的现实仍然是一个重大问题。(本段先谈乡村振兴发展的成就[成就和意义是不同概念],后半部分谈现状,符合一般写作逻辑,如果实在要改可以删掉成就部分也可。)

三、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指导我国“三农”工作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农业现代化这条短腿和农村现代化这个短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这块短腿短板。围绕解决农业农村这块短腿短板,我党在不同时期,依据不同的情况,对“三农”工作都有具体安排和部署,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党对“三农”工作进行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思维方式,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来解决“三农”问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常态下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战略目标。它是建立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之上,是在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趋势,总结国内外城乡发展规律,学习总结借鉴其他国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发展不充分、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等现实情况,从牢牢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中國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重构我国乡村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做出的战略性安排。

在十九大报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表述中,增加了“农村”这两个字,这不仅扩大了战略目标范围,提升战略目标的高度,也拓宽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思路,以乡村涵盖农业农村的所有问题,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法,使“三农”问题变成为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的特点。这既保持了政策目标的连续性,又丰富了新时代“三农”问题的理论,更探索创新了大国城乡发展的新路子。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不仅成为新时代指导我国“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也为我们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广大农村居民能否同步实现小康,不仅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也事关本世纪中叶能否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央之所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因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业这条短腿,农村这块短板还没有补齐。应当说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突出体现在农业和农村这个领域。因此,在实现我国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过程中,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是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选择,也是拓宽我国“三农”建设的重要发展思路,更是满足乡村居民对美好现代化生活的追求。因此,要贯彻城乡融合平等发展的理念,树立城乡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都要服务于城乡融合发展大局,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齐海涛.筑好康庄大道,共圆小康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农村公路发展纪实[N].人民日报,2014-04-29(1).

[2]刘合光,秦富.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5,(48).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