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转型发展探析

2018-01-15何雅茹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营业网点转型策略

何雅茹

摘 要:本文基于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发展现状,分别从经营模式、客户管理、内部管理等几个维度探讨网点转型发展策略,为新时代农村金融机构营业模式的优化设计建言献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转型策略

引言: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在广大农村、乡镇及城郊结合部广泛布设营业网点,网点规模、数量和柜面服务人员数量均居各金融机构前列,为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了有效金融服务,网点和人员优势也曾一度成为助推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有利条件。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兴起,农村金融机构客户群体中,除部分年纪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客户外,大部分已逐步适应更加便捷的互联网金融支付环境,农村金融机构广大营业网点逐步出现空间闲置、柜面服务人员闲置等问题。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并在此基础上为农村广大客户提供综合性优质金融服务。

1 互联网金融时代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发展现状

1.1 互联网金融“去中介化”使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柜面业务弱化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普及使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支付功能逐步弱化,具有“去中介化”运营优势的互联网金融以移动支付为基础,从渠道脱媒切入,迫使农村金融机构的众多营业网点不得不直面金融加速脱媒的新型经营格局。新格局下,农村金融机构大部分营业网点的柜面业务受到替代,从而释放了更多的物理空间和人力资源。

1.2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挤占了传统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普及的今天,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传统的利差盈利模式不断遭受冲击。各类新兴网络借贷公司借助批量运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手续简单、利率优惠、更加便捷高效的小额贷款,对成本较低的农业项目具有巨大吸引力。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具有贴近百姓、决策链短等先天优势,但在线上服务方面严重滞后,客观上造成信贷客户流失,影响营业网点盈利。

1.3 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缺乏特色和创新理念

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由于受地域、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业务经营创新性不够,服务手段较为落后,经营形式单一,业务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存、贷款业务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理财业务,中间业务也仅限于代收代付等。与大型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相比,农村金融机构在资金实力、人才资源、创新能力、硬件配置、结算手段及经营管理上均处于比较劣势。

2 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转型发展的机会

2.1 巨大的市场需求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顶层设计,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对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对保障措施的全面部署,为致力于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农村金融机构要通过提高金融供给数量,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强考核评估、差异化监管,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全面解决“三农”建设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这为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2 逐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对接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农村市场的管理将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这为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转型发展创造了减少外部干预和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随着政府的管理归位,其经济职能将发生根本的转变,农村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将进一步优化,陆续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更多金融机构也将在竞争博弈中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学习先进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为灵活贴近市场经营创造了机会。

2.3 国家政策优惠扶持

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出台税收减免、保值贴补息部分补贴、票据置换专项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各级政府也相应地废止歧视性规定,减免、拨付省(市)级联社开办费用,创建良好发展环境等,为农村金融机构解决部分历史包袱,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优惠的政策扶持。农村金融机构广大营业网点承载着政府助农补贴发放、助农取款服务等“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政治任务,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在短期成本计算中虽不利好,但却体现出长期的社会效益,从而能够赢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3 新时期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转型策略

3.1 加快经营模式创新,积极推广“线上”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开始 “触网”,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开始加大力度开发农村市场,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创新,提升竞争优势,是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明确把握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先进经验,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工具,加大力度整合现有资源,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产业实际制定合理的戰略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线上服务,使农村地区客户享有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3.2 客户分层,加强客户管理和维护

为实施客户精细、高效管理,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均应建立客户信息档案,通过综合客户数据信息并进行细致分析,将客户分层,由营业网点实施分级管理,定期跟踪回访客户,全面了解重点客户基本情况,做好关系维护。要推进信贷、财务和流程建设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全面真实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强化成本收入比考核,实现业务前后台分离,完成向现代金融企业的转型。同时,营业网点还应重新设计功能分区,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结合客户实际需求开展综合性服务,增加客户体验度,培育和引领农村地区客户的金融理念,强化金融知识宣传和文化宣传,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适合多层面客户群体的客户联谊活动,回馈客户、巩固客户关系、增加客户黏性,提升营业网点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3.3 合理配备,提供人才支持保障

整合人力资源,完善资源配置,根据网点业务量和客流量合理配备员工,实行错位轮休,根据网点的日均业务量,合理调整压缩各网点窗口,设置动态柜台与动态柜员,释放的人员充实到大堂经理及营销队伍中。柜面服务人员应当轮流走出柜台、走出网点,穿街走巷进行网格化营销并开展营销宣传活动,加大电子银行产品营销力度,全面提升网点销售能力、经营效率和内控管理,实现网点从坐等客户上门到主动外出营销的转变。同时,根据网点转型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分时段、分梯次对网点负责人、柜员等各岗位人员进行业务流程、操作技能、营销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通过持续深入的进行人才引进、培训、培养,以及科学使用,增强外部激励和内源动力,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业务素养。

4 结束语

在改革发展大势下,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农村金融机构要结合各自的经营环境和转型需要合理安排网点转型发展中的各项工作,大力引入网络科技,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期不断提升网点的营业水平,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宁. 农村金融机构基层网点转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罗安. 山东省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转型模式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7.

[3]安雯. Z市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转型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营业网点转型策略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探析
从“澎湃新闻”上线的成功看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广电媒体面临的困境与转型
大连国际环保展绿色营销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浅析营业网点柜面劳动组合的优化——以乐山市农行为例
提高证券公司营业网点产品销售能力的思考
农信社营业网点经理薪酬优化设计——以某沿海发达城市农村信用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