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路径浅谈

2018-01-15章惠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章惠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所以说,两者互相支持与融合。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行性突出。基于此,文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以其为基础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性突出,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通过对传统文化思想精华与道德精髓的深入挖掘,能够全面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必要的源泉。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势阐释

以《中华经典诵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参考依据,总结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够全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1]。以中华经典诵读为载体,在文字中蕴含中华经典核心思想,在熟读、吟诵和诵写的过程中,能够将传承和表达传统文化的优势充分突显出来。在实践过程中,将传统核心价值观当做切入点,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求知、进德、处世、修身方法进行培育,不仅仅是社会角色赋予的一种义务,同样是承担社会责任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个人实现全面发展且社会发展更和谐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过程中,将中华经典诵读当做重要载体,使青少年在诵读经典中切实感受中华经典文化,并在交流学习中全面提高素质水平,对中华优秀文化自觉传承。以社会制度发展最终目的基础分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能够更好地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确保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2]。

二、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一)有效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民教育

教育部门应在教育改革顶层设计中重点强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制度作用的发挥奠定坚实基础。在理论层面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不断完善,要求分阶段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国民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通过气氛营造、环境布置等潜移默化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过程中,要贯彻落实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将中华民族历史的真实反映作为重点,尤其是要注重现代史、国家发展历史以及党史的作用,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3]。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使学生形成道德操守与审美情趣。加强教师在诵读等方面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教研活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理论与方法,不断强化学生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学生并开展劳动活动与爱心公益活动,通过多元化志愿服务,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传统美德的价值。校园文化熏陶作用也十分关键,应组织举办一系列校园文化节等活动,同时,通过发挥宣传思想的引领作用,通过校园网、校报、宣传标语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等三位一体,积极创建科学化的育人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借助多元化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发展中也必须重视价值观的重要性。在“知”的层次实施引导,不断加大宣传与教育的力度,确保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认知,并内化成个人行为。

在实践过程中,要将大众传媒的主要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文化部门、网络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等要积极组织并开展文艺节目,通过公益广告或者是影视作品大力宣传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正气进行弘扬,营造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理想环境。特别是传统媒介与大众媒体,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主流价值传播的责任感,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与分众化的特点有效适应。要对传统文化有效联系,借助大众化语言,在宣传报道的影响下,发挥其引导作用,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与此同时,要将网络新媒体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新时期背景下,网络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较大。要想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与普及,就要结合中华文化资源和现代网络技术,将互联网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中,将网络价值切实突显出来。通过对多样化新型网络媒体优势的运用,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对优秀传统文化加以解读,特别是经典古籍,使其时代内涵不断更新[5]。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对传统文化进一步形成系统化了解,更好地传承并传播传统文化。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平台的构建

有效融合中华经典文化和日常生活,在实践过程中,促进价值理论的转型,并形成个人道德规范。

首先,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之间的关系,学校定期组织举办道德教育实践,使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以及道德责任感不断增强,全面优化其道德水平与境界。可积极组织全民阅读和饮食文化节等活动,通过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贯彻落实国民理想信念教育[6]。

其次,将中华经典文化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注重课堂经典阅读,举办中华经典诵、情景话剧等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经典文化系列教育活動,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诵读兴趣,构建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

最后,将中华经典文化融入管理中,通过人文关怀措施,推进工作的人性化与精细化发展。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将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面普及。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为传统文化影响力的增强提供了必要保障。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路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上文中,以《中华经典诵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课题为参考依据,综合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需求,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实践路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建华.高校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69-171.

[2]韩东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探析[J].才智,2018(15):38-39.

[3]寇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1-2.

[4]邢晓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魅力中国,2018(3):75.

[5]郭珍磊,尹晓娟.大禹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1):33-36.

[6]刘虎.加强代际互动提升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3):95-100.

课题: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华经典诵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编号:HYJG17013。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