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管理中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来源分析

2018-01-15桑淑芳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理论分析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环境问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使环境影响评价等手段得以有效实施,除了充分掌握各方面的环境信息指标外,了解其重要的理论来源也十分必要。环境管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环境管理手段的选取、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甚至是技术依据的科学。本文旨在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其应用和实施的理论依据,为其找到根本上的理论支撑并试着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理论分析

1、研究背景

环境问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运用各种手段预防和改善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评价便应用而生。为使环境影响评价等手段得以有效实施,除了充分掌握各方面的环境信息指标外,了解其重要的理论来源也十分必要。环境管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环境管理手段的选取、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甚至是技术依据的科学。因而有必要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来源和依据,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使环评工作不断完善与发展。

2、环境管理学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规定,总的概括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有以下几点:一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二是要综合全面考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即要遵循可持续发展中所要求的公平性,使要建设项目不造成对当代和后代人的影响。三是要兼顾各种生态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即遵循可持续发展中共同性原则的体现,尊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四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环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的依据。

(2)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即属于命令型和控制型的。它规定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必须对其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形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经有关部门审定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一方面,从法律层面上讲,是实施环境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环境政策制度,它是一项政策,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从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层面上讲,它也是一种环境手段和工具。

环境管理的行政手段主要是以制定行政控制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环境标准,以强制实施的方式,来实现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报告书和现场评价等都是环境管理的主要行政手段内容。

(3)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分析

总的来说,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都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这就使得环境影响评价能够从环境管理学中找到最根本、最本质的理论支撑,从而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与环境管理主体的具体内涵相比,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三种主体,所扮演的角色略有不同。政府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负责制定各项环境政策和标准,审查企业报告并对其行为进行监督。企业是进行环评,对建设项目形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预测和估计,并生成环评报告的主体,并负责实施。公众是对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参与者,对重大建设项目能否顺利开展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各主体之间的环保责任感,实现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十分关键。

3、环境影响评价在实施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1)政策机制不健全,监管不严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之一,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的情况,从而极大的阻碍了环境评价工作的进行,造成环评报告的偏差。

(2)权力寻租,执行不力

建设项目企业为获取更高的利润,转而寻找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躲避监管和环评审查,进而出现了寻租行为,不利于环评的工作的政策开展。

(3)公众参与力度不够,公众参与意识薄弱

公众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在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许多情况下公众一方面由于自身知识的欠缺,另一方面由于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不够,导致环评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缺少了有力的支撑和有效的信息来源,使环评工作出现很大的漏洞。

4、对环评工作改进的建议

(1)完善环评制度和机制,加强监管

对于环评制度和法律的空隙,进行立法和修正完善,如:政府或相关部门,想办法建立法律机制保障环机构的独立性,以寻求环评工作的高效性。除此之外,政府要运用自己的行政和监督权利加强对环评相关机构的监管和審查。

(2)将环评工作落到实处

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公司应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对自身、公众和社会负责,努力实现环评结果最优化,从而有助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预防和治理措施,推动建设项目的完善。

(3)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公众作为环境管理的三大主体之一,除享有选取国家和社区领导人的权利外还具有参与社会公众事务的权利,环境管理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公众作为重要的主体之一,需要充分行使自己对环保事业的参与权,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意识。此外政府和媒体应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弥补环评工作的漏洞。

5、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等的不断发展,各种环境问题不断凸显。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在项目规划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环评工作的开展也应不断创新与发展。本文在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其应用和实施的理论依据,为其找到根本上的理论支撑并进一步试着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环境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叶文虎,2013

[2]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及建议[J].赵峰.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01)

[3]关于中国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考[J].洪大用.探索与争鸣.2013(10)

[4]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陆淑敏.南京农业大学 2016

[5]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D]. AJAZ UL HAQ.浙江大学 2018

[6]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J]. 周玉华,王丽娜. 北方经贸. 2013(01)

作者简介:桑淑芳(1993—),女,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人,山西财经大学2017届(环境经济学院),环境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理论分析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与原因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省农地流转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