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视角下广西民族乡土旅游创新发展研究

2018-01-15梁堃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广西创新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返璞归真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在闲暇时间更向往淳朴的大自然和风俗民情,具有民族特色的乡土文化风情旅游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追捧,因此文化产业视角下广西乡土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从广西民族乡土旅游发展形势与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产业融合,扩大宣传力度,加强乡土旅游相关服务设施建设,引进市场竟争机制,强化旅游中的人文、淳朴的乡村特色以及生态特色等对策,为文化产业视角下广西乡土旅游创新发展提供相应理论支持。

关键词:广西;民族乡土旅游;创新;发展

一、引言

广西因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民族和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而拥有大量的特色浓郁、品位极高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经济增长模式正向集约化、知识化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而受到关注并迅速发展。因此,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走智慧经济、民族乡土产业化己成为当前其发展的一个客观趋势和要求。推动广西民族乡土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进而提升广西旅游的实力,是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广西乡土旅游发展现状

(一)民族乡土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链得以完善和延伸

广西农业系统将上百个休闲农业景区(点)精编为风格各异的15条精品线路,按照“一市一线”的目标,把精品点连成线,主要切合农业休闲游主接附近城市游客打包向区内外游客推介,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链延长。

(二)民族乡土文化旅游产业的创作空间得以拓宽、市场空间得以扩大

民族乡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广西旅游的竞争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广西本土独特淳朴的优秀元素,可以为旅游者耳目一新的别样感受,从而这些感受也会对文化产品的创造起到激励作用,从而产生文化产品消费的需求,消费者的的需求会带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发展和壮大。同时也让广西旅游在国内外知名度极大提高,如南宁每年一度的民歌节,成功打造了广西民歌文化的品牌,提升了整个广西民歌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广西民族乡土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一)文化品牌缺失

一个地区的品牌文化核心内涵是文化内涵、情感诉求和精神凝聚力的象征。广西区内聚集了多民族风俗和奇异的自然景观,如德天瀑布、、长寿之乡巴马等,但在文化品牌方面,尚无响当当的“名片”,除了广东、湖北、重庆部分地区有人知道桂林山水之外,外界甚至连广西省会是哪个城市,广西包括哪些地区都未必清楚。因此不管是为了从开发广西文化产品或者是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业的角度,培育和发展广西本土的文化品牌建设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缺乏文化品牌的旅游业将如同一盘散沙,缺少引领的核心品牌。近年来广西着重从各方面打造“文化广西”的文化品牌,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但仍然缺乏统筹全局的文化名片,文化品牌的缺失较为严重。

(二)发展理念滞后

发展理念决定行为方式,是行动的指南。广西从事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相关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发展理念和素养普遍较低。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在产业发展水平,素质不高的人员容易把文化排斥在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外,又因为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了解不够,导致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和潜力估计不足。

(三)发展方式欠佳

发展广西民族乡土文化旅游产业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认识基本已经得到广西民族地区的广泛认可,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本身的健康发展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没有引起重视。当前,广西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重自然资源的开发、轻文化元素的挖掘;二是重文化产品的生产、轻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三是重文化产品的数量、轻文化产品的质量;四是重短期的经济利益、轻持续的发展能力;五是重区域经济的竞争、轻跨区域资源的整合。

四、文化产业视角下广西乡土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对策

(一)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

兴建广西民族特色的文化產业城等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文化产业群。进一步做大做强桂林广维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桂林愚自乐园、百色靖西旧州绣球村、广西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广西榜样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临桂县五通镇等6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南宁九金娃娃动漫有限公司、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广西卡斯特动漫公司、广西蓝海世纪数码传媒有限公司、广西千年传说动漫影视有限公司、广西临届动漫设计有限公司、桂林坤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宁峰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西天象国际动漫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等9个国家认定动漫企业。对这些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民族乡土旅游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充分利用广西民族旅游文化、红色旅游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开放旅游文化、海洋旅游文化、商贸旅游文化、创新旅游文化、和谐旅游文化优势,进一步打响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电影制片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漓江画派等老品牌,不断打造坭兴陶、长寿文化、金壮锦等新品牌。

(三)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大力培养、造就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推动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实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全面优化、竞争优势显著增强、使用效能明显提高,建设一支懂旅游、懂文化旅游、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与加快文化旅游业跨越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文化旅游人才队伍。重点培养和引进文化旅游产业领军人物和复合型人才。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鼓励和扶持代表性传承人提高技艺和开展传习活动,形成稳定的传承机制,促进我区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育和发展。制定和实施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训体系。建立广西旅游、文化人才小高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完善旅游人才交流引进和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办好广西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训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教育机构的作用,优先将文化旅游专业列为特色专业予以扶持,鼓励高等院校设立文化旅游产业方面的院系,形成优势学科,培养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推进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自治区级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基地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文化旅游产业创新人才。建立自治区级荣誉制度,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文化旅游产业工作者。允许文化旅游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以股权、期权等形式进行鼓励。

(四)文化旅游产业示范点建设工程。制定文化旅游产业示范点的评选办法和奖励措施,每两年评选出一批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的市(县)、乡(镇)、村(街区),加强文化、旅游、交通、生态保护、城乡风貌改造、新农村建设、扶贫等资源的整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点,各展所长、各具特色而又优势互补、相互辉映,形成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城乡互动、多产联动的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胡鞍钢,王蔚乡村旅游:从农业到服务业的跨越之路【J】旅游管理,zo17(9)94

[2]闰巨海,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理论思考—以吕梁市为例【J】经济问题,2017(8):95一100

作者简介:梁堃(1980.3—),女,广西隆安人,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副教授;现供职于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经营与战略。

猜你喜欢

广西创新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广西广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广西尼的呀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