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15谭瑜奎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信息技术

谭瑜奎

摘要:时代的进步伴随科技的发展,教学理念也要跟随发展的大趋势,不能固守从前的旧模式,用旧的模式去培养新的。当前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一台计算机即能辅助整堂课的教学,而应更多地把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到课堂中,把学生当作课堂中的主体,多多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活动。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在教学学习中的应用谈起,简述对其运用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反思

传统的课堂模式中,大多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部分把控整体进度和课程进行的方式,上课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教师讲解问题知识,学生负责记忆理解。这是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教学方式,但是却并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不能切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中加入信息技术,既能实现抽象知识的直观化,也能实现微观现象的扩大化,以宏观的角度去探查微观知识,以生动的情景去带入晦涩的专业理论,对于学生的学习,课堂的教学效率都有积极地提升效果。所以学习中可以注重课堂信息技术的融入,提升课堂质量。

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最初,是以辅助的位置角色进入到同学们的课堂学习中,作为教育教学方式的一种,它既是工具又是媒介途径,通过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实现更有效的学习,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从当前社会发展的融合必然性观念来讲,信息技术能够从多个方面促进支持学生的学习。从两个角度来讲,其一,信息技术的课堂作用体现在能够把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理念结合起来,满足当前教育所需的学习方法、教学方式的转变;其二,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能够把学生本身所接触的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知识能力结合到一起,帮助其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改变。所以课堂学习中,学生与教师都应当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认识到其作用意义。

2.信息技术的运用原则

技术功能的强大,需要规则原则的约束。同样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程度上的正面影响,也同样可以因为使用的不当带来负面效果。所以必要的应用原则,需要被建立遵循:①学生始终是技术应用服务的主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为了给课堂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氛围情境,同时也能使学生集中自身注意力更好的专注于学习,善于利用资源。②讲述理论知识不要忽视实践练习。技术的应用很容易使教师学生误入一种知识学习更加简单,不需要过多练习的情况中,其实这是错误的。任何知识的学习,要留有长久的、深刻的印象,实践练习都是不可省略的重要过程之一。③教师的积极引导。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的身份始终是学习者,其自身的知识储备有限,教师不能一味依赖电子设备,而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适当的加以引导依然十分必要。④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也不相同,所以学习方式也不能一味效仿别人,如果不顾及自己本身情况而一味模仿,可能学习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

二、信息技术为课堂教育教學带来的改变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所带来的改变是多方面的教学模式、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等都有利于实现课堂中的高效学习。

1.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以感悟的方式学习

学习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模式,还会穿插有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或者课外知识引入,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其中,以课本和课上理论知识为基础,从生活实际或者其他方面选取合适的材料资源,为课上氛围情境的营造提供基础条件。以便学生能够感受更加真实的社会情境,探索学习加深其知识印象,也养成更加良好的观察分析习惯。比如在学习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课文中的选段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述贾府的富贵雍容,但是坐在课堂中的我们,隔着时代、隔着空间并不能感受到黛玉当时的心境。如果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能为我们准备了贾府的图片和一些古人富贵的衣着样式,配合黛玉的身世,最终一定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合理使用网络,增强彼此协作能力

信息发展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而技术的进步并不代表着人力的退步。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生活中要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即要学会团结协作。即使是未来的社会工作生活中,也同样需要互相的扶持帮助来完成任务。所以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学生也要注意彼此间协同能力的培养。可以就课堂中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延伸,查阅多个相关网站寻找相关知识内容,并且可以自由组合,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交流,最终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收获了合作的能力。

3.发现寻找网络资源,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所连接的网络资源是庞大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都能在其中查询,无论是专业性的论文书籍,还是创作所需的加工素材都能通过网络获得。但是大量的信息资源并不能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资源的健康性。所以在学生自制力、判别能力还不是完全成熟的时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掌控,要明确告知学生哪些网站的资源可以参考,哪些只是无用的文字符号。在掌握信息的探索寻找之后,学生即会通过在扩充信息容量的过程中筛选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加工调整,用于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可以是个人、或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举例,课堂中有时会涉及案例讨论问题,教师在课前把相关材料告知学生,并且布置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和提供依据。并且让学生以板书的形式,或者利用演示文稿、视频等形式来增强自己观点的可信性和说服力,以获得更多的人赞同。

三、结语

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许多的积极影响,但不能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教师过分依赖信息设备,讲解知识深度不够;或是学生过分关注设备展示的图画视频,而听不进教师的课上的核心内容等。因此,课堂中对信息技术、计算机设备的应用,应当遵循必要原则,并且适度使用,更多的发挥其优势、正向意义,为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吕彤.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发展.2013(07)

[2]张荣.高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融合的途径.2016(16)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让高中政治教学走入生活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