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上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

2018-01-15陈贤伟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高职数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摘要:《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和科学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是其他任何课程难以替代的,也将面临着课改的新要求。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高职数学教改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和科学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是其他任何课程难以替代的。目前所用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学习,而且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起那些大学中的其它课程而言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高等数学的学习内容也没有像其他科目那样创新,课程内容几十年如一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高等数学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学会,他们本身就有一种恐惧心理,而目前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注入式,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处于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中缺乏应有的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甚至大部分的教学把提问也取消了。教学实际上是盲目的,因为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不知道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完全受制于教。而高等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以及学生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但高等数学描述枯燥,缺乏生动的实例,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目前的高职部分学生起点又较低,加上还有一批来自文科班的学生,使得学习高等数学显得更加不易。

在高职院校里,高等数学这门课的内容多,课时少,而大多数学生并不把这门课程看的很重,要求就是只要不挂科即可,那么课外时间学生对它的学习就可想而知,这样就为数学课堂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见起色。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教师在课堂上下功夫,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而数学教师则起到主导的作用,即要完成教学计划,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认真的備课,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在课程的整个知识结构上相关课程的联系,分清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才能做到主干挺立明显,枝叶搭配得体、分析有声有色,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

首先,要制定新的高等数学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补充。近些年来,随着高中课改,很多的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就接触过高职数学中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概念与运算。所以,在高职数学课程的选择上,应适当的减少理论知识的灌输,强调其应用,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应精选一些内容,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高职数学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师应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让高职数学更好的为专业服务。首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其次,能够更好的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有利于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如果高职数学在教学中存在和专业相脱节的想象,教师应对学生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开设一些数学实验课教学和数学建模的训练,能够有效的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在对数学的思维上,使其掌握知识与治学法,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清思路,突出重点,启发思考以达到引导开拓的作用。数学教学可以使人的思维精确、严密、合乎逻辑。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启发式教学是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最好方法之一,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根本原则之一。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因而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多变、新奇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不仅仅满足于给学生提出问题以启发思考,更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预见问题、联想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不在乎这些问题去如何解决,而在于别人是怎样提出这些问题的”。数学知识不是简单、机械的从一个人迁到另一个人,而是基于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构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数学结构,教师教的数学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结构,才能被理解、掌握,并且经过应用,反思与环境的交流,进一步优化和改善自己的教学结构,以达到发挥的境界。

其次,数学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情境。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数学概念的定义、性质,或导出定理的证明,鼓励学生提出大胆猜想,使他们学习如何运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能力。由于学生的基础有一定的差别,在教学中笔者深有体会,有些内容稍微复杂一点,总有一部分学生是教师讲得很有劲,学生听得很费劲,而基础比较好的一部分学生又已听得厌烦。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讲授时可以精讲,即有详有略;有的时候也可以釆用教师先讲授,然后再分组讨论,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先完成课后的习题,而对基础比较差的那部分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时要利用启发性的提示和讲解,让他们慢慢的接受,达到“可望可及”的程度,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再次,学习高等数学还要注重课后的习题,数学的学习当然还是离不了练习。对于课后的练习每堂课都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讲解,因为习题是检验学习学习成果的标尺,也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因此,每堂课后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对于不太理解的内容要多做深入的研究,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这样才可以让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积累,不至于到了要用时才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太少。

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把自已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并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针,需对高职数学进行教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使数学能够更好的为专业服务,并通过改革教学方法,重视数学学习的实践与应用,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方法来加速学生学习的过程,提高这一过程的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高等数学课堂让学生都能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提宝.关于高职院校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68.

[2]吴娟,章晓忠.高职院校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6):53-54.

作者简介:陈贤伟,(1979—)男,浙江省浦江县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数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探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