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测温技术在10千伏配电设备检测中的应用

2018-01-15李靖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测温红外配电

李靖

摘要:带电检测是对常规停电检测的弥补,同时也是对停电检测的指导。红外测温技术已被证实为有效的带电检测手段。在保证电网、设备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应用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及时发现设备发热现象,迅速找出配电设备故障源所在具体位置,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尽快恢复送电,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对确保“一流配电网”,避免负荷损失意义重大。

关键词:配电设备;红外检测技术

红外成像检测主要是利用红外成像技术,对电力电缆终端和非直埋式电缆中间接头、交叉互联箱、外护套屏蔽点等配电设备开展红外热成像检测。现阶段,红外测温技术在配网运行维护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技术手段能够有针对性的对配网设备进行检测,并且有效的促进状态检测工作的发展。

一、红外测温环境要求

工作环境:检测时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尽量移开或避开电缆与测温仪之间的遮挡物,记录环境温度、负荷与测量仪之间的遮挡物,记录环境温度、负荷及其近3小时内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参考。

自然环境:海拔不超过1000米,温度-15/+40℃.相对湿度不大于85%,检测期间天气为阴天、夜间或晴天日落2h,一般检测风速不大于5m/s,精确检测风速不大于0.5m/s。

二、红外测温周期的设定频率

同一电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存在不同的关键风险点,阶段性的带电检测工作应围绕电网运行方式来展开,对关键设备适度加强测试能有效防范停电、电网事故。红外热成像检测每年开展2次专业检测,分别在迎峰度夏和应峰度冬期间开展;必要时开展加强监测

三、红外测温的检测要求

1普通检测

(1)对设备进行红外线检测时,每台设备都需要拍摄红外照片及光学照片作为数据库存入档案,如发现异常热点必须进行多角度精确检测以确定具体的故障点及性质,记录当时流过发热点的电流及环境温度,测量距离,风力、风向,光照强度。立即汇报给相关管理人员。

(2)对设备进行红外线检测时,每台设备都需要拍摄红外照片以及光学照片(带GIS坐标)作为数据库存入档案,如发现异常热点必须进行多角度检测以确定具体的故障点,同时进行多角度拍照。

(3)每张红外图像需包含异常部位的三相红外温度。

(4)光学照片包括现场人员进行红外测温的照片、缺陷设备近景及缺陷部位特写三张照片,照片需带有GPS定位信息。

(5)对设备进行拍照时,必须记录清楚设备名称、部位,以及热像仪自动生成的文件名,以便编写测温报告及检修。

2加强测温

(1)停电检修前的红外测温。月度计划下达后,在停电检修前对停电范围内的线路、设备逐一进行红外检测,若发现缺陷,及时上报以结合停电检修一并进行处理。

(2)负荷高峰期红外检测。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期间,根据线路电流变化曲线,选取电流峰值时段进行检测,必要情况下开展红外夜间检测工作。

(3)运行方式调整后。在运行方式调整后,线路负荷出现激增,需及时开展红外检测工作,了解线路状况。

(4)新线路、新设备投运后红外检测。新投产和检修后的线路,应在投运后1个月内、24小时以后进行一次红外检测。

(5)重大保电活动等特殊情况红外检测。在保电任务下达第一时间,与设备管理单位配合对保电线路进行红外检测,及时发现并消除缺陷,确保活动、节日期间供电安全。

四、红外测温工作保证措施

(1)检测前做好“三措”以及安全技术交底、临时用工安全教育等工作,明确危险点和防范措施,并加强作业现场安全和工艺监督,并根据要求必要时交纳安全保证金。

(2)循序渐进做好工程组织工作,根据检测力量合理安排作业点,分批分量开展。

(3)管理提升、检测工作要协调推进,同步完善,不能顾此失彼。

(4)实施“工作负责人”制度。每一个检测现场单位应至少选派一名熟悉现场环境、具备丰富的检测作业经验的“工作负责人”,负责编制进度计划并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工作负责人”要始终在现场,做好对临时用工及检测作业的管理。在“工作负责人负责人”未在场的情况,工作成员有权要求暂停施工。

五、红外测温工作技术保障措施

(1)仪器参数的正确设定。在检测之前要先设定正确的距离、温湿度等,这些参数直接对测量的精确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2)加強数据图片管理。在检测中,遇到异常情况要拍下照片,仔细分析,将照片存储,及时编号,必要时上传至PMS系统保存。

(3)降低干扰源的影响。在拍摄照片是要注意避免受到周围热源的干扰,避免成像不清晰给将来的判断造成困难。

六、红外测温报告

检测结果的数据库应录入PMS系统相应模块,为配电设备状态检修提供数据支持。测温人员应熟练掌握PMS带电检测模块的使用,能规范准确地维护检测数据,至少有应用PMS带电检测模块三个月经验。熟练使用PMS移动终端,能有效完成带电检测设备原始数据转换成PMS识别格式。熟练掌握带电检测信息化工作流程。

(1)每日测温工作结束后,应编写红外测温记录,报告名为“yyyy-mm-dd红外测温记录”;在运维单位进行缺陷消除后,结合消缺编写红外测温分析报告,报告名为“10kVxxx线xxx设备红外测温分析报告yyyy-mm-dd”。报告需保存word版和pdf版两个版本,同时彩色打印纸质版,一并上交于运维单位。

(2)红外测温记录需包含以下内容:设备双重称号、分析及缺陷判定、设备红外图谱、相应光学照片,记录以excel形式存储,记录每日一汇报。

(3)红外测温分析报告需包含以下内容:缺陷情况描述(简要描述缺陷情况,根据规程及标准判断出缺陷类型,分析出现此类缺陷的原因)、红外图谱及现场照片(分别列出红外热成像仪拍摄到的原始图谱以及现场照片)、缺陷处理情况(描述对此缺陷的详细处理情况)、缺陷分析、总结及进一步提升。

七、红外测温结果应用

红外测温结果可作为状态检测的重要数据资料。根据测温结果,对配电设备提出停电计划或者春秋检计划,在春秋检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异常情况,可列为生产大修项目或者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彻底处理。

八、红外测温技术实例

2016年5月份,**供电公司红外测温过程中发现,10千伏**配电电缆中间头存在过热点,经检查,该配电电缆中间头接触不良。负责红外测温的配电运维班立即在PMS系统中进行了检测结果录入。作为缺陷点,将此电缆线路列入7月份停电计划。配电检修班接到停电计划后,制定了检修方案,及时处理了缺陷点,避免了停电事故发生。在此后的一年时间内,此10千伏电缆线路多次出现红外测温结果异常情况。经分析,该电缆线路运行年限较长,且多次开断,接头较多,在负荷高峰期极易出现故障。综合考虑,**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将10千伏**配电电缆线路申报2017年生产大修储备项目。2017年10月份,10千伏**配电电缆维修项目顺利实施,对长度0.9千米的电缆线路更换为YJLJ-240型号电缆,电缆终端头全部更换。项目实施20天后,配电运维班再次对10千伏**配电电缆进行了红外测温,结果显示正常。

九、结束语

红外测温技术在10千伏配网设备运行维护中作用显著,不仅可迅速发现设备运行中的缺陷,还可以防范于未然。但需合理管理,定期维护,保障红外测温技术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江双华.红外技术在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8):24-31.

猜你喜欢

测温红外配电
网红外卖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WiFi无线通信测温系统的设计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变压器光纤测温探头的安装固定
基于快速递推模糊2-划分熵图割的红外图像分割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测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