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相关探讨

2018-01-15金丽铃

中文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教育

金丽铃

摘 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当今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远大理想目标的树立有重要帮助,因此,在当今高校教育中,马克思信仰教育不容忽视。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科学性与真理性相统一的理论,在指导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解决大学生常见问题上非常有效。本文就如何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有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出了相关的探讨,希望能为有关人士在工作上的改进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马克思信仰 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1

前言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潮流的领跑者,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希望,肩负着如此重要的任务,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坚定而正确的信仰,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朝着目标前进。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又是信仰,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树立坚定的信仰,能够给予成长中的大学生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指导,并为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引其正确的进行实践研究,促使大学生无论是在专业学习中,还是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能获得较多的提升。但是,就目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来看,情况还不容乐观,一方面是高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真正落实到位,无法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认为信仰教育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因而投入其中的兴趣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还需积极改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式,更加突出其核心地位,同时优化创新教育方式,带动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信仰基础。

一、建立长效机制,突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核心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理论基础,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生力军,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各个高校应当不断提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视,将其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这是信仰教育落实到位的基础,同时也是信仰教育不断优化的保障。首先,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提高认识,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放在核心地位,同时提高学校教师的认识,强化教师的信仰教育观念,促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积极渗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念,指导学生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进行学习研究;其次,高校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作出相应的改变,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地位,例如通过对相关课程的设置、增加,不断提高师生对其的认识,还可以通过相关活动的举办,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相关理念不断推广,让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学习;最后,学校还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成效的考核,包括对教师与学生的考核,一方面检验教学的质量,及时找到当前马克思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提高师生的重视程度,只有高校师生对此做到足够的重视,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不断的扩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传授者,必须自身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才能做到对知识的正确讲解与传授,才能让学生学习与理解其中的精髓,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水平十分关键。一方面,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相关工作者的考核与培训,促使其自身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对相关工作者的准入门槛,选拔出合格且优秀的信仰教育人才,这样才能使信仰教育的效果不断增强。首先,高校教師应当自觉提升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在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传播的工作;其次,高校需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与教学环境,建立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去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与原理,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应当给予认可和嘉奖,另外,高校也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引导他们创造性的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与研究,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积极创新的能力,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更好的影响,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与提高。只有将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升起来,才能为学生树立好的示范,实现更有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三、优化创新教育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许多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育方式过于传统,大多由教师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高校还需要主动优化创新教育方式,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带给学生好的影响,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高校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讲解的方式外,还可以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活动,如开展知识竞答赛、参观老革命基地、高校之间交流互动等,让学生们能够走出课堂,接触到形式更加丰富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生心中扎根,让学生将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习惯,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另外,高校还可以积极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改进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方针,使马克思主义教育不断开花结果,推动学生的不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高校应当及时建立起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信心,能够努力克服困难,朝着远大目标前进,实现人生理想马克思主义教育不在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需要放远眼光,重视马克思主义教育,不断改进教育方式,使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生成才、成人。

参考文献

[1]陈云云.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历史考察与启示[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04):93-99+108.

[2]林春玲,吴立明. 关于增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的几点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3):101-104.

[3]韩伟. 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着力点[J]. 世纪桥,2017,(02):52-53.

[4]刘志英. 浅析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相关启示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1):58-59.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