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提升政治素养要遵循三重思维

2018-01-15张振杰

中文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底线理想信念习近平

张振杰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2

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关乎党的事业的兴衰。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领导干部政治素养进行了多次论述。比如,2012年11月16日,习近平在《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中指出:领导干部“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修养、严守党的纪律等方面为广大党员作出表率”。96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之所以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靠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态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的权力观。这是我们党的好作风、好传统,也是当代领导干部提升政治素养的基本遵循。

当前党的政治生活中还存在着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遇到问题,不考虑实际情况,不做调查研究,直接用行政命令手段解决问题;二是人民观和群众观不牢固,一方面脱离群众,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仍然在一些方面存在。另一方面,为官不为、对群众冷漠的问题还时常发生;三是深陷权力的陷阱里,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这些问题对党的先进性和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了巨大影响,必须严肃认真的改正。对此,领导干部提升政治素养需要遵循求实思维、价值思維、底线思维。这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保障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树立求实思维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尤其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论,以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要树立求实思维,学以致用,善于从具体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些领导干部的出发点是好的,急于解决群众所急所想的问题,但有些主观愿景和计划不尊重规律,不唯实、只唯书,这样会带来事与愿违的后果。突出表现为,“拍脑袋”做决策、“感情用事”。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其实古人就已经意识到,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如果逆规律而行,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庄子·至乐》中讲述了一个关于海鸟的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庄子查找原因发现是:“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这就是说,国王不是按照鸟的生活习性养鸟,而是以养人的方式养鸟,是没有按求实思维从鸟的实际出发。我们还要注意一点,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把握时间、空间、条件的转移。同样不唯实的情况,在赵括的身上表现的淋淋尽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赵括空谈理论,不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最终失败。此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王明以唯书的思维看待中国革命问题。王明对书本理论,对于经典,信手拈来,倒背如流。但王明只注重经典书本理论,不考虑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所以他提出“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毛泽东也非常看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他更强调理论与当时的客观实际相结合。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城市武装暴动”使革命屡次受挫,“农村包围城市”改变了中国革命历史,拯救了中华民族。

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发现规律,是我们工作和行动的指南,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不从实际出发,仅仅唯书、从经验主义看问题、想方法,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回顾党的历史,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以求实思维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反之我们党遇到曲折,大都是没有从实际出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靠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就是从实际出发,运用求实思维的结果。

由上可见,求实思维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前提和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到深化细化具体化”、“要注重在吃透上清、熟悉下情、了解外情基础上,坚持上下结合、融会贯通、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以求实的作风,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领导干部进行决策,开展工作需要树立求实思维。从客观实际出发,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决策。

二、践行群众路线,涵养价值思维

人民利益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都应该认识到,在工作中,“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领导干部只有心里装着人民群众,顺民意、解民忧,人民群众才能得到的实惠。但是,仍有个别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在群众面前盛气凌人,甚至做出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突出表现在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第二,政绩观错位,表现在领导干部没有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搞面子和形象工程;第三,群众立场不坚定,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化,把“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政治情怀抛在了脑后。endprint

因此,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让群众看到自己敢于正视并解决问题的决心,看到自己拜群众为师、向群众求教的襟怀,看到自己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行动。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要深刻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时限,一个一个加以解决。党员、干部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样,要让群众看清楚,接受群众监督。”从价值思维的角度来讲,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自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活动都要尊重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和为了人民群众。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这就决定了,领导干部要在经济工作、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等各项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涵养价值思维,始终把人民群众视为工作的重心。具体的讲,党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工作举措贴近人民群众的需要。在经济建设方面,想方设法保证就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政治建设方面,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权利;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习近平同志谈到:“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为民服务,党的干部必须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第一,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走进人民群众,造福人民群众。第二,涵养价值思维,改进工作方式。积极构建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和谐沟通平台,主动征求群众意见,扑下身子,结好对子,实现良性互动。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价值思维,这样所从事的工作才有意义。

三、抵御权力诱惑,坚守底线思维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的政治本色。”这启示了领导干部抵御权力诱惑,一方面要以高尚精神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守住道德底线;另一方面,法律至上、心存敬畏,守住党纪底线。

改革开放,不仅解放了思想,同时,也使价值取向多元化了,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体现。但思想解放不是思想堕落,价值多元不是价值扭曲。如果没有言行底线,任凭道德和价值泛滥,就会使人放荡形骸、忘乎所以,酿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最终受到道德上谴责和法律上惩罚。正如,习近平同志《在河南省兰考县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中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坚决抵制住形形色色的诱惑,特别要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经受住利益诱惑,被权力牵着鼻子走,拿公共权力换取一己私利,最终走上了歧途。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从领导干部自身方面来看,由于理想信念不稳固、缺乏政治历练,致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打开了,政治立场随之动摇;二是客观上讲,有些不法分子或利益集团不惜重金去“围猎”领导干部,通过腐蚀领导干部的方法,搞权力寻租;三是遵守党的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党内生活上,缺少民主,不遵守党章,纪律;党的作风上,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够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比较少。所以,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坚守底线思维,不被腐朽思想观念和没落的生活方式所影响,才能抵御权力的诱惑。

反思權利观上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和严格遵守纪律两个方面努力,抵御权力诱惑,坚守道德和党纪底线思维,把问题化整为零。十八大以来,党在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新形势下,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政治素养,抵御权力诱惑。

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锤炼,守住道德底线。理想信念就像黑夜里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发出万丈光芒,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守住道德底线,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才能抵御权力诱惑。一是要把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作为毕生的追求。正如,2013年6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二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国家精神文化的引领者、社会风尚风貌的示范者、人民道德信仰的维护者,保持领导干部的先进性。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班子的带头人,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真正做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

第二,坚守纪律底线,绝不触及党纪国法的红线,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领导干部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一是严守党的纪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自觉做政治的“明白人”。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严守党的纪律“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守住党纪底线,不仅从平常点滴严于律己,抗得住诱惑,而且在大事面前不糊涂。在任何时候、任何复杂情况下都不可逾越的底线、不可践踏的红线、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政治素养。2015年2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 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底线理想信念习近平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