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二本院校大学生上课后排扎堆现象的调查研究

2018-01-15王蜀见

中文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部分当代大学生上课在后排扎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们选择在后排扎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既有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技巧的原因,也有同学自身不爱学习、不愿学习的原因。为了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控制大学生上课后排扎堆现象的蔓延,笔者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二本院校良好学风的形成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后排扎堆 目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1

一、研究背景

多年以来,发现一直有部分大学生上课选择从后排坐起,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这种现象在全国各类高校中较为普遍地存在,地方非重点院校尤为明显。为了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上课选择从后排坐起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笔者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在本校开展了调研工作,旨在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的问题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方式,并兼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调查对象为我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0份,回收率为92%。

三、调查结果

从问卷调查来看,选择“上课从后排坐起” 的365人次,达到39.67%(不包括有时选择从后排坐起的30位同学)。从性别来看,男生选择上课从后排坐起的人数多于女生,分别是185人和180人,从占各自总人数的比例来看,选择上课从后排坐起的男生占到参加问卷男生总人数的50.68%,远远高于选择上课从后排坐起的女生占到参加问卷女生总人数的比例(32.43%),说明男生是选择上课从后排坐起的主体部分。从年级来看,大一学生中选择从后排坐起的比例是35.29%,大二学生中选择从后排坐起的比例是31.58%,大三学生中选择从后排坐起的比例是54.55%,大四学生中选择从后排坐起的比例是16.67%,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大三年级学生,比例最低的是大四年级学生。从学科来看,文科学生中选择从后排坐起的比例是34.67%,理科学生中选择从后排坐起的比例是43.12%,理科学生是选择上课从后排坐起的主体部分。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学生中选择从后排坐起的比例是38.51%,专科学生中选择从后排坐起的比例是60.00%,专科学生选择从后排坐起的比例很高。

四、原因分析

1.选择从后排坐起的总体原因

学生上课选择从后排坐起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这跟学生自身的素质、理想信念和喜好等因素有关。当然也与上课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和授课技巧有关,比例分别为34.78%和19.57%。其他原因里面,学生所列的主要有:更自由的学习、课程重要性、都从后排坐起、前排没位置等。

2.認为授课教师授课技巧的不足体现在何处

学生认为授课教师授课技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语言没有吸引力”“讲得不生动”“讲得不透彻,听不懂”和“没有启发性,不会循循善诱”四个方面。也有部分同学说讲得太难或太简单。

3.认为授课内容的不足体现在何处

从统计数据来看,授课内容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认为老师“照本宣科”, 比例达到了60.87%,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据,有的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而且只看屏幕不看学生,这会大大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选择“培养方案的问题,根本不喜欢所学课程”“课程内容脱离实际”“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太陈旧”的比例分别为27.17%、25.54%和17.39%。

4.学生自身的原因

从学生的自身原因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作用,不愿坐前排”,比例达到了51.09%,学生所列的其他原因包括“前排与后排无异”、“想做别的事”、“感觉比较好”、“后排更自由地学习”等。“不敢坐前排”和“不喜欢学习”的同学比较少,说明只要合理教育和引导,学生上课从后排坐起现象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五、对策与建议

要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切实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听课的效果。

1.构建争相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

从学校层面来说,团委或者教务处可以举办一些寓教于乐的读书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班级层面来说,可以以班为单位定期举办读书节、知识竞赛等活动,在班级营造一个大家积极读书的良好势头。

2.加强目标教育,提高学习兴趣

部分当代大学生上课选择从后排坐起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缺乏目标和对专业的认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实施‘大学生目标教育,分年级进行,帮助学生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同时,目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每学期聘请专业教授为学生开设讲座,让学生明确本学期该专业主要学习什么,与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什么关系等。

3.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这就要求教师按教学大纲认真备课,突出重点讲授,注意归纳整理。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思路而不是死板的知识,其效果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或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要处理好严密与生动的关系、理论与举证的关系,注意课堂气氛的控制,包括情绪控制、注意力控制和节奏的控制等。

4.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是学校教务处要及时更新教材,落伍的教材要及时地被最新的教材所替换;二是教学院系要及时更新培养方案,更新讲授课程和课程的内容;教师要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才能将本学科最前沿的东西带入教学之中。

5.实施因材施教,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都有极强的个性和个性发展的强烈需求,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要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需要,使学生从被迫式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6.进行心理辅导,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要从心理上进行辅导,纠正其不良心态,提高他们的自信度和安全感。

参考文献

[1]孙彬,袁怡琨,王奎莉.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看高校优良学风构建[J].陕西教育,2009年第10期,第161页.

[2]焦兰光.优良学风的构建与一流大学的建设[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3]牛永奎.教学过程中授课技巧的探索[J].教法学法新探,2008年第1期.

作者简介:王蜀见(1979—),男,硕士,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