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的学习中养成关键能力

2018-01-15李玉玲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松鼠运算

李玉玲

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学科。本文以小学数学中“数”的学习为例,简要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在“数”的比较中发展抽象能力

数学抽象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出有关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数”的认识始于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产生多与少、等与不等的概念,基于“等”的共性形成抽象的自然数,而认识多与少、等与不等最核心的思想是“对应”。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中《快乐的午餐》一课,内容是讨论6只小松鼠与所准备的餐具够不够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难,学生能够很快发现6个盘子是够的。此时,教师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大多是从数量的比较中得出的结论:“因为它们都是6个。”学生理解到这个程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把握两个数相等的本质属性。所以,教师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图形中感受松鼠和盤子之间的对应,并将松鼠和盘子用线一对一地连起来,从而把握相等的本质是能够一一对应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继续研究其它餐具够不够用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认识到,数的关系与具体物品的其他特征无关,只与它们的个数以及能不能一一对应有关。在此过程中,学生领悟到了什么是等与不等,什么是多与少,进而渐渐抽象出相关概念。

2.在“数”的运算中养成推理能力

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如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统计推断等)。演绎推理多用于数学知识的整理,合情推理则有助于数学发现,两者往往协同作用、不可偏废。“数”的学习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运算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的建构过程,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例如,在“一位小数的加法”教学中,呈现下面的问题:一袋妙脆角4.8元,一瓶尖叫2.8元,买1袋妙脆角和1瓶尖叫一共花去多少元?学生不难列出算式4.8+2.8=。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知道大约花去7元,这个猜测过程已经蕴含了推理,如“妙脆角靠近5元,加上尖叫2元8角,肯定得7元多了”。当然,我们需要准确的值。学生在借助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给出准确的结果,这些结果得来的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可能是将4.8元和2.8元都拆成元和角的形式,然后分别相加,即4元与2元合起来是6元,2个8角合起来是16角,也就是1元6角;也可能是将4.8元、2.8元都转化成角就是48角和28角,48角加28角是76角,化成元就是7.6元……这些解释本身都是很好的推理过程。

小学数学要深挖数学的本质属性,并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这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秘诀。

编辑 _ 李刚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松鼠运算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有趣的运算
小松鼠
松鼠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松鼠
松鼠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属性及实地考量——基于浙江省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