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也是科学课

2018-01-15陈翠敏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素养想象

陈翠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科学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学习科学知识,传承科学精神,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提升科学素养。

1.分析教材,用足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挖掘教材因素,积累科学知识。语文课文中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极其丰富广泛,包括天文、地理、历史、科技等。如《风睡着了》是一篇保护环境的童话故事,告诉学生植草种树可以防风、防沙尘。

遵循文体特点,掌握科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写法,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同时也具有不同的阅读方法,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科学阅读的方法。例如,说明文教学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说”的,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说明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分类等科学方法,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自主体验探究,激发科学情趣。语文教材不像科学教材那样直接地传授科学知识,而是更具有情境性、趣味性。有的是用故事的方式讲述科普知识,有的是在童话中蕴含科学的道理,有的是讲述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乐趣,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品味人物形象,学习科学精神。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写人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彰显着人物的精神之美。我們要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人物的精神世界,学习人物的科学精神,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行为得以内化。

2.精心设计,多法并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合教材内容,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可以根据语言想象画面,也可以根据画面进行语言描述,在描述过程中丰富画面内容。引导学生在情节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在续编故事中进行想象,还可以提出与作者不同的意见,大胆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巧妙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如《奇异的琥珀》一课,在开始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时,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合理想象,用思维导图画出推测、想象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理清作者推理的过程,而且养成有依有据进行判断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从题目入手质疑、抓住关键词句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质疑、抓住空白质疑、抓住矛盾处质疑、抓住反复处质疑、利用主客体的矛盾质疑、抓住写作上的特点质疑。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对象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解疑方法,通过换位思考、丰富的想象来解决问题。

编辑 _ 于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素养想象
快乐的想象
蜗牛看牙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