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2018-01-15刘志平刘继玲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量表目标分析

刘志平++刘继玲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国外研究者和教师有意识并经常使用的重要研究方法。国内自1995年引进课堂观察以来,多为理论研究和价值意义探讨,在实践操作层面,或缺乏必要的课堂观察方法和框架指导,经验性成分过重,或畏于其专业性和操作性难度较大,流于形式,浅尝辄止。近几年,我们的教研团队注重观察研究,走进课堂,开展“课堂观察”。

1.依托专业发展共同体,多方诊断互证

相对于单一思辨研究和“散兵游勇式”个人研究的人员间“单子关联”,课堂观察一般需要合作伙伴和多要素的“多元关联”。我们依托教研组或教师研训活动,组建“一线教师+课堂观察团队+学科专家”专业发展共同体,走进课堂观察现场。一线教师提供丰富的经验,学科专家呈现深厚的学科理解,课堂观察团队基于数据和事实,为后者观点提供证据和支持,为前者的反思提供角度和路径。课堂观察的价值不仅是对教学结果诊断的客观量化,更在于量表研制和分析对话过程中实践经验的不断碰撞和激活以及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度理解和转化。

2.聚焦观察维度,研制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是一个不断萃取修正的过程。最初设计量表,主要通过删减和组合较成熟的量表,记录一些通识性的课堂信息。随着实践的深入,量表设计对准了目前急、新、难的课程改革问题,如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学语文整书阅读教学等,尝试原创研发,尝试深度关键解析。

我们研发的“课堂教学增值评价课堂观察量表”“教师自主支持行为课堂观察量表”等,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梳理课堂观察量表研制的思维过程,大致分为“背景分析—概念分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行为分解”几个步骤:背景分析主要明确观察任务要求和价值目标;概念分析是厘清概念源起变化、外延界定、目的意义等;要素分析是厘清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要素分解;确定观察维度即学与教的关系和分析路径;行为分解是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行为化,使其具体化,可观察、可记录。观察量表的研制并非一次到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完善。

3.广泛收集信息,多角度数据分析

课堂观察量表的记录方法一般有基于座位表的记录、记号体系记录、编码体系记录、选择性文字记录、基于媒体技术的记录等。基于座位表的记录可以分析出师生的互动范围和移动路线等;记号体系记录可以分析出频次和比例;编码体系记录一般可以画出结构图或者层级图;选择性文字记录可以进行关键语义分析。这样的课堂观察分析在学科内容角度分析和整体还原课堂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所以,我们一般采取观察前预分析和观察后数据分析。

观察前预分析主要围绕“目标—条件—过程—结果”和“重点任务—主要活动—思维结构层次”两条线进行分析。通过查阅教学设计以及与执教人访谈对话,明确教学的目标期待、学生的认知难点、重难点突破的关键过程、期待的学生学习效果。对一些关键点的任务活动设计进行认知目标和思维层次的分析,看是否与目标设计意图一致。

观察后数据分析至少有四个角度:横向看——看每一个观察点行为的频次和比例分布,大致能看出学生和教师的行为结构和类型;纵向看——看教学环节之间的变化节奏和走向,比如每个环节的提问目标层次,能看出课堂的思维层次和变化;找关系——课堂观察采取“以学定教”,通过观察学生输出,反推与教师教学行为(实施行为和设计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寻找专业反思点和生长点;找差距——寻找课堂实际发生情况与教学设计(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预分析期待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差距。

4.基于理解的对话,让课堂观察诊断走向实践改进

课堂观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再科学的量表、再精准的数据分析和诊断结果,如果没有教师的认可和理解,都可能只是一石涟漪。如何促进教师深度反思呢?一方面,课程观察提供了很多现象和数据,能让教学诊断建议更加有说服力;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基于理解的对话,以学定教,进行深度的原因分析和教育假設分析,以及发现新的教育可能。

有效对话首先要换位思考,理解教学、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通过“假如你来教……”“你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你是怎么思考的?”等问题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其次,教师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不应该是小白鼠式的试误,还需要观察者有专业的教育底蕴和思维品质。包括:对标意识,大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课程标准,小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要特别注意目标、活动、评价的一致性;学生主体意识,要对学生学情进行科学准确地把握,从而找到教学的难点和关键点;以学定教意识,教学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而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教学有效性判断也应该由学生的参与广度、投入状态和输出效果来决定。

课堂观察不是新鲜事物,但需要科学细致地深入推进。新课改背景下,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需要落地和转化,教师实践性智慧需要提炼和升华,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知行桥。实践证明,课堂观察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习共同体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值得尝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编辑 _ 于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量表目标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