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患者得实惠令医者有价值

2018-01-15宁小倩

当代党员 2017年24期
关键词:胡先生医务人员公立医院

宁小倩

2017年9月9日零时,重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并开始执行439项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当时针指向9日零时,全市237家参与综合改革的医院启动管理信息系统切换工作,新的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报销政策正式执行。

这意味着,从此刻起,药品取消15%的加成,药事服务费不再收取;诊察费(由原来的挂号费、诊查费合并为诊察费)、床位费、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等六类共258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上调;CT、核磁共振、派特CT等三类共181项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降低。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之一,目的在于坚持和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破除‘以药补医旧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新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此次改革近期来看,医疗服务价格总体平衡,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个人看病费用有增有减。”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药品零加成让患者开药更便宜

曾先生今年刚满60岁,患有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

9月1日,曾先生按照惯例来到市人民医院医生办公室开药。

“老曾,我建议你9月9日之后再来,药品要便宜一些。”主治医生建议说。

9月9日,是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第一天,曾先生再次来到医院开药。

取消药品加成后,到医院开药到底便宜了多少?

曾先生拿着自己8月4日的处方笺和9月11日用新系统开出的处方笺进行了对比。记者看到,处方笺上开出的都是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甲类)4盒,阿卡波糖片(拜唐苹)(甲类)3盒。8月4日药品的总价是362.83元,9月11日药品的总价是315.44元。这意味着,药品取消加成后,曾先生的药品便宜了47.39元。

“医改真是好啊!我之前一直居住在美国,同样的药方,美国要贵一些。” 曾先生不禁感叹。

记者注意到,在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住院部的醒目位置,改革前后的药价对照表均张贴了出来。

据悉,药品加成始于上世纪50年代,国家在财力不足、对公立医院补助有限的情况下规定,公立医院可以在药品实际进价的基础上,上浮不超过15%的价格销售药品,药品价格上浮的这部分收入,就是通常所讲的“药品加成收入”。

改革前,药品加成收入是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之一,对于保障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机制逐步发生了变异。由于医院与药品之间的利益联系,医院采购药品没有主动议价降价的内在动力,助推了药价虚高;同时,容易导致医院过度用药的行为发生。

因此,国家在新一轮医改中明确提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而且从制度设计上避免了“多开药、开贵药”的现象。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

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快,又来一个病人!”10月12日下午,市人民医院门诊部,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曾鸣拿着杯子正准备喝口水,门诊又来了一个病人,他立即放下水杯,急匆匆地投入到工作中。

像这样的高强度工作,曾鸣已经习以为常。

“过去医院的收费体现不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50多岁的曾鸣说,就医务人员而言,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博士三年,再从住院医师一步步做起,这中间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

此次改革后,三级医院副主任医师诊察费统一改为22元,医保报销10元,患者自付12元。“这让我觉得我的价值有所体现,也获得了应有的尊重。”曾鸣说。

曾鸣认为,隔了这么多年,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确实需要适度调整,才能保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10月9日下午4点,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蔡敏在门诊部送走第15个病人,录入完就诊信息,才有空坐下来休息片刻。

“许多病友很早就知道要医改了,今天来挂号时看到诊察费有所上涨,他们都很理解,”蔡医生说,“之前给他们看病时提前做了政策宣传,效果很好。”

蔡医生举例说,原来做一次头颅CT检查要760元,现在402.4元就搞定了,仅这一项就便宜了357.6元。

本次医改实施后,需要定期进行放射治疗、血透、门诊注射输液、换药、理疗、针灸、推拿等治疗的慢性病患者,诊察费有优惠政策,可以免去每做一次治疗就要缴一次的诊察费。

记者了解到,本次改革遴选了价格矛盾比较突出、改革呼声较高、普遍适用性较强的439项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价格调整。调升或调降的幅度均控制在20%以内。经测算,医疗服务价格调升的部分,医保基金将承担“大头”。

对患者而言,调升最明显的就是诊察费这一项。三级医院普通门诊挂号是15元、副主任医师22元、主任医师30元、知名专家50元。

“患者如果选择普通医师以上就诊,个人自付费用可能较改革前有一定增加,且级别越高的医生,患者个人自付费用就越高。目的是引导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到一、二级医院看病,选择普通医生看病,推进建立分级诊疗的格局。同时,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便民惠民措施增加群众获得感

9月20日,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门诊部一楼,病人胡先生正在办理出院手续。

当结账单显示全部医疗费用自费部分仅3000多元时,胡先生咧开嘴笑了,长舒一口气说:“我没想到,我真的没想到,一个政策就能减轻我这么大的经济负担!我是个粗人,不懂文化,你们说的改革我不懂,但我知道这实实在在减轻了我这个绝症病人的后顾之忧。”

四十来岁的胡先生是黔江区人,患有腮腺癌,长期在外打工生活,与妻子早已离异,也没有子女。

身患绝症的胡先生来到黔江中心医院接受治疗,整个疗程需要一大笔费用。然而,前期的治疗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由于没有参保合作医疗,他需要自理所有费用。

为了不错过最佳放射治疗时期,胡先生东拼西凑借齐了治疗费用,身欠巨债的他不堪重负、身心俱疲。

随着重庆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全面推开,市人力社保局同样调整了参保政策,会同扶贫、民政等部门特事特办,对建卡贫困户实行资助参保和“即参即享受”,不设医保待遇等待期。

当胡先生的主治医生知晓这一惠民政策后,第一时间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在主治医生的劝导下,胡先生办理了贫困户证明,参保合作醫疗,从而大大减少了医疗费支出。

这仅仅是本次医改惠民政策的一个缩影。本次公立医院改革出台了一系列便民惠民政策和措施: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对无能力参保的困难群众,由民政医疗救助资助参保等。

在改革“指挥棒”的作用下,各医院优化就诊流程、改进医疗服务,通过实施分时段预约就诊、延长开诊时间、开展志愿者服务、党员干部示范等措施,为患者提供更有质量的服务。

10月9日,正好是重庆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一个月。

全市237家公立医院的监测数据显示,实施综合改革以后,全市患者负担有所减轻,门诊、出院次均费用分别较改革前降低7.72%和2.65%;公立医院运行良好,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同比增长0.7%和8.22%。药占比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比分别下降7.84和0.27个百分点,医院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目前,重庆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呈现出“四升四降三满意”的趋势。“四升”即医院服务质量稳步上升、医疗收入稳步上升、服务性收入占比上升、普通门诊就诊人次上升。“四降”即药占比下降、次均医疗费用下降、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比下降、专家门诊就诊人次下降。“三满意”即患者满意、医务人员满意、医院满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胡先生医务人员公立医院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提高医务人员英语水平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孩子,我们一切为了你们——记台属胡先生情洒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