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敏体质者用药须知

2018-01-15孙清廉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皮试青霉素过敏

孙清廉

对药物过敏的常见错误认识

用过的药不会过敏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就会引起变态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用药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再者,所用药物的批次不同(所含杂质就可能不同)或生产厂家不同,不同时间患者机体所处的状态不一样,这都可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一般而言,对容易引起过敏的注射药物,三天之内没有使用,就必须重新做过敏实验;使用不同批次药物,也应该重新做过敏实验。

用药剂量小不会过敏有毒的药物因使用的剂量小,可能不会出现毒性反应。但药物过敏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药物的剂量关系不大。也就是说,极小的剂量也会引起严重过敏。笔者曾見西安某纺织医院的一名35岁的女儿科医生,因重感冒在本院注射室输液闻到青霉素的气味引起严重过敏,在西安医大抢救三天没有成功而死亡。

中药不会引起过敏虽然相对而言,中药出现过敏的概率较西药少,但并非绝对不出现过敏(很多食物都会出现过敏,何况药物),某些药物如板兰根、大青叶、穿心莲、上清丸(片)等有时也会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药疹、剥脱性皮炎,甚至引发过敏性休克等。

抗过敏药不会引发过敏患者因用药不当或因体质的特殊性,抗过敏药同样会引起过敏。如笔者的一位同事五官科女医师,因某种食物出现严重过敏,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先后使用扑尔敏、非那根、苯海拉明以及镇静剂鲁米那等,都再次引发与加重过敏,弄得医生焦头烂额。后来请笔者会诊,笔者也是绞尽脑汁,尽量避开使用曾报道引发过敏的中药,总算使患者转危为安。据报道,新一代抗过敏药如息斯敏等,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都发生在用药后不久药物过敏反应不但会发生在用药当时或用药后不久,有些药物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则有相当长的潜伏期,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治疗糖尿病、甲亢或痛风的药物中。如应用痢特灵引起的过敏反应,就多出现在用药后的20余天中,应引起特别警惕。

打针吃药才会引发过敏临床实践表明,除口服、打针外,其他用药途径如含服、外用(如一些外用膏药常会引发局部过敏)、喷雾剂、治疗牙病的填充剂以及体检时的造影用药等,均有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

皮试阴性者不会过敏皮试阴性在使用过程中引发过敏反应者曾屡见报道。所以,不论任何时候,都应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施;使用青霉素等应有专职人员在场守护。

发生过敏停药就行了发生了过敏反应,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之一,同时还要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输液等对症治疗,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则要进行积极抢救。还要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患者迅速排出残存药物。

过敏体质者用药注意事项

1.过敏体质者到医院就诊时,必须将家族以及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告知医生,从而避免过敏药物的再次使用。

2.必须严格遵守某些药物进行皮试的使用规定,用药前严格进行皮试(目前临床上规定必须进行皮试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头孢拉定、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等),不能麻痹大意、敷衍了事。即使皮试是阴性结果,在使用药物后仍应遵照医护人员的要求,按规定进行必要的留诊观察,以防止可能出现过敏反应。需要提醒患者的是,即使是口服药物,也应按规定进行皮试。

3.过敏体质者应尽量使用各种不良反应明确的老药。在使用新研发的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观察使用,不得盲目使用,我行我素。

4.过敏体质者应尽量使用过敏反应相对较少的中药,或尽量应用口服药物。

5.在家用药时,若出现皮疹、黏膜溃疡,甚至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猜你喜欢

皮试青霉素过敏
过敏8问
你应当知道的过敏知识
你对过敏知多少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基于个人数字助理的皮试信息核查功能优化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要做皮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