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脚肿应细查病因

2018-01-15段本歆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浮肿下腔水肿

段本歆

人到老年,不仅外貌出现衰老,内脏器官功能也在减退。由于心脏排出量减少,肾脏血流量下降,皮下组织松弛,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细胞体积缩小,皮肤细胞内的液体流向细胞外的皮下间质,所以会导致出现浮肿。当站立时间过长,水肿就会比较明显。

脚肿是老年人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情况,而且还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重要征兆,所以老年人出现脚肿,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有关检查,明确诊断病情,及时有效地予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引发脚肿的机制各不相同,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心源性脚肿右心功能不全者多见。检查心脏可发现有器质性杂音和心脏扩大等病理性改变。心脏病引起慢性右心衰竭时,浮肿从两下肢踝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全身。水肿呈凹陷性,并伴有心慌、气喘、憋闷等症状。

肝性脚肿脚肿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肝功能受损后,白蛋白合成能力降低,机体白蛋白减少,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水肿;肝肾综合征能引起肾功能受损而导致水肿;肝硬化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导致下肢水肿。肝硬化时一般是先从两下肢开始浮肿,以后出现腹水,最后全身浮肿。

肾性脚肿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病综合征等。不过一般先从两眼睑或颜面浮腫开始,然后再发展到全身。在脚跟、脚背轻按,肿胀处即凹下,像肌肉失去弹性一样。病人清晨起床时往往发现面部浮肿,上眼睑浮肿得像“蚕宝宝”。肾病综合征常见全身高度水肿、严重蛋白尿、高胆固醇血症等症状。男性老年人如果患有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症,或患有膀胱肿瘤,由于尿潴留引起肾功能不全,最终也可出现下肢浮肿。

营养不良性脚肿多因老人进食减少、消化功能减弱或患有慢性消化性疾病等原因,导致营养不良,蛋白摄入不足而引起下肢浮肿。水肿可为全身性,多见于下肢,并常伴有消瘦、贫血、面色苍白等营养不良症状。同时因免疫功能减退而易引发感染性疾病,以致出现脚肿现象。老年人长期营养不良、贫血还会形成低蛋白血症,引起下肢及全身浮肿。

特发性脚肿多因内分泌、循环及神经等系统失调引起的水盐代谢紊乱所致。同时可伴有轻重不一的全身性水肿,多见于女性。脚肿多呈双脚同时出现,程度一般较轻,常在直立行走或劳累时出现,平卧或休息后即可逐渐消失。

功能性脚肿又称良性水肿,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一般不严重,多呈间歇出现,可持续数年。有的病人脚肿与季节有关,但与体位无关,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

下腔静脉性脚肿常是一只脚先肿。多由于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多因血栓形成或盆腔内发生肿瘤压迫下腔静脉)影响血液回流所引起。

糖尿病脚肿这是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其主要原因是高血糖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形成水肿。同时伴有颜面部及眼睑浮肿。

痛风性脚肿痛风可以引起痛风性肾病,进而导致脚肿。表现为患者大脚趾、脚跟及膝盖部位突然出现红肿胀痛,关节发热,疼痛难忍。单独处理脚肿只能治标,必须加强对痛风的治疗。

旅行性脚肿乘坐长途车、长时间站立、行走或两下肢下垂时间较长引起的水肿,此因重力关系,使静脉回流受阻,以致肢端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所致。

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引起的脚肿,多与老人患有心脏病、心功减退、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有关;钠盐摄入过多,饭后又大量饮水,导致体内水与钠盐大量潴留,从而引起水肿。老人患有脚气、局部出现感染,用药不当、扭挫伤等,也可引发脚肿。

如何预防和减轻脚的肿胀

老年人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可以减轻或避免腿脚浮肿的症状。首先要穿舒适的鞋子,每天坚持做轻松的腿部运动。其次要经常用热水泡脚(糖尿病患者除外),以促进血液循环。或经常做用脚趾滚动小球或小棍的足部运动,活动后要适当按摩。

如果已经发生浮肿,白天应用弹性绷带或者弹性棉袜保护浮肿部分,晚上睡觉时把腿部垫高。游泳、散步等均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在饮食上要减少碳水化合物及动物性脂肪的摄入,低盐饮食,减少水的摄入量;同时要注意保证营养供给,戒烟戒酒。平时要注意足部保洁、保暖,避免受到外伤和久坐久站;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登山、举重、跑步等活动,以免加重病情。若经过适当休息和锻炼后,浮肿仍然没有消退甚至加重,要尽快去医院就诊,并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

猜你喜欢

浮肿下腔水肿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消除面部浮肿的足底按摩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