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候鸟式”生活要注意什么

2018-01-15李艳鸣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医学专家候鸟温差

李艳鸣

天气变冷,北方一些老年人纷纷“飞”到海南等地过冬。如今,不少老年人热衷于“候鸟”式生活,即冬天飞到温暖的海南、广东等地避寒,夏天又跑到北方的海滨或山林避暑。那么这种“候鸟”式的过冬方式,是否适合于所有老年人,对老年人的健康是否有影响呢?

温差较大,你适应得了吗

“你在北方的寒夜里大雪纷飞,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四季如春”。沈阳市退休后休闲在家的孙先生和老伴每年冬天都要乘飞机到温暖的三亚过冬,等到天热后再回到沈阳。那么,这种南北温差近30摄氏度的过冬方式,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医学专家指出,对北方老人来说,南北方温差大,南北迁徙只要数小时,而两地温差近30摄氏度。这种在数小时内跨越两个或以上不同气候带,过山车般的温度巨变,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突袭。

天气暖和不能包治百病

家住西宁市的六十多岁的张先生是一名高血压患者,在西宁,他每天坚持服用降血压药物,血压水平比较稳定。这几年,不少以前的老同事和老同学冬天都往南方热带地区跑,说那儿气候条件好,蔬菜瓜果、海产品丰富,是老年人冬天的理想居住地,一些人还在三亚、珠海等地买了房子,每年冬春都要去住几个月。于是,去年11月,张先生和老伴也坐飞机赶到了三亚,在当地租了一套房子过冬。当地气候温暖,氧气充足,张先生和老伴都感觉很舒适,特别是张先生的血压下降了不少,不吃降压药血压水平也不高,于是,他便擅自停药了。他们在那里住了大半年,等天气稍热后才返回西宁。哪知回来没多久,张先生的血压又上升了,并出现了头疼、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被家人送往医院后住了院。

医学专家指出,高原高寒缺氧、紫外线强、风沙大等特点造成该地人群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概率较高,同时,很多人的尿酸、血脂也会增高。倘若是正常没有疾病的老人,去南方住一段时间会感到比较舒适。但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冬天到南方过冬时血压、血糖水平都会下降,這时应重新测量血压、血糖,并在医生指导下对药物减量,但不能擅自停药,应坚持有规律地用药;返回原地后也要再次测量血压、血糖,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身体健康必须顺应四季变化

“候鸟”式的过冬方式对呼吸系统疾病来说可能会有所改善,但也存在个体差异,并非人人适合。另外,从中医角度来讲,这种过冬方式不利于养生。

《黄帝内经》认为,一年四季可归纳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在这种气候变迁下,人体则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相应变化。四季各有养生需求。夏季大家都大汗淋漓,消耗了大量阳气;冬天正是阳气回归、热量回收的时候,人以蛰伏潜藏状态出现,万物活动趋向休止,这才是养精蓄锐。北方的老年人,往往已经长期适应了四季分明的北方气候,如果直接跨入炎热的热带地区,让人体始终处于夏天的“发散”的状态,越过了其他阶段,更没有“冬藏”的可能,其体内的阳气无法存储,始终处于生发和外泄的状态,可能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候鸟族”的心理问题

除了生活习惯的改变,心理上的孤独也是“候鸟”式过冬的老年人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通常来说,“候鸟族”的儿女们一般都忙于工作无法陪同。北方老人去南方过冬,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能忽视心理问题和生活方面的不适。远离熟悉的环境和亲人朋友,会使老人的孤独感加重。

因此,“候鸟”式过冬的老人到了新地方后,应尽快熟悉环境,和朋友结伴而去,或是融入当地生活,以免产生心理问题。

南飞前最好做个全面体检

医学专家认为,到了冬天,寒冷使人免疫力低下,诱发呼吸道感染,使血管收缩,加重心血管负担。而且冬天传染病也比较高发,而南方气候温暖潮湿,能够起到预防和缓解呼吸道疾病的作用。但严重的肺气肿、慢阻肺患者不建议这种过冬方式。另外,由于南方湿度大,哮喘患者病情可能会加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也不建议去海边城市居住。

高血压人群到南方之后,由于温度高、血管舒张,血压自然会相应降低,一些轻度高血压患者甚至可以恢复正常。南方饮食以清淡为主,且海边多食用海鲜,海鲜能够软化血管、增强血管的弹性,自然血脂也可以降下来,血脂的改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是十分有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得好,也可以选择去南方过冬。

建议老年人在出行之前必须做好各方面准备,去之前最好做一个全面体检,听从医生建议,慎重决策。年纪偏大的老人应有家人陪同,并备足药品。慢性病老年人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按时吃药。不建议来回跑,特别是回来时不建议乘坐飞机,可以坐火车缓慢回来,使身体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

猜你喜欢

医学专家候鸟温差
《江西医药》第十届编辑委员会调整
北方冬季养猪当心“四差”
鸦兔之谜
温差“催甜”等
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海内外医学专家在宁探讨建立高端国际医疗会诊中心
“洋候鸟”回闽过年
“0”与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