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榆未晚 夕阳更红

2018-01-15

中国火炬 2018年1期
关键词:桑榆山镇芦笋

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吉林省双辽市关工委主动作为,动员组织五老奉献余热。全市退休农业科技人员、退休镇村干部、退休老教师等共计3518人参与其中,帮扶35周岁以下青少年贫困家庭1435户。桑榆未晚,夕阳更红。这些充满激情的五老,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项目扶贫谋长远

芦笋种植技术简洁、用地较少、效益很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作为重点推进的扶贫项目,市关工委成员对种子购置、育苗暖棚的设置、移栽的农户和地块等逐项安排落实。主任胡续源多次深入到育苗现场进行细致研究,召开调度协调会,落实栽植地块。功夫不负有心人,141户关工委重点包扶的贫困户栽植地块全部落实,现在所育的7万株芦笋长势喜人。此外,市关工委还引进了适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具有很大潜力的亚麻种植项目。市关工委会同市农业局关工委在那木、茂林和服先等乡镇安排试种。双山镇有52个由镇关工委协调组建、由青年致富带头人领办的科技小组,成了当地学科技、交流致富经验、互通致富信息的平台。镇关工委帮扶的20户扶贫对象,有13户在科技小组落实了脱贫项目,并靠这些项目实现了脱贫。

市关工委成员下乡指导芦笋栽植

精准施策见成效

全市关工委五老共计包扶1435户贫困户。在具体包扶过程中,认真分析各户致贫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帮扶措施。柳条乡的红石村贫困户杨某,家里仅有6亩地,靠土地收入无法脱贫。但他懂养猪技术。村关工委主任黄汝平帮他贷款2万元,饲养了9头母猪,繁育了子猪200头,2016年就实现脱贫致富。双山镇石头村有个贫困户,一个妇女带着一个孩子,无力打理家里的8亩地。村关工委主任魏建国帮她把地流转出去,把她安排在一个超市打工,月收1700元,日子有了明显好转。红旗街关工委主任任海利用当地种植花生优势和临近市区的便利,帮助包扶2户贫困户压缩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真情总现细微处

市牧业局牧场有一个青年职工自主创业,搞养鹿项目。在养殖过程中,很多鹿得了一种怪病,正当这名职工急得无可奈何之时,畜牧局关工委主任刘殿忠把局里退休的老高级畜牧医师找来了,对鹿群进行了对症医治。这个青年对刘老充满了感激,逢人便讲:“我养鹿成功,得益于畜牧局关工委的帮助。”那木乡金宝村有个高中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因父母都不在了,致使生活拮据,有了弃学念头。乡关工委成员和村里的一名老党员及时帮他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并在生活上多方照顾,使他重新树立了信心,顺利考上了大学。两年来,多数参与扶贫的五老都自己掏过腰包为贫困家庭的儿童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有的还把留守儿童安排到自己家里照管。2017年春节前,市关工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留守儿童大走访活动,组织市乡村三级关工委和社会爱心人士送去爱心,仅双山镇就拿出8000元。

猜你喜欢

桑榆山镇芦笋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莫道桑榆晚 夕阳别样红——记“全国老有所为楷模”、侨眷王培华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传奇孤山镇,青山总不尽
追梦桑榆霞满天
黄昏颂
芦笋择株选径采摘器
狼山镇派出所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
坐蒸汽火车游芦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