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播种希望的老人『最美五老』车志忠

2018-01-15

中国火炬 2018年1期
关键词:助学胜利救助

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河北省涞源县关工委名誉主任车志忠,几十年如一日为青少年、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奉献爱心,被誉为“用爱播种希望的老人”。

播下“希望工程”的种子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传递,3个中国孩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们是中国希望工程救助的孩子代表。其中的男孩叫张胜利,河北省涞源县人,是希望工程资助的第一个孩子。如今,已是小学副校长的张胜利谈起自己的人生,说得最多就是那个改变自己命运的老人——车志忠。

1987年10月4日,时任涞源县政协副主席的车志忠考察旅游资源时,来到了地处深山的东团堡乡横岭子,见到了那个后来全国闻名的小山村——桃木疙瘩村,见到了张胜利和他的小伙伴。这13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挤在一间四面透风、桦树皮封顶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白天上课,晚上还要圈羊。被这难以想像的恶劣环境深深刺痛的车志忠含泪承诺:“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会供你们读小学、读中学和大学。”回家后,车志忠收拾一包衣服给孩子们捎了过去,并开始为救助这些穷孩子奔走呼吁。第二年春天,他收到了张胜利和小伙伴吕成山写来的那封全国闻名的求助信。两个孩子在信中写道:“车伯伯,您家里今年打的粮食够吃吗?俺家穷,俺爹不让俺们念书了。可俺还想念书,想将来做一个像您一样对国家有用的人。”当收到来信的车志忠心急火燎再次来到桃木疙瘩村时,13个孩子已有9个失学,张胜利因贫困外出乞讨,吕成山也拿起羊鞭转山放羊。他深感靠一己之力无法改变这些穷孩子的命运,满怀深情地写信向有关部门求助,呼吁关注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几经辗转,求助信到了正在筹备希望工程的徐永光手里。经过考察,1989年10月17日,中国希望工程的第一块砖铺到了桃木疙瘩村。张胜利和他的小伙伴们穿上了新衣服,背上了新书包,双手接过了希望工程首批“资助就读证”。经过车志忠争取,张胜利因爹死娘嫁人额外得到200元的救助。正因为这额外的200元救助,把张胜利和其他同时受到救助的伙伴区别开来,成为希望工程受助第一人。当时希望工程对孩子的资助标准是每人每学期50元,张胜利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得知张胜利为了吃饭把家里的房子拆了卖瓦换钱,车志忠决定每月给张胜利30元钱和30斤粮票,还把其弟弟妹妹的生活照顾起来。张胜利在老人的关爱下从小学读至中专,毕业后拒绝了南方多家企业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桃木疙瘩村,做了一名民办教师。吕成山在老人的帮助下考入河北林学院,现已是涞源县森林公安局的副局长。

从1987年播下第一颗希望种子开始,车志忠就再也没有停下播种希望的脚步。1998年,车志忠退休了,担任涞源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关爱孩子、助学济困成了他的“专职”。30年来,他累计筹款484万元,亲自参与救助对象1303人,协调建成希望小学6所,从外地募集桌椅、电脑、语音室设备及文体用品83车。在涞源,车老对助学济困有求必应,群众都叫他“活菩萨”。

让失学孩子有书读

1995年2月的一天中午,在涞源县医院上班的小女儿车小乔回家顾不上吃饭,给爸爸车志忠讲起医院病房一个女孩的事儿。这个女孩叫王艳芳(化名),刚8岁,来医院侍候生病住院的妈妈。因为贫困,开饭的时候,她到医院食堂花1毛钱买2两米粥,端回来兑上水和爸爸妈妈一起吃。老人马上让女儿将女孩带到家里。他了解到,小艳芳的妈妈两年前得了胃癌,她无奈退学回家侍候妈妈,不久又到北京丰台当了3个月的小保姆给妈妈凑钱治病。为了妈妈的手术费,年迈的奶奶跪着向全村50户乡邻求情,好不容易才借来2000元钱。听了小艳芳的故事,老人心酸极了,他让孩子在家里吃了顿饱饭,给了她一些衣物和钱,亲自找医院领导协调,免除了病人的住院费用,并着手为这一家人捐款。小艳芳的母亲终因病重不治去世。车老无论如何也放不下这个可怜可爱的女孩,设法为她找到赞助,亲自把她送回已经离开两年的学校,让她继续完成学业。

1999年4月4日,东团堡乡卸甲沟村一名曾接受过车志忠资助的大学生因患白血病卧轨自杀。他留下了一封遗书,请好心人照顾失学的妹妹。得知此事,老人心痛不已。经了解得知,本来,那大学生的妹妹先接到职高录取通知书,刚交完学费报到,哥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懂事的妹妹深知这个家庭无力承担两个人的学习费用,就主动申请退学,跑到保定打工供哥哥上大学。对妹妹一直心存感激和愧疚的哥哥不幸又患上了白血病,在临终前留下了如此沉重的遗嘱。车老跋涉几十里山路来到卸甲沟村,找到了那大学生失学的妹妹,向职高校长介绍了兄妹二人的悲惨境遇。校长当即批准女孩复学,并免除了她的学费。老人资助她上完职高后,又把她推荐到北京吉利大学弘志班学习。如今她已有了稳定的工作,建立了美满的家庭。

2012年涞源县水灾,车小乔发现有几名当年考上大学的孩子,因为受灾交不起学费,想放弃学业。得知此事,车老决定帮助这些孩子。他不顾灾后道路泥泞,冒着酷暑到灾区逐村排查,共找到72个面临同样困境的孩子。经多方奔走,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呼吁,为这些孩子募到了十几万元善款,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

帮贫困病儿走出困境

2003年11月,涞源县曲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李强(化名),在父亲的陪同下找到了在保定住院的车志忠求助。此时车老做完前列腺手术才一天,看到无助的父子,当即拿出1000元钱,让李强到石家庄省儿童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第2天,车老不顾医生劝阻,乘公交车从保定赶到了石家庄,得知孩子需马上手术治疗,否则将有生命危险,当即在石家庄为孩子拉赞助、搞募捐。车老术后每10分钟就要排1次尿,在车水马龙的大城市里奔波,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在好心人的关爱下,他募集2万元资助李强成功做了手术,而自己却由于多日奔波伤口感染又住进了医院。在救治李强的过程中,老人了解到他还有一个妹妹李秀(化名),是个患脊柱裂的残疾儿,两脚内翻不能站立,只能在地上爬来爬去,十分可怜。老人先后3次带李秀到石家庄治疗,还通过《燕赵都市报》向社会呼吁,筹集了4万多元治疗费。经过3次手术,小李秀虽然没有完全康复,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小林(化名)出生在东团堡乡卸甲沟村,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身体也不好,家庭极端贫困。2005年,小林9岁了,医生说再不治疗就来不及了,但手术费需5万元,全家东拼西借才凑了1200元。万般无奈,小林和父亲一起找到车志忠家向老人求助。面对孩子期待的目光,老人没有犹豫就应承下来,历尽艰辛为小林筹集到1.8万元,加上自己家人捐的1.2万元,还差2万元,只好到石家庄向媒体求助。2005年4月8日,《燕赵都市报》在头版刊登了《花甲老人为贫病儿种“希望”》的报道,在省城引起强烈反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领导为老人的真情所感动,决定免费为小林手术治疗。手术那天,老人和小林的家人一直在手术室门口守候了两个多小时,当手术成功的消息从手术室传来,老人落了泪。如今已读高三的小林长成了1米82的大个子,活泼健康,学习也很优秀。

车志忠的善举深深打动了河北省儿童医院和河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决定聘请老人担任医院的形象大使,并承诺,老人今后带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医院全部或部分免除治疗费用。十几年来,老人共救助先心病孩子并成功手术167例。

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排忧解难

1988年7月的一天,涞源县火车站发现一个包裹,里面是1名弃婴,包裹中有个字条,上面写着“1987年7月7日,山西浑源人”。上庄乡南阳峪村终生未娶的刘某收留了这个女婴,取名刘小云。不幸的是,7个月后刘某病逝,同样贫困的姑姑接手继续抚养小云,但在小云读小学3年级时已无力承担这份重任。车志忠得知小云的遭遇后,非常同情,当即决定做小云的监护人。老人把孩子的户口迁到自己家里,接到县城,供她读书求学,做起孩子的全职监护人。小云在老人的监护下高中毕业考入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老人承担了她的全部费用。如今小云已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1999年3月的一天,涞源县第一中学高一女生张秋菊一夜间突然双目失明。经医院检查,原来是患了中脑瘤,从母胎里带来的,越长越大,压迫视神经导致双目失明,必须马上手术治疗。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家庭,遭受如此打击,几乎被逼入绝境。听人说孩子有了难处可以找车志忠,秋菊的伯父一路打听,来到老人家里求助。老人把家里仅有的5000元钱塞到秋菊伯父的手里,接着陪秋菊来到天津住了院,3天时间跑了17个单位为她募捐,终于凑足了4万元的手术费。秋菊顺利实施了手术,如今已大学毕业,现在涞源县第二中学任教……

“心诚、嘴甜、腿勤、脸厚”,是老人总结的募捐“八字诀”;“敢为孩子当乞丐,不为自己谋一分”,是人们对车老助学济困的真实评价。这些年来,他先后救助了58个孤儿,资助了29个留守儿童,帮助了286个孤寡老人。这一个个数字,印证着他“生命的意义就是最大限度地去爱去奉献”的人生真谛。

将爱的希望传递

车志忠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大学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到涞源县山区支教,就在这里扎下了根。当年,他在桃木疙瘩村与贫困孩子结缘,同时也与关心下一代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退休金不低,老伴是涞源有名的医生,退休后又开了家诊所,按说生活很不错,可他对自己却抠到了极点。多年来,上身穿件上世纪末流行的灰色布夹克,普通长裤,脚上是双灰色旅游鞋,手里提个装满救助资料、记录和爱心人士联系电话的旧皮包,就是他的标准装束。外出筹款,他住8元一晚的硬板床。陪张胜利到人民大会堂出席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他穿的白衬衣是借来的。他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助学济困,只要是救助需要,他有求必应。

谈起这些年的助学济困,车老说,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自己最坚实的后盾,否则坚持不到今天。自打开始助学济困,老母亲就替他管理所有的求助信和救助资料,直到老人家去世;老伴一直在默默地支持他,退休后开诊所赚的钱基本都用在了助学济困上;女儿女婿开过一个饭店,外地有人到涞源县搞救助活动,他就把来人领到饭店免费招待,时间长了,饭店也被吃垮了。为支持他助学济困,老母亲曾拿出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孩子们也把平时攒下的压岁钱都拿了出来……如今,车志忠因年老了不能经常走村入户搞救助,车小乔义无反顾地接过了这接力棒。2005年,车志忠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时隔10年,车小乔在2015年也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父亲为女儿颁奖,女儿从父亲手中接过奖杯,父女先后获此殊荣成为佳话。

在车志忠的影响和感召下,华北油田所属的绿色家园、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上百家社会组织和单位,社会各界上千名爱心志愿者,纷纷融入于助学济困的队伍中,一起汇聚成爱的洪流。更值得欣慰的是,他资助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成人、成才。这些孩子心怀感恩,追寻老人的足迹,力所能及地做好事善事,回报社会。张胜利这个最早从希望工程收获希望的孩子,至今已资助了400多名贫困儿童。他的善行义举,代表了众多得到车志忠救助回报社会的人。宋祖英演唱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拍摄MTV时,外景地选在了桃木疙瘩小学,选择了张胜利和他的学生们。老人为此欣喜不已,觉得这就是对自己丰厚的回报。

车志忠先后4次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3次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两次荣登中国好人榜。2014年11月26日,车志忠作为河北省先进代表出席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6年年底,车志忠获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殊荣。

猜你喜欢

助学胜利救助
坚持就是胜利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坚持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胜利的手势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浅析救助行为人请求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