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2018-01-14刘文萍谢婧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闭塞性患肢血栓

刘文萍 谢婧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发生于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炎症疾病,伴有继发性神经改变[1]。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尤以下肢多见,是临床上常见的顽症、重症。疼痛是此类患者最突出的症状,后期剧烈的疼痛和漫长的病程使得患者丧失治疗信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许多患者难忍疼痛最终选择截肢造成终生残废,因此又被称为“第二癌症”。本文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相关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行基于证据的最佳护理,制定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缓解疼痛症状。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原因

动脉痉挛是早期疼痛的根源,疼痛是由于血管壁和周围组织内神经末梢感受器官受刺激所致,但此时的疼痛尚不剧烈,可以忍受。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感觉肢体疼痛加剧且痛感持续。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动脉持续痉挛后内膜增生导致肢体远端缺血所致。本病到达晚期,就会出现坏疽性疼痛,多由趾(指)端溃疡形成而引起[2]。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评估工具

1.数字疼痛分级法(NRS):用 0~10 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从无痛到剧痛,患者直接用数字来记录疼痛的程度。0表示无痛;1~4为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未受干扰);5~6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需用止痛剂,睡眠受到影响);7~10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干扰)。杨琳[3]采用该量表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的科学评估,对于病情观察有一定指导效果。

2.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4]:通过对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口头表达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分为3个等级:轻度(0~3分)指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中度(4~6分)指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重度(>6分)指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冯玉芳[5]、徐丽丽[6]等采用该量表作为缺血性疼痛程度的观察指标,对中医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用一条长约 10 cm的游动标尺进行评分,标尺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测试时患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将游标放在当时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部位,医师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 刘凤等[8]、韩玉龙等[9]采用该研究工具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入院时及护理(治疗)后进行客观疼痛评分,从而对护理(治疗)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4.词语描述量表(VRS):该方法将疼痛测量尺与口述评分法相结合而成,评价结果分为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剧痛。轻度痛指疼痛完全不影响睡眠;中度痛指疼痛影响睡眠,但仍可自然入睡;重度痛指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睡眠中痛醒,需要用药物或者其他手段辅助睡眠;剧痛指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感觉。

5.长海痛尺[10]:将NRS和VRS相结合,综合二者优点,从客观数字和主观感受两方面评估疼痛,提高准确度。该方法护士宣教容易,患者可以清晰地表达疼痛,结果较准确,但是不适用于儿童及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

刘珏等[11]对5种疼痛强度评估量表进行研究,发现均可用于血管外科患者的疼痛强度评估,但FPS-R是最合适的量表。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评估,需要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使评估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可将几种量表合并设计成统一计量制度进行使用,然后由患者选择其首选的量表并在今后固定使用该量表评估疼痛。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护理

护理措施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基本相似,由于本病多发于青年人群,大部分的患者会因为疼痛影响家庭、生活和工作。这往往会加剧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

1.患肢护理:注意防止肢体碰伤、刺伤、压伤和擦伤,鞋袜大小要合适。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不宜在室外长时间停留,以免冻伤。不应使用热疗,以免因组织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缺血症状[12]。若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出现间歇性跛行,应要求患者多休息减少活动量。若患肢肿胀者应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13]。

2.使用药物护理:

(1)应用镇痛药物。这是最直接的疼痛控制手段,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非阿片类药物,包括布洛芬、非诺洛芬、舒林酸、单间水杨酸镁、对乙酰氨基酚等;阿片类药物有可待因、吗啡、芬太尼、羟考酮、氢可酮等。

(2)应用镇痛泵。将镇痛药物配方混合后置于镇痛泵内,指导患者或家属调节输出速度,根据疼痛控制情况灵活调节药物浓度。护理人员在留置镇痛泵时,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扭曲或受压,并给予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同时要注意观察和防治并发症,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做好详细记录[8]。

3.严格终身戒烟:吸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易感因素,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4],临床应考虑到戒烟的重要性。烟叶中的烟碱(尼古丁)能够使血管收缩,加重肢体缺血,而肢体远端缺血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因此,应向患者详细讲述吸烟的危害性,告知患者绝对禁烟。

4.饮食护理:长期疼痛多致患者无食欲,而营养不良也可加剧疼痛,应鼓励患者多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加速创面愈合,提高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杨琳[3]研究显示,以包含饮食干预在内的综合措施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疼痛有缓解作用。

5.功能锻炼:疼痛护理运动疗法可促进患肢侧支循环的建立,对减轻疼痛有一定疗效[15]。患者因长期疼痛而呈强迫体位,易造成患肢的关节挛缩及褥疮,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应协助患者变化体位以及活动患肢,以利于患肢血液循环的建立和生理功能恢复,预防发生肌肉萎缩[13]。具体方法为:平卧位,患肢抬高45°,维持1~2 min。然后坐起,患肢下垂床边2~5 min,并作足部旋转、伸屈运动10次。最后患肢放平休息2 min。每次重复练习5回,每日练习数次。

6.中医护理:

(1)情志护理。根据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应用七情内伤的中医理论,通过让患者感知开心的人或事,转移对疾病的不愉快心理,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或技巧,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治疗和护理的自我管理计划[6]。

(2)药膳调理。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型,对不同证型患者实施辨证施膳[16]。

(3)耳穴埋豆。使用酒精棉对患者的耳穴、耳廓后进行消毒,使用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患者的交感、神门、心、肾以及皮质下穴位,每日进行按压,每个穴位按压1 min,3~4次/d,以出现酸胀感觉时为佳,每隔3 d更换一次胶布[5]。

(4)穴位按摩。选取患者的委中、阳陵泉、血海以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2次/d,3 min/次,当患者出现酸麻胀感时即可[5]。同时护理人员需指导并教会患者自己学会穴位定位和按摩手法,以便其出现疼痛时可自行按摩。

穴位按摩及耳穴埋豆利用中医经络理论和全息按摩理论,同时通过按摩穴位和交流可以降低血浆中茶酚胺含量,使交感神经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从而缓解疼痛[5]。张莉莉[17]研究表明采用中医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骨伤科患者术后疼痛,利于患者的康复。中西医结合护理还能降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18]。

7.心理护理:患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常因为疼痛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护理,可以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力。可指导患者运用放松疗法缓解疼痛,多与其交流、分散注意力,使其暂时忘记疼痛[19]。曹学卿[20]对30例脉管炎患者截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研究,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存在幻觉疼痛,在对其应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时,辅以分散注意力、缓解焦虑等方法减轻其疼痛。情绪放松会有利于血管扩张,改善缺血,缓解疼痛。

8.神经阻滞手术的护理:韩玉龙等[9]研究表明,应用坐骨神经阻滞自控镇痛治疗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所致的疼痛,同口服镇痛药物比较,具有安全性高、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同时具有改善下肢循环的作用。同时应做好术前的宣教,讲解阻滞过程中的感觉,使其密切配合,做好注射局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监测血压,注意可能出现的血压下降;同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红肿等症状;观察可能出现的局部感染,若出现感染征象,应及早处理[21]。

总之,在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进行护理时,根据患者疼痛特点,选择合适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准确将疼痛评分录入护理工作站,让医生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随时掌握患者疼痛动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得到有效镇痛治疗。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最大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培华,将米尔.临床血管外科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胡同慧.简析血管外科病人的动脉性疼痛护理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8):272.

[3]杨琳.护理干预减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4):150-151.

[4]Wong DL,Baker CM.Pain in children:comparison of assessment scales[J].Pediatr Nurs,1988,14(1):9-17.

[5]冯玉芳.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缺血性疼痛的影响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3):120,122.

[6]徐丽丽.中医护理干预在缓解缺血性疼痛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471-472.

[7]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 [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34.

[8]刘凤,李苏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0:29-30.

[9]韩玉龙,李彦平,王强.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控制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临床观察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0):760-762.

[10]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6-7.

[11]刘珏,李瑞英,李慧.5种疼痛强度评估量表在血管外科病人中的易用性比较[J].护理研究,2009,23(30):2764-2767.

[12]王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与护理 [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2):92-93.

[13]王军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整体护理措施 [J].医学信息,2015(27):104.

[14]金星,王茂华,吴学君,等.吸烟与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关系探讨[J].山东医药,2011,51(6):29-30.

[15]郑三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手术护理[J].母婴世界,2016,13:137.

[16]郭东梅.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缺血性疼痛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7):53-54.

[17]张莉莉.中医疼痛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骨伤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222-223.

[18]王琴,李玉梅,曾小丽.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复发效果分析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9):2155-2156.

[19]王晓玲.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4):86-87.

[20]曹学卿.30例脉管炎患者截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J].光明中医,2011,7:1473-1474.

[21]田静,李海燕,张敏.下肢缺血性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7):1029-1032.

猜你喜欢

闭塞性患肢血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好发于吸烟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