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2018-01-13郝巧云

关键词:预见性压疮急诊科

郝巧云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在给予脑卒中患者有效的急诊科抢救治疗后,为了使其尽快康复及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重点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现本研究观察分析了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以我科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预见组和对照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从而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后康复疗效,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预见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预见组男15例、女10例女,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9.54±5.48)岁,12例大面积脑动脉梗死出血、6例基底节区及内囊出血、4例丘脑出血、2例小脑出血、1例外囊出血;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59.65±5.38)岁,12例大面积脑动脉梗死出血、6例基底节区及内囊出血、3例丘脑出血、3例小脑出血、1例外囊出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急诊科护士对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而对预见组患者在此之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体位看护

将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安置于急诊科监护室,头部抬高15°且侧向一偏,以预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注意加湿空气并及时清理口鼻腔,以预防肺部感染[1];利用凉毛巾、冰帽、冰袋等进行头部降温,利于预防出血量的增加及脑水肿的发生;使用床边护栏,预防患者躁动时坠床;在患者活动期,辅助其取仰卧或侧卧位,定时翻身及按摩,且用软枕垫高下肢,以防出现压疮,也有助于预防下肢血液循环受阻而形成静脉血栓。

1.2.2 生命体征监护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则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进行对应处理,以保障患者生命体征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以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

1.2.3 心理疏导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的个人基础信息及心理状况,对情绪不佳者给予心理健康疏导,使其情绪稳定、安全感增加,从而放松身心、乐观面对疾病,逐渐积极配合急诊科的治疗与护理,进而预防精神及心理方面对疾病疗效的不利影响[2]。

1.2.4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观察患者意识、语言及肢体等功能障碍情况,并结合其病理反射和感知功能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如通过看、听、说、读、写等练习,进行意识及语言功能障碍的改善;还可通过肢体按摩、被动运动、主动锻炼,以刺激患者的全身血流有效循环,从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2 结 果

2.1 并发症的对比

预见组与对照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4%(1/25,1例肺部感染)和20%(5/25,其中2例肺部感染、2例压疮、1例下肢静脉血栓),两组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康复疗效的对比

预见组患者经预见性护理后,其康复疗效为17例(68%)完全康复、7例(28%)基本康复、1例(4%)好转;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后,其康复疗效为7例(28%)完全康复、12例(48%)基本康复、6例(24%)好转。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卒中常突然起病,常在多种诱发因素导致脑内动脉发生狭窄、闭塞、破裂后发生[3],是一种脑血液封闭式循环障碍性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常出现一次性或者永久性的脑功能障碍,以及意识、语言和运动功能等方面的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病发以后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极为重视对脑卒中患者应用的急诊科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急诊科护理脑卒中患者过程中,如能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则不仅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还能有效避免及减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疾病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明显降小并发症的发生危险,使得患者的康复疗效显著,且获得满意的预后,值得在急诊科中普及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压疮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