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

2018-01-13乌云高娃

关键词:人性化心血管人性

乌云高娃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6000)

糖尿病是慢性内分泌疾病之一[1],目前临床中并无特效治愈的药物及方法,但却可通过实施良好的护理手段进行辅助患者改善病症程度,从而使其血糖水平稳定在合理范围值内,进而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至满意的水平上。其中以人性化护理干预为临床优选的护理手段,其高度具有现代化人性化护理理念,其护理的核心目的就是保障患者的生命质量良好,已日益广泛的被临床应用[1]。现从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筛选出愿意配合完成本次课题研究的110例,按照方案的不同分成日常护理组和人性护理组,各55例,日常护理组常规例行日常护理,而人性护理组需加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使用生活质量问卷(GQOL)进行综合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并评分其对护理治疗的满意水平,进而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干预于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愿意配合完成本次课题研究,按照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日常护理组和人性护理组,各55例。其中,日常护理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40~82岁,平均(62.23±5.76)岁;人性护理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1~83岁,平均(62.36±5.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日常护理组常规例行日常护理。而人性护理组需加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如下:将传统护理理念优化,统一护理服务认识,尊重患者隐私及权益,并规范化提供护理计划流程;积极营优质舒适的院内及病房环境,定期消毒病房;全程实施健康教育,嘱患者保持个人卫生,以预防及避免患者发生院内感染[2];全程对患者家属采用文明语言且规范行为举止,使其得到应有的人格尊重及信任;强化患者心理护理,耐心为其解释当前的病情程度,使其提升自信心,并始终保持乐观心态;征询患者建议及要求,对发现的异常护理问题及时给予协商解决,并且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改正和规范各种护理行为。

2 结 果

2.1 生活质量

经人性护理干预后的人性护理组患者在躯体、心理、精神及社会等方面的生存质量总体评分为(91.34±2.15)分,明显高于经日常护理的日常护理的(63.65±6.61)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

而且人性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 6.3 6%(53/55),明显高于日常护理组的76.36%(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我国近年来临床上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且合并症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但因医疗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观念的转变,使得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应时而生,其能够帮助护患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在临床护理中积极应用的满意程度[3]。大量实践研究均已证实,在临床护理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早期积极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正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同时可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拓宽护理内涵、提升护理质量[4]。而且本文结果中显示,经人性护理干预后患者在躯体、心理、精神及社会等方面的生存质量总体评分明显高于经日常护理的患者,充分证实了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改善的影响作用,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水平,且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颇高。

猜你喜欢

人性化心血管人性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