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的生命感

2018-01-11魏星

江苏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杏坛中心儿童

魏星

在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上,上海复旦附中的武亦姝引发了不小的波澜。不单是因为夺冠,她所表现出来的对诗词的纯粹喜爱以及精神气质、光华,让她走向了舞台的中央。

在2017年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分区赛现场,一位选手执教《七颗钻石》。文本中的“水罐”特别神奇,随着小姑娘的美好心灵而变化。这位教师找到了“教学的水罐”,安排的活动也不断带来惊奇,学生浸入故事情境的体验、创造之中。当学生与文本发生共振的时候,我分明感受到他们处在课堂的中央。

“人在课中央”——这自然是个隐喻的说法。它不仅指物理的空间,“人”处在中心的、重要的位置,更是指深度参与学习过程和自主建构所创生的状态。描述这种状态,最能打动我的还是“生命”两个字。在富有生命感的课堂里,教师真诚地邀请生命进场,“把生命放在生命里”,而不是随意地揉搓儿童的生命;智慧地开启生命感觉,释放生长的活力,而不是以知识的名义奴役儿童的生命。

课堂的生命感是具体的。当教师找到教材背后的核心价值,并将其下沉到儿童的生活世界,书本中的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的主体知识,课堂的意义感产生了;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够带来足够大的冲击,学生思维的触须摆动起来,由此踏上“惊心动魄”的学习之旅,课堂的惊奇感产生了;当教学能够打开儿童的想象,知识的理解呈现出形象、流动、叙事、丰富的特征,课堂的画面感产生了;当教学以艺术的方式展开,显性的学习实践活动牵引出丰富的隐性价值,带给学生内心的震撼与眼界的敞亮,课堂的审美感产生了;当教师温暖的目光与学生相遇,师生彼此真诚倾听,教学对话处在融通、自由、和谐的状态,课堂的幸福感产生了……无论学生处在哪一种生命的状态,都表明“我在”课堂了,“我”没有因为概念、知识走丢了,消失了。

课堂该到实质转型的时候了。新课程实施了十几年,已经累积、形成了较厚的“观念地表”。在当前核心素养的召唤下,必须升级教学认知系统,打破坚固的学科中心、知识中心、教师中心的程式、框格,而回到“人”本身,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浅层次学习走向深层次学习,让儿童的生命活泼泼地展现出来。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元素,如自学、呈现、评价等。不同的组合和变形,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教学形态。教师唯有从“人”出发,活化自己的教学思维,才能创生富有生命感的课堂结构和形态。

康德早就指出,人永遠是目的,不是手段,不是工具。“人在课中央”——第12届杏坛杯赛课的主题表达得很直接,也非常深刻,人的成长永远是课堂教学的最高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杏坛中心儿童
“杏坛”之“杏”不是“银杏树”
缁帷杏坛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从寓言到历史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
“杏坛”与“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