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指迷汤合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2018-01-0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4期
关键词:子午流血管性西药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中医院,广西 平南 537300

加味指迷汤合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胡伍毅练春玲李志辉张雄文蒙坤详阮锦远张金财邹小霞曾宗友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中医院,广西 平南 537300

目的观察加味指迷汤合子午流注开穴疗法联合西药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1)、加味指迷汤联合西药组(对照组2)和加味指迷汤合子午流注开穴联合西药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2的70.0%及对照组1的6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指迷汤合子午流注开穴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管性痴呆;子午流注开穴;加味指迷汤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指由于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引发的缺血性、低灌注性和出血性脑损害,导致智力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痴呆的第三位病因,主要特征为记忆、认知功能缺损,还会伴有语言、运动、空间视觉等障碍,以及行为、人格及情感异常等[1]。其障碍并非一过性而是慢性持续性, 影响认知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发病率为 1.1%~3.0%,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影响[2]。单纯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对VD治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用加味指迷汤合子午流注开穴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院脑病科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5.23±13.14)岁;其中合并高血压 13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9例,冠心病9例。对照组1共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1.25±13.5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 13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9例,冠心病6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1.45±15.13)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4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11例,冠心病12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研究用)》[3]。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和丧失,视空间技能损害,定向力、计算力、判断力等丧失,并相继出现人格、情感和行为改变等障碍,且呈进行性加重过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和卒中研究所与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制订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4]。诊断标准:①经临床检查和神经心理学评价确认先前较高认知功能水平有明显下降;②有脑血管病。上述两种损害有因果关系,即具备下述一项或两项①在明确的中风后3个月内发生痴呆;②突然认知功能衰退,或波动样、阶梯样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中医、西医诊断标准,能正常交流并完成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5]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6]评定者,男女不限;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或其它器质性病变;③年龄50岁以上,85岁以下;④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伴严重的心肝肾疾病者以及精神病者;②失语、意识障碍及其它身体严重疾患不能配合检查者;③有晕针病史者;④依从性差,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1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云南盟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0409,国药准字:H20041580,30 mg/支)60 mg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口服吡拉西坦片(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60305,国药准字:H42022130,0.4 g/粒)0.8 g/次,3次/d;口服尼莫地平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E160405015,国药准字:H10983188,20mg/粒)40 mg/次,3次/d。连续治疗14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2 对照组2 在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指迷汤治疗,组成:天麻15 g,党参20 g,生白术12 g,半夏12 g,石菖蒲12 g,胆南星10 g,白豆蔻8 g,枳壳8 g,陈皮10 g,丹参15 g,葛根15 g,水蛭10 g。 加水2000 mL,煎取400 mL,分两次温服,日1剂。连续治疗14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3 观察组 在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加味指迷汤合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按子午流注纳甲法理论按时取穴,选用脾经和心经流注的时辰,脾经巳时(9~11时),心经午时(11~13时)。取穴以脾经的大都、太白、商丘、经渠,心经的少冲、少府、神门、大敦等穴为主穴,同名经其它穴位为配穴。根据病情每次选2~4个穴位,常规消毒后,进针得气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6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7]标准拟定。显效:主要症状大部分恢复正常,定向基本健全,回答基本切题,反应一般,生活可以自理; 有效: 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恢复正常,回答基本切题,生活基本自理,但反应仍迟钝,智力人格仍有部分障碍; 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1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 与对照组1比较,*P<0.05;与对照组2比较,△P<0.05。

2.2 三组治疗前后MMSE 、ADL评分比较 三组MMSE及ADL评分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1比较,*P<0.05;与对照组2比较,△P<0.05。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属于中医学“呆证”、“神呆”、“痴愚”等。中医认为痴呆病位主要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关系,其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由气、火、痰、瘀诸邪内阻,上扰清窍所致,气滞、痰浊、血瘀等病机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或相兼为病,致痰瘀交结,致使病情缠绵难愈。目前西医治疗VD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等方法为主,常用吡拉西坦、尼莫地平等药,能取得一定疗效。任建刚[8]认为吡拉西坦对于脑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功效,可促使ADP转化为ATP,增加脑细胞的能量,从而改善细胞认知功能。但目前单纯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VD方面取得较明显的疗效。曹银洲等[9]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痰浊瘀为标,脾肾亏虚为本,属本虚标实病症,其中痰瘀痹阻是常见证型,故应用祛痰逐瘀法进行辨证施治,使瘀祛痰消,脑络通畅,髓窍得以濡养,则痴呆诸症可痊愈或好转。吴兵兵等[10]认为“血瘀”、“痰浊”的形成是血管性痴呆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痰瘀互结,阻于脑络”是VD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涤痰、化瘀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根本大法;祛痰活血法可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总体状况、临床症候表现、日常生活能力及智力状态。说明痰瘀是本病病机的关键,治法应以祛痰化瘀通络为主。故在指迷汤的基础上加用搜风通络的虫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加减化裁为加味指迷汤,方中天麻平阳熄风通络,党参、生白术益气健脾化痰,半夏、陈皮、胆南星、白豆蔻、枳壳燥湿祛痰,石菖蒲化痰、醒脑开窍,丹参活血化瘀,水蛭活血搜风通络,葛根舒筋活络,诸药合用,共奏祛痰化瘀通络之效。

“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是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规律,以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理论制定的逐日按时取穴的针刺方法。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有两种,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或纳甲法;一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其中子午流注纳甲法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好的疗效。董淑艳等[11]用子午流注针法合头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较好疗效。顾海平等[12]将急性脑梗死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0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日按时开穴法取穴,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房钢等[13]采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 结果显示子午流注针法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按时取穴,选取脾经和心经流注的时辰开穴,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MMSE 、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 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现代医学理论和传统中医理论结合起来,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加味指迷汤合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VD,用“祛痰化瘀通络”法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治疗VD,疗效显著,为改善VD认知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提供新思路。

综上所述,加味指迷汤联合子午流注开穴疗法合西药治疗VD,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殷红彪,陈幸生,程红亮,等.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实验机制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0):95-97.

[2]蒙云,陆少波.胞磷胆碱钠片与银杏叶片合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3):481-482.

[3]田金洲,朝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研究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10):329-331.

[4]Roman GC,T atemichi TK,Erkinjuntti T,et al. Vascular dementia:diagnostic ceiteria for reaserch studies.Report of the NINDS-AIRE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J]. Neurology,1993,43(2):250-260.

[5]田金洲.血管性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9-361.

[6]田金洲,朝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8(5) :19-23.

[7]田金洲,韩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研究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3(5) :16-24.

[8]任建刚.中西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184-185.

[9]曹银洲,赵敏.祛痰逐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5,30(1):127-129.

[10]吴兵兵,周德生,胡华,等. 祛痰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5):1716-1721.

[11]董淑艳,冯万才.子午流注针法合头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4(2):106-107.

[12]顾海平,王凤美,邓艳莉,等. 时辰疗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偏瘫40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62.

[13]房钢,张一诺,王 猛. 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6):116-117.

2015年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合同号:GZZC15-67)。

胡伍毅(1975-),男,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神经内科。E-mail:bull0843@126.com

R749.16

A

1007-8517(2017)24-0103-03

2017-11-03 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子午流血管性西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