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博物馆公众服务工作的作用探究

2018-01-08刘博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23期
关键词:帮助新媒体博物馆

刘博

摘 要:博物馆作为知识密集的文化机构,集搜集、查询、保留、整理、研究、为一体,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现目前我国博物馆一般对外提供公共服务和知识传递的职能。自信息时代到来,新媒体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本文就以博物馆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有何帮助做出详细探讨,以公众服务为中心,分析新媒体对博物馆改革的作用,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公众服务;博物馆;帮助

中图分类号:G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3-0237-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不断进步,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目标已经初步达成,在物质前提的基础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精神层面上的享受。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最直观展现的平台,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延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普及,许多博物馆已经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但是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攀升,博物馆在公众服务方面已经不能简单局限于视觉上的享受,而是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这对于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新媒体是一种以互联网和移动应用为主体的新型技术,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获取手段,就连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等都正在被新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博物馆也不会例外。新媒体的出现更像是为博物馆的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在公众服务方面,博物馆是否能够依靠新媒体技术而转型升级?是否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手段?本文就来详细探究。

1 博物馆公众服务的对象

针对博物馆的公众服务对象,我们根据人们来参观博物馆不同的目的性将公众分为三个类别:参观者、学习家、研究者。

参观者属于博物馆资源的低级利用者。他们主要以外地游客、工薪阶层为主,来参观的原因也是想要在工作之间得到一些放松。由于三级利用者对文物缺乏专业的知识了解,往往通过自我观察来了解博物馆的特色,具有散漫性的特点。三级利用者更期待在基本陈列之外还有专门提供高科技互动的地方,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样,他们对场馆服务的要求也比较高,对服务细节,当地评价会非常在意,但是他们本身也具有十分好的宣传作用,所以提升场馆优质服务也是场馆建设目标之一。

学习家是博物馆资源的中级利用者。主要以当地学生或者社会知识青年为主,中间也会掺杂一些学龄前儿童。这类人群已经对博物馆馆藏概念基本有一个了解,他们大多是为了本专业的作业,需要到博物馆做一个实地研究;又或者是为了培养自己对于文物的兴趣,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前来参观。但是这类人很少有一个具体的观察目标,大都是因为某一外界作品或者某一书籍激发起兴趣或者纯粹出于娱乐的需求来接受教育,放松自己身心。他们博物馆的时代背景不是很感兴趣,对基本历史信息了解也不全面。

研究者就是博物馆资源利用的高级利用者了,他们大都是属于某一领域的专家和专业学者,他们往往以专业的高度,具备严谨的观察态度,对博物馆陈列分析头头是道。研究者是促进博物馆改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每个博物馆因为其地理位置,发展模式的特点不同,都具备一些差异或者优势。所以这些来自于各行领域的专家能够促进博物馆之间的文化交流,相互讨论之间擦出火花,往往立竿见影。由于所处的高度不同,他们对博物馆自身发展也能提出更适合更广阔的思路。

2 博物馆公众服务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新的改变。面对公众不同的心理需求,传统博物馆中所具备的收藏,研究功能已经不能够满足于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另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市场一直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之景,这也对博物馆的服务功能有了新的要求。再者对于博物馆来说,其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核心的文化产品,服务社会和传递知识是其必要的职能之一。博物馆建设的目的就是保证每位公众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同时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文化服务,不断增长公众文化精神需求。这些即是博物馆建设之初的目的之一,也是博物馆必须要尽的义务。而且博物馆做好公众服务也是宣扬对外形象的一种有效手段,公众服务做好了,不仅能影响到参馆人员,还能给外部潜在观众塑造一个良好积极的形象,促进博物馆服务手段不断改进,博物馆也能向前发展。由此看来,博物馆的公众服务工作十分重要。

3 新媒体技术的定义

根据美国相关学者研究对新媒体定义的内容来看,新媒体实际就是人与人之间使用某种手段进行的传播。换句话说,在各种技术的进步下,短信,手机,互联网,电子技术这些手段,已经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下主要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在于它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不用在像传统媒体那样需要面对面接受信息,它提供给人们一种更便捷的交流方式。而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互动媒体,语音交流,线上查询上面。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将博物馆馆藏陈列用数据方式将其通过计算机上传到互联网中,采取虚拟的方式表现在社会公众面前,让公众更为直观的了解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方便公众交流查看。

4 新媒体对博物馆公众服务的作用

4.1 新媒体对博物馆公众服务的创新

4.1.1 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

新媒体为博物馆提供的网络技术,能让我们突破地理位置的束缚。例如北京的一位研究生需要完成一項实验研究,需要对南京博物馆里的一件古文物有所了解。若是在改革开放前,这基本是很难完成的事情,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出钱购票坐车来南京来回周转,查阅文献知识,但是若是资金不足的学生,根本无可奈何。或者之前人们对某种文物感兴趣,还需要等待特定的时间,等到博物馆开馆之后才能观察,有时间因为时间来不及而错失很多事情。但是移动网络与博物馆融合之后,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机花几秒钟的时间就能查阅到有关知识。

4.1.2 解决游客遗留问题

博物馆开放对象是社会全体公众,所以来博物馆参观的人也特别广,伴随一起来的就是麻烦。例如有人参观的时候喜欢穿拖鞋,脚踩地面啪啪的声音十分响亮,影响其他游客心情。还有人穿戴不整齐,着装随意,大声喧哗等;其次人多的时候有人拍照难免会拍不完整,或者照片里面除了文物还停留着大量人群。但是在新媒体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查看馆里面的陈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各种文物详细浏览,不会出现人嘈人挤的现象。而且在网络上面浏览博物馆陈列在时间上面也必要宽裕,可以随心一些。

4.1.3 防止信息单项输出

有些博物馆馆长表示,由于博物馆参观的百分之80都是普通游客,他们所掌握的文物知识十分有限,导致博物馆游览只具有观赏性,而没有学习性。但是网上浏览博物馆不同,博物馆开通网上浏览评论通道,这样人们在观赏之后可以在博物馆网站下面留言,写出自己的看法;若是对某一文物知识不太确定,也可以在下面留言,找寻网友求助。这样不仅能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还能提高参观群众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4.2 新媒体在博物馆公众服务中的不足

新媒体技术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相比,在载体三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别。首先,新媒体博物馆之中并不存在真实的文物,所以也无法给观众带来最直观的感受,观众的代入感肯定会差许多。其次,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新媒体博物馆本质上已经发生了改变,博物馆不在注重对文物的保护与收藏,而是把重点放在文物信息化的过程中。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意从网上寻找图片来观赏博物馆文物的风采,因为没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无法让观众将自己代入带古代文化的魅力之中。这也是新媒体在博物馆对外公众服务上面的不足。现在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始引进新技术,利用视频软件、VR设备等技术,让观众有更直接的观影感受,提供更好的公众服务。

5 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公众服务内的体现

5.1 触摸屏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的恩格尔巴特发明了滑鼠,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电子设备的操作,随后几年,美国人赫尔紧接着发明了触摸屏。当时触摸屏设计之初的理念是为了更好的协助计算机进行工作,方面人们查看记录。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触摸屏技术已经应用于电子行业的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在新媒体技术到来之际,触摸屏不仅仅局限于电子行业,各大产业都开始涉及。

触摸屏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最早要追溯到1990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触摸屏也开始广泛在博物馆中普及开来。例如现在我们去参观博物馆馆藏时,大厅中总会有一些电子版供我们查询馆藏陈列或者讲述馆内历史文化。触摸屏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判断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指标,它能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观影体验。再比如具有厚重历史色彩的文物旁,会设置一块电子屏来供人们查询此文物的历史由来,背景故事。更有视频让人们身临其境,加上其简单的操作,各种人群都能适应,实在是非常的方便。

5.2 二维码

二维码技术是近两年来刚兴起的新技术之一,并且伴随其便捷的优点迅速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在人们出行购物基本使用扫码付款结账,非常实用。二维码就是将编码与解码互相连接的媒介,若是将博物馆的整体构造比喻成编码,那游客的参观便是解码的过程,在文物旁边贴上专属的二维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阅览展品的有关信息,不用从大量信息盲目寻找。

在二维码的实际运用中,博物馆管理者可以事先将文物的有关信息或是视频输入到二维码中,让人们查阅起来方便,并且管理者还可以根据某一文物设计一场小活动,只要人们扫码就可以参加。这样不但避免了组织者在馆中大声组织影响其他游客,还可以通过二维码内容留言听取游客的意见,实现游客之间扫码共享,提高公众服务的水平。

6 新媒体在博物馆公众服务中的应用

6.1 在参观中发挥移动终端的引导作用

对于外地游客而言,对本区博物馆的文献信息,藏品种类等并不是所有人都详细了解,但是在新媒体的帮助下,游客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软件,例如微博的分享等满足游客对博物馆基本信息的需求。更是有许多博物馆推出手机一键购票的功能,集导览,讲解与参观与一体。能够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体会到特色的音频解说,这不仅让参观者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还能增加他们游览的乐趣。

6.2 建立博物馆各个区域之间的互动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人们的交流不在局限于地理位置的束缚,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寻找和自己有共同爱好的人。而博物馆作为社会大众的关注对象,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起一个网络移动社区,将不同爱好的人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讨论群体。而且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也可以利用媒体技术进行交流合作,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藏品特色与管理特点,若是突破地域上的限制实现馆与馆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交流,还会丰富游客的游览知识。学习各大博物馆的先进的服务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现代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并且積极改进工作,设计社会大众喜爱的游览活动。

7 结语

在新媒体普及全面的今天,新技术在博物馆中的运用也会越来越广。让博物馆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公众,让人们对博物馆有更大的兴趣,才是当今博物馆引进新媒体改革的目标。我们也相信,未来博物馆建设会越来越好,推出更多贴心的服务,受到人们喜爱。

参考文献

[1]许冰彬.新媒体时代博物馆的线上展示与公共服务[C].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2015.

[2]赵晓光.浅谈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J].东方收藏,2017,(7):112-112.

[3]巴蕾.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宣传研究[D].山东大学,2017.

[4]贾佳,左依娜.新媒体时代博物馆的角色与功能转型[J].大众文艺,2016,(14):55.

猜你喜欢

帮助新媒体博物馆
博物馆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