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广州中学生科学运动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18-01-08罗惠瑄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23期
关键词:健身

罗惠瑄

摘 要:当代的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广州中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其身体素质的逐渐下降。因此,提倡中学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运动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运动的前提是培养科学运动意识,本文通过对当前广州中学生的体质现状进行调查说明科学运动的必要性,通过对学生在校与校外的时间安排、家庭运动环境、健身房与健身APP的普及及使用情况的调查对广州中学生科学运动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体上广州中学生的科学运动意识仍然薄弱。本文同时针对高中生现状提出科学运动建议,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科学运动,培养科学运动意识。

关键词:广州中学生;科學运动意识;健身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3-0232-0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当代的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广州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却逐渐下降,体弱多病、肥胖超重等问题日益凸显。不仅是学业繁忙侵占了中学生,各类电子产品的诱惑也使中学生的运动意愿下降。在身材走形、体质问题频繁出现时,“科学运动”又成为社会舆论热点。中学生作为潮流先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再度关注“运动”这一话题。

“科学运动意识”是近几年才被社会再次提及。大量文献表明,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不乐观。文献中运用调查法、定性分析法、数学方法、功能分析法等对中学生的体质及科学运动意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观点阐述。对本文的调查方向与分析方法有巨大启发。

1.2 研究目的

调查广州中学生科学运动意识现状,探究科学运动意识对中学生的重要性,提高中学生科学运动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强化体质。

2 现状研究

2.1 科学运动有关研究

2.1.1 科学运动定义

科学运动是指在科学理论(包括运动人体科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和运动处方)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健康情况进行的能够提高自身生理机能和素质,增进健康的身体活动。

2.1.2 科学运动作用

(1)科学运动对人体生理健康的影响。科学运动对于还在成长期的中学生,可促进人体分泌生长激素,可加强骨细胞的血液供应,使人体长高。一年的体育锻炼能使男生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生多长2~3厘米。经常锻炼的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厘米左右。

科学运动时,人体新陈代谢作用要比安静时增加10倍,甚至20倍,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同时,由于呼吸加深,膈肌和腹肌的活动量增大,膈肌和腹肌的大幅度活动对胃肠起了按摩作用。运动后,人体从外界摄取更多的物质从而补充营养所需,消化系统的工作增加,膈肌与腹肌产生的按摩作用也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此反复,有利于消化系统功能的提高。

(2)科学运动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科学运动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同时促使大脑分泌“快乐素”即内啡肽,缓解疲劳。但内啡肽一般只能存在2至3天,如果停止运动,内啡肽的分泌量将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分泌。所以要使大脑不断分泌内啡肽就应进行体育锻炼。

2.2 广州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

目前,广州中学生生活条件逐渐提升,中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标均有变化。仅2005年与2010年对比,男生平均身高增长1.01厘米,平均体重增加1.35千克;女生平均身高增长0.79厘米,平均体重增加0.80千克。2010年与2014年相比,男生肥胖率上升3.72%;女生肥胖率上升2.17%。可见,逐步提升的生活质量带来的不止有营养的补充,还有脂肪的积累,广州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逐渐下降。

2.3 广州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记录一分钟内做俯卧撑的个数是一个检测人体体质的普遍方法。做俯卧撑时,以腰腹部为主的全身肌肉群都会发力,所以此法可以方便有效地检测人体肌肉强度,从而检测人体体质。图1为此法结果评判标准。图1为广州市中学生一分钟内俯卧撑个数的检测结果。

针对广州地区204名高中生的调查显示,有60.71%的学生一分钟内做俯卧撑个数集中在11~20个及28~35个。由此可见,广州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令人担忧。结合近几年广州中学生身高、体重、肥胖率的增长趋势,若不及时采取强化其体质的有效措施,广州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会不断下滑。

2.4 广州中学生的科学运动目的

科学运动意识可以理解为根据科学理论及自身健康状况,有目的地进行自主身体素质训练。而目前广州中学生的运动目的调查结果,部分学生为健康、身材而运动,也为了调节心情或对运动的热爱而锻炼,这些都是积极自主的目的,是科学运动意识的一大体现。而为应付体育考试、逃避学习、从众而运动则稍显消极。积极目的的比例比消极稍多但优势不大,反映了当前广州中学生的运动目的,即科学运动意识在大体上仍模糊、不明确,可能导致众多中学生在运动期间存在多种认识性错误,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运动意识,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如图2所示。

3 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广州中学生校内校外时间安排影响分析

3.1.1 时间安排调查结果

广州中学生在校期间安排紧凑。以市属重点高中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为例。学生在校安排基本被学习覆盖,学习之余只有零散短暂的时间休息或做与兴趣爱好有关的事。

3.1.2 校内外运动时间分布对比分析

在对204名高中生的调查中发现,有75%的学生在校运动时间超过30分钟;而校外的运动时间小于30分钟的学生则占到64.29%。

结合在校时间安排表,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有严格的时间规划,并且电子游戏等娱乐活动较少,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运动时间。相反,学生校外期间娱乐活动较多,自主规划时间的能力有所欠缺,使其运动时间减少。

3.2 广州中学生的家庭运动氛围对科学运动影响分析

家庭运动氛围与学生运动意愿相关性分析:

调查显示,有运动但无规划的个人与家庭在各自总体内所占比例高度相似且所占比例分别为42.86%和50.00%,说明家庭运动氛围对科学运动意识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其他运动环境对学生的科学运动意识有一定影响,但是其影响小于家庭运动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家庭运动环境对学生科学运动意识有突出的影响,因此,家庭良好的运动环境在培养中学生的科學运动意识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3 广州健身房数量、分布、价格及服务对中学生健身意愿影响

健身房可以为顾客提供专业的运动设备,并且有教练为顾客进行个性化训练计划及目标,能有效培养人们的科学运动意识。我国近五年来健身房及其会员数量和增长率如图3、4所示。

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5年健身房数量的增长率迅速上升,2013年到2014年健身房会员人数的增长率更是有爆炸性增长,健身房的数量及会员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然而,自2015年到2016年,健身房数量及会员人数的增长率均大幅度下降,总量上升,说明健身房数量趋近饱和。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有大量的健身房。在调查中学生对健身房参与的意愿中,发现中学生对于健身成本最为重视。广州的普通健身房办理年卡的费用一般是2000-3000元,请私人教练授课一节课需要360-500元,与购买的节数成反比。中学生普遍认为其价格过高,不愿意加入健身房训练。作为仍无独立支付能力的中学生,大多数无法承受加入健身房的费用。

部分中学生认为无法坚持参加健身房训练,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欠缺,科学运动意识仍然薄弱,对于加入健身房的热情减弱。

3.4 健身APP在广州中学生中的普及与使用情况

健身APP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互联网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知晓。健身APP通过录像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训练示范与训练流程,通过数据计算推荐相应的训练计划,通过网页分享健身励志故事、运动技巧、饮食搭配等,并为用户提供交流的平台,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精神氛围。健身APP在有廉价方便的优势的同时,需要用户自主下载、自主学习正确动作、自主完成训练,对于用户的自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未使用健身APP的学生占到57.14%,仍有将近半数的广州中学生使用健身APP,少部分甚至经常使用。说明健身APP在中学生中有一定的普及度,部分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有利于培养科学运动意识,而少部分中学生已经有科学运动意识。

进一步走访发现广州中学生最为注重健身APP的便捷性,也有出于追求身材等原因而使用健身APP。可见培养中学生的科学运动意识,引导其进行科学运动,需要注重方式的便捷性,与时俱进。

4 高中生科学运动有关建议

基于运动APP指导及科学运动理论方法,就中学生对运动项目选择、运动量、运动时间等三个方面提出有关建议。

4.1 运动项目选择建议

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例如:①脑力工作者应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爬山、打球、体操等;②肥胖者可选择长跑、骑自行车、游泳、跳绳、球类等活动;③身体消瘦者可选择俯卧撑、单双杠、拉力器、举哑铃等来增强肌肉力,选择跑步、健美操、游泳、球类等来促进消化吸收功能;④老年人不宜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体操等活动。

4.2 运动量建议

运动时应注意运动量,只有运动量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运动量过大超出了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对身心健康十分不利;相反,运动量过小,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4.3 运动时间建议

应每周锻炼不少于五天,每天应不少于30分钟,这是运动时间的底线。每次运动在60~90分钟为宜,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身体机能,又利于恢复体力。

5 结语

综合本文所述,广州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呈下滑趋势,不容乐观。此时,科学运动意识便成为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必要精神要求。学生的运动意向受到在校与校外不同时间安排,运动环境尤其是家庭运动环境,健身房及健身APP的发展的影响,要求校园、家庭、社会提供良好的运动氛围。当前广州中学生的科学运动意识仍然薄弱,急需普及科学运动知识及科学运动方法,从而惠及更多的中学生,甚至带动全社会进行科学运动。

参考文献

[1]姜志明.王保勇.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4,(5):71-73.

[2]王世恒.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体育运动场所建设的建议[N].庆城县政协信息中心社情民意,2017-5-15.

[3]智研咨询集团.2017-2022年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深度调查报告[S].2017,6.

猜你喜欢

健身
以游戏为主打造趣味体育课堂
城市体育发展离不开休闲体育
“钟表法”在太极拳教学与习练中的运用
太极拳与大学生健身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