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灾害的医疗救援模式探索

2018-01-08周耀亮谭远飞侯莉莉黄文峰廖晓星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23期
关键词:应急救援

周耀亮 谭远飞 侯莉莉 黄文峰 廖晓星

摘 要:社会高度发展,城市灾害不时发生,本文从城市灾害定义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从城市灾害医疗救援的整体设计规划出发,探讨从医疗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医疗救援指挥组织体系、现场救治等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灾害医疗救援模式。

关键词:城市灾害;灾害救援;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3-0199-02

城市化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集度很高,遭受灾害威胁的形势严峻。

1 现代城市灾害的特点

城市灾害就是以城市为承灾体的灾害,根据灾害发生原因不同可以将灾害分为3类: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和人为灾害。直接作用于城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洪涝、风灾、旱灾、地质灾害等,由于技术或人为的原因,造成的灾害隐患也相当多,如火灾、交通事故、化学事故、水管破裂、煤气泄漏、输电事故等[1]。总体说来,城市灾害的特点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城市灾害的不可避免性

城市历来是多灾之地,实际上城市历史就是城市灾害的防御史。包括地震、洪水、海啸等等自然灾害都曾经毁灭过城市,因为灾害而受损的城市更是数不胜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大大增强,但这并不能杜绝城市灾害的发生。我国有136个城市位于7度及以上地震烈度区,70%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GDP分布的沿海地区,容易遭受海洋、洪水、地震、气象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我国防灾标准偏低,国家的城镇防洪标准定为20-50年一遇,而事实上大多數的城镇防洪标准低于20年一遇。在640座具有防洪任务的大中城市中,能达到防洪标准的只占27%。而且我国城市防灾规划普遍滞后,风险防范和灾害抵抗力明显不足[2]。

1.2 城市灾害损失的严重性

由于我国目前城市特点为建筑密集、人口众多、产业又相对集中,因此城市灾害往往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相同等级的灾害给城市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程度越高,各种城市灾害所波及影响范围就越广,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由于规划方面的不合理导致的抗灾能力低下,城市灾害的发生还很容易使得城市工矿企业的生产和能源利用受损,造成企业停工停产,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1.3 城市灾害的突发性及扩散性

城市灾害一般都经过孕育期、潜伏期、爆发期这样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城市灾害的空间影响性往往大于发生源所能波及的范围,这就是城市灾害的扩散性。由于这种扩散性,城市灾害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人口和物质财富出现了明显的集聚性,特别是大都市圈的形成和城市群的出现成为城市集聚性的产物,城市群的集聚效益使得城市灾害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而且灾害的发展速度较快,如果灾害发生后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抗灾、救灾,容易引发后续的次生灾害和伴生灾害,从而在持续地给城市造成多方面的损害。

1.4 城市灾害的跨界性

一座城市发生了灾害,往往造成的破坏并不局限于城市本身,有时候很可能会蔓延到整个国家或地区。发生在边境城市的灾害可能影响到邻国或者地区,甚至扩大为国际性或区域性影响事件。

2 现代城市灾害医学救援的难点

2.1 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设滞后

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形成全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统一指挥、分级响应、科学调度、统一行动的制度基础。我国在灾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上的缺失已多次体现在各种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行动中,制定以国家灾害救助法为核心的完备的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是今后各级政府加强紧急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2.2 紧急医疗救援能力的不足

我国紧急医学救援综合实力尚不能很好满足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需要,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十三五”期间要着力推进我国紧急医学救援的网络、能力和机制建设,使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与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相适应[3]。

2.3 城市灾害医疗救援的特殊性

常规医疗救治往往是患者自行到医院就医,而城市灾害的医疗救援往往强调的是现场救治,这就决定了医学救援任务的特点与常规医疗救治迥然不同:

(1)时间的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预警性不强,比如洪涝、矿难、火灾、地震、特大重大交通事故等,往往是在很短时间内发生,因此医学救援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2)任务的繁重性。突发灾害往往造成短时间内的大量伤病员,因而任务繁重,相反,救援力量则容易显得不足。(3)伤情的复杂性。突发事件种类繁多,造成的伤情也往往复杂,经常给救援带来许多困难,所以要求参与救援的医务人员有过硬的技能和专业的知识。(4)环境的多变性。突发医疗救援往往是在现场展开救援,或者是在临时搭建的场所内开展工作,条件简陋,甚至还有可能威胁到医务人员自身的人身安全。(5)涉及面的广泛性。医学救援的现场救援、伤员转运、物质保障、通信联络、组织指挥等各项工作都依靠多部门的协同运转。

2.4 城市灾害医疗救援中的伦理问题

(1)平等医疗权和优先救助对象的矛盾。人人享有平等的医疗权利是患者权利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有要求得到救治、获取继续生存的权利。然而,在灾害医学救治中,医务工作者所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降低人群的死亡率,而不在于某一个个体的生存,这对提高总体患者的救治率是很有必要的,体现了科学的务实精神,但这种实际操作却与人人享有平等的医疗权相矛盾。(2)人道主义原则与放弃无效救治的矛盾。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人道主义原则。它要求医务工作者重视患者的人格尊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自觉维护患者的医疗权利。而实际上,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城市灾害,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患者,要实现上述人道主义原则变得非常困难。目前共识是:当出现大批患者需要医疗救治时,应该在最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对尽可能多的患者施行最好的医疗救治。(3)知情同意原则与紧急救治的矛盾。知情同意权也是患者的医疗权利之一,体现了患者在医疗行为中的自主权利的被尊重。但在城市灾害发生时,面对短时间内出现的众多患者,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状态下,要改变平时医疗工作中详细询问病史、尊重患者感受、术前详细谈话等常规做法,实施争分夺秒的、快速高效的紧急救治[4]。

3 城市灾难医疗救援模式初探

3.1 建立专业的城市灾害救援队伍

应急医疗救援能力是政府部门在灾后医疗救治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灾害发生后,政府部门是否能迅速地组织专业的医疗救援队伍投入救灾直接影响到人员伤亡的数量。灾害急救现场环境条件差、病种复杂多样、急救工作中的不可预知性强、救护人员工作时体力强度大等特點,要求急救人员掌握全面的医科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术并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突发事件或重大灾难才能抓住重点,保持冷静,快速有序地进行抢救工作。因此,各大城市建立一支或多支应急医疗救援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建立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

当城市灾害发生时,有一支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指挥体系,是有效实施城市灾害医学救援工作的前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提高伤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目标。当救援医院在接到上级的出发命令后,应由院领导亲自指挥,并根据具体灾害的不同(如台风、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和业务方向的差异,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迅速激活相应的灾害应急救援保障机制。

3.3 建立信息化的指挥组织平台

建立网络信息化组织指挥和决策平台,是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能够有序开展的关键。通过此网络信息平台,保证紧急医学救援各小组及队员间信息实时共享,有助于了解灾区患者伤情概况、灾区疫情以及交通信息等,可以提高救援队的应变能力,也为后续医学救援提供指导,实现了组织指挥的精确性和时效性,确保组织指挥体系顺畅[5]。

3.4 重视现场救治

简单而正确的现场救治可以大大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现场救治内容包括呼吸心跳停止患者的复苏、窒息患者呼吸道的清理、外伤患者的止血包扎和固定、正确的搬运等。下列8项为灾难救援的基本原则:

(1)人道救援原则;(2)快速反应原则;(3)安全救援原则;(4)自救互救与专业救援互补原则;(5)区域救援原则;(6)科学救援原则;(7)检伤分类与分级救治原则;(8)灾难准备原则[6]。现场伤病员的分检和急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先分类和做紧急处理、病情稳定后送的“巴黎院前急救模式”值得推广。

3.5 现代医疗体系在城市灾害救援中的作用

急救队伍建设是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和急救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医疗救治体系中的紧急救援中心功能,在急救医疗队伍的建设中,要努力训练并掌握多种现代抢救技能。急救医师不仅要具备抢救急危重症的能力,还要具备应对防化、防核、防疫等事件、自我防护和检伤分类的能力[7]。城市灾害中常见的创伤类型有: 坠落伤、挤压伤、烧伤、爆震伤、火器伤等,而且复合伤或多发伤多见,这些都是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创伤类型,因此创伤的现场救治水平是能否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王绍玉,冯百侠.城市灾害应急与管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2]田春玲,徐长乐,于川江.我国城市灾害防范及对策研究[J].科学,2013,(3):42-46.

[3]佚名.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发布[J].中国卫生,2016,(10):10.

[4]王志银.突发灾害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建设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5]舒寿值,陈晶波,冯敏,等.武警卫勤力量在省级灾害救援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4):358-359.

[6]王一镗,刘中民.灾难医学理论与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7]郭继卫,姬军生.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应对恐怖事件的准备[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9):3.

猜你喜欢

应急救援
危化品监管 要抓住关键少数
谈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实践
城市消防指挥中心如何更好发挥应急救援中枢作用
突发事件下应急救援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物联网的电梯应急指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