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8-01-08寻妍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23期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体制

寻妍

摘 要:新型基础测绘是由传统基础测绘不断更新发展而来的。就目前的情况来讲,测绘地理信息对新型基础测绘的实质内容还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本文分析了基础测绘的特性、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并对新型基础测绘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从事测绘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技术;基础测绘;测绘地理信息;按需服务;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P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3-0105-02

基础测绘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基本保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提高、测绘行业的不断革新、吹地理信息也进行了转型和升级,基础测绘更新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进行新型体系建立,从而满足不同人对于测绘成果的需要,已经成为了现在基础测绘工作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1 推广新型基础测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1 发展保障型基础测绘,解决工作内涵不丰富的问题

地理信息覆盖范围小,涵盖重要内容少,不够规范使保障度降低,这些都是传统基础测绘内涵不够丰富的主要原因。首先,要充分了解基础测绘保障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基础测绘任务的制定,将其和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进行工作重点的划分。其次,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组织模式、服务方式以及成果形式,从而让基础地质信息的内涵能够更加的丰富,从而改善其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其保障方面的能力[1]。

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民众生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容和结构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认证,把民众最需要的和政府所关注的作为重点,时刻关注民生所需,并增加这部分的数据整理,例如:门牌号的标识、地质地标指示牌的安放、公共自行车订房点等等,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实用性[2]。进程多元化、多层次并且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地理信息公告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对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的内容进行丰富,建立一套层次分明的大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增加基础测绘产品类型,使其覆盖于各行各业,做成涵盖所有测绘成果和产品目录的一站式服务网站,给人民群众提供比较完善的查询系统,给其提供更好服务。做好地理实体编码试验,做好相关的热点数据的采集,将现金科技运用进来进行地理对象空间位置以及社会信息的传递,进行地理实体编码资源库的建立,能够让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内容能够更加的丰富,并且实用性更强[3]。

1.2 发展服务型基础测绘,解决成果应用不广泛的问题

目前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推进结构调整和强化公共服务。本人认为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应积极提高基础测绘成果的适用性,虽然无法做到百分百有效供给,但尽量降低出现无效供给的几率,在减少低端供给的同时将高端供给扩大,这样能够扩大其服务的范围。并且,供给结构的强化,也能够让其更好的适应需求,能够快速的迎合社会所需。

将空间定位基础建设作为重点,从而根据实际需要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做好公益性空间位置基准服务,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中将北斗系统运用进去。升级改造当前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观测的网络。进行基础平台的搭建,从而满足实际需要,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4]。为了使天地图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添加天地图的北斗系统位置服务功能,这样不仅可以即时更新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还能同時推动天地图及其应用系统在空间信息查询及导航定位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将多样化新型地图成果的提供作为一个基础,从而更好的给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全面的了解当前民生的实际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将地理国情的普查以及基础测绘成果通过地图来进行展示,进而进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等一些专题地图的编制。

1.3 发展开放型基础测绘,解决生产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新型基础测绘的工作内容、服务方式以及成果形式也在随之改变。那么,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与之配套的基础测绘更新机制,推广测绘管理模式,加快由传统生产管理体系向现代测绘生产体系转变的步伐。

健全基础测绘更新机制,改革基础地理信息生产模式。为了使地理信息的数据资源更加丰富,可以通过和相关单位进行共享机制的建立,通过设置能够从相关的部门进行相关数据的获取,进行协同更新制度的完善。实现国家和各个基础单位测绘成果的共享,这样能够降低基础测绘重复建设的情况,从而完善多级联动的机制,努力将一些重要的测绘产品(例如:系列专题图、行政区划等)同时更新[5]。在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的应用中融入众源理念,采用智能化的测绘生产服务方式,从而进行数据更新制度的完善。

进行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构建,能够让生产技术更加的科学和先进,及时的进行更新能够提高技术创新方面的力度,并且还能够更好的获取相关的信息来做好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大力推广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应用与建设,但必须是在保证信息安全的情况下进行[6]。深度了解、学习新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组织方式,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手段,用于新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更新。用以网格化、区域要素更新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逐渐取缔传统的按图幅更新的生产方式[7]。想要实现网络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应用以及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加工,在进行地理信息数据源目录建设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以及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将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和智能管理程序更好的运用进去,这几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要使地理信息成果更具规范性,首先要从加强基础测绘标准化建设做起。强化对产品创新、服务标准和技术提升的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新型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从而加快对北斗卫星导航、卫星测绘、应急测绘、国情监测、时空信息基础设施等标准的研制,从而让新型基础测绘能够更加的标准。在建设路线制定的时候,需要将开放性的标准运用进去,认识到社会参与的重要性,鼓励社会力量更好的参与进来,切实提高研制的参与力度,使标准具有适宜性和一致性。鼓励各行各业之间可以共享合作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由此促进基础测绘产品标准与其他领域的行业标准可以协调一致。为了使基础地理信息在生产过程中保持一致,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还应设置专人进行监督和检查,进一步提升成果的规范性、有效性。

2 对推行新型基础测绘的两点建议

2.1 努力实现按需服务

生产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是传统基础测绘的主要任务之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及政区、地名、地貌、植被与土质是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七类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因为这七类要素经常被人们使用,所以才会被重点标注在基本比例尺地图上。可以说着七类要素是地球表面各类自然地理和人文设施要素的“最大公约数”。由此可见,在很多行业中都会运用到本比例尺地图。

“按需服务”是新型基础测绘的主要特征之一。“按需”一词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某项产品或服务只为某一个特定的目标服务。通常情况下提到“按需”一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另一个词“定制”。那么既然是定制的,即为指定让“一类”目标服务,而不适用于“二类”目标,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无需多做解释。因此,这里的“按需”就意味着个性化、而非标准化。在科技水平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实现新型基础测绘“按需服务”是完全有可能的。为了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求,可以利用地形图制图和地理信息自动提取等技术,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生成各类专题地图、公众版地图、图集图册等产品。

2.2 健全分级管理体制机制

虽然在《测绘法》中有明确规定“国家对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一致的原则,实行基础测绘分级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国家对地方统筹不足、同一地区反复测绘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分级管理中。在行业内层有专家提出,在基础测绘分级管理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去改变其内容,主要是想建议按精度等级和地域明确国家、省、市、县各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基础测绘建设中的分工和权责:市县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测制本级行政区内的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负责将本省区域内各市县的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综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再将各省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综合[8]。

以上提出的这种设想目前为止虽还存在些许争议,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还是有可能实现的。而存在争议的原因主要是在于目前的自动化程度覆盖率低,还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其工作量实在太大。据相关信息统计,利用自动综合方法将地理信息数据的比例尺由大缩小也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远不如直接采用由影像生成小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的工作量少。

总的来说无论将来基础测绘怎样发展,生产地形图都是他的主要任务,而不是只生产一堆数字存储在计算机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经常听到有人说“不做地图,测绘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在地图中比例尺是其重要的属性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来采集地理信息数据,都需要在一定的比例尺条件下进行。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按比例尺分工的分级管理体制会长期存在。

3 结语

目前,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仍设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当基础测绘遇到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根据新的要求会自动发生改变和革新,由此生成新型基础测绘。新型基础测绘记录了测绘从传统测绘演变成为现代测绘的整个过程,并探究了其发展成果。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型基础测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前期工作经验的总结,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推进传统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不断转型升级是基础测绘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好新型基础测绘的推广建设工作是全国测绘系统的共同职责。

参考文献

[1]刘万增,彭震中.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保密政策分析及对策[J].地理信息世界,2016,23.(4):54-58.

[2]李维森.新型基础测绘调研报告[R].北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

[3]桂德竹,张成成,崔红霞.新型基础测绘的工作对象和内容刍议[J].测绘通报, 2016,(9):1-4.

[4]乔朝飞.新型基础测绘刍议[J].地理信息世界,2017,24,(5):8-12.

[5]郭玉芳.美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现状剖析[J].測绘标准化,2016,32,(3):1-3.

[6]库热西·买合苏提,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释义[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

[7]王家耀.关于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再思考[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330(4):329-333.

[8]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M].(第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体制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浅谈智慧城市建设中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与发展
推进学会服务站建设 助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
中国社会管理体制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