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梯优化调度模型的研究

2018-01-08王琳楠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23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优化设计电梯

王琳楠

摘 要:针对高楼中多台电梯的优化调度问题,本文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不同电梯运行方案下的电梯总运行时间的数学模型,其中涉及了极大极小值算法的使用。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在电梯平均分为三组,分段运行时为最优的运行方案,研究结果对未来电梯运行方式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梯;数学建模;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3-0066-02

现代大城市中高楼耸立,许多上班族需要在同一栋高楼的不同楼层工作,这样导致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期,公司大楼的电梯会变得异常拥堵,人们把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等电梯之上。通常每栋大楼会配备两台以上的电梯,有的大楼的电梯总数甚至可达数十台,因此,如何合理的分配每台电梯的运行区间,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尽量减少乘客的乘梯时间,是电梯管理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同时,合理的分配方案也会减少电梯的运行时间,减小能耗,节约运行成本[1]。针对上班高峰时期的电梯调度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2],计算几种电梯运行方案下电梯运行的时间,进而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1 模型假设

(1)大楼有层,2至楼中共有名员工,所有员工都只在二层及以上楼层上班,且早晚高峰时均乘坐电梯上下班;(2)该大楼共有6部电梯,每部电梯的最大载重为人;(3)电梯在每个楼层之间的平均运行时间是3秒,电梯停靠的最底层(地上一层)的平均停留时间是20秒,其他各层若停留,则平均停留时间为10秒;(4)电梯在负责的楼层每层都停,且电梯在各层相应的停留时间内乘坐电梯人员能够完成出入电梯;(5)电梯每次从二楼上行时都满载,且都能运行到负责楼层的最高层;(6)仅考虑办公人员乘坐电梯上行的情况,电梯下行不乘坐人员[3]。(对应早高峰时段人员乘坐电梯情况的简化)。

4 结语

本文针对上班高峰时期电梯的调度设计问题,分析研究了四种调度方案,分别为随机运行、奇偶层运行、电梯平均分为三组,分段运行、楼层平均分为三段,优化电梯安排,同时对每一种调度方案电梯的运行时间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电梯平均分为三组,分段运行是最优的运行方案。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做了一定的假设,与实际的运行情况会有一定偏差,这些都有待于未來进行进一步完善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凤欣,蔡军伟.乘客等待条件下的电梯优化调度模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2):21-25.

[2]姜启源,谢金星,叶俊,等.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海龙,高东红.几种电梯运行模式的比较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10):65-69.

[4]李科宇.电梯运行模式的设计和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9):12-13.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优化设计电梯
被困电梯以后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电梯不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