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的自信在哪里?

2018-01-08周建森

出版广角 2017年18期
关键词:井冈山丝路江西

【摘 要】 主题出版是加强内容建设,彰显主流思想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出版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地方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江西教育出版社的主题出版工作为例,通过关于主题出版的思考和具体操作,探讨如何做好主题出版以及做好主题出版的自信来源。

【关 键 词】地方出版社;主题出版;自信

【作者单位】周建森,江西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A

出版承担着传播真理、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2017年7月12日,刘奇葆同志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要求推动我国加快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刘奇葆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着力加强内容建设。刘奇葆指出,要坚持内容第一,彰显主流思想价值,突出抓好原创出版,切实提高出版质量,推出更多优秀出版物。

主题出版是加强内容建设,彰显主流思想价值的重要体现。做好主题出版是出版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但作为资源禀赋明显不足的地方出版社,如何做好主题出版?或者说地方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的可能性在哪里?落脚点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自信在哪里?

江西教育出版社秉承“深耕文教主体,重开经典之门”的出版理念,充分发挥出版物传承文化、传播知识、温润心灵、以文化人的作用,时刻牢记自己所承载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和经济责任,近年来在主题出版上下大力气、下真功夫,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实践。

一、注重地方特色,深挖本地资源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主题出版的内容很多都是地方特色鲜明的,但其影响却是全国性的。江西的红色资源尤其丰富,江西是党史大省,我们党早期革命的重大活动特别是武装暴动、军事斗争,几乎都起始于江西,毛主席在一首词中用四个字对此做出了最形象、最精辟的概括:“弹痕遍地。”2017年是党史大年,恰逢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三个90周年。作为江西出版人,深挖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是我们的光荣与责任。

江西教育出版社為纪念三个90周年,献礼三个90周年,策划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听党指挥90问》《毛秉华口述井冈山》等一批选题。

井冈山革命斗争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行程万里,不忘初心。2016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到井冈山慰问当地群众时强调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一重要论述全面阐释了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涵,明确提出了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时代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一周年之际,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编撰出版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一书。该书集思想性、教育性、可读性等特点于一体,依据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以新的视野、新的框架、新的史料、新的见解,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创建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轨迹与丰功伟绩,深刻揭示了堪称中国革命精神传统之源的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党史专家评价,该书堪称党史研究和普及相结合的精品佳作,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具有历史厚度,全景式地记述了井冈山斗争的峥嵘岁月。“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二是具有理论深度,系统性地阐释了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有人有事才有精神,见人见事才见精神。三是具有时代高度,多角度地提出了传承与弘扬井冈山精神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品、最好的清醒剂。英雄城南昌,军旗从这里升起,军队从这里走来,军魂在这里铸就。作为江西本土的一家出版社,理应责任出席。江西教育出版社在2017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隆重推出了四卷本的大型图书《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要负责人表示,这套书既是一张江西党史名片,更是一部全国红色经典。一是在选题上开宗明义,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立得住、叫得响,令人震撼;二是在选材上史料翔实,如实而又形象地再现和展示了10年间人民军队在江西诞生、壮大和发展的历史情景,给人启迪;三是在选编上简洁清晰,注重时间与空间,党史与军史,读文时代的传统与读图时代的优势“三结合”,以文说图,图文并茂,引人共鸣。

二、注重全国视野,开拓高端作者

越是地方出版社,策划选题越是要站在全国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平台的劣势。江西教育出版社在策划主题出版物的时候,特别注重跳出江西思维、走出江西区域,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更合适、更权威、更有重量、更高端的作者。

2017年,江西教育出版社着力打造《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之道》《核心,凝聚强大中国力量》《最高荣誉》等一批喜迎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出版物。

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网络媒体这一醒目的头条题目,电光火石般击中了笔者。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出版选题,但选择什么样的作者也十分关键。我们首先想到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木才先生,戴木才先生主要从事核心价值观、政治伦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研究,曾任中宣部政研所研究员、副所长,他为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做过专题讲课。戴木才先生非常重视这个选题,他厚积薄发,在较短时间内就创作出了书稿。该图书被定位为通俗理论读物,注重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阐释与事例相结合。该图书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遴选为全国90种“迎接党的十九大精品图书”之一,排序第三。

新设立的“八一勋章”,是军队军人的最高荣誉。在建军90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亲自为10位“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和证书。时代楷模光耀强军征程,至高荣誉彰显卓越功勋。从媒体获知这一信息,并在初步了解他们光荣而感人的先进事迹后,笔者认为应该迅速地出版一本高质量的图书,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他们、学习他们。最适合这本图书的题材就是报告文学,于是笔者迅即与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的有关同志联系,获得了他们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落实了解放军报相关分社社长、资深记者等我军著名记者作家10人,分别采访、撰写英模人物。每位英模人物都亲自为该书题写了一段寄语。该书已经全部完稿,正在编辑加工之中。

三、注重国际胸襟,变换出版视角

主题出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主题出版要赢得读者的认可,必须采用读者熟悉的话语方式和语言习惯来编写。这就需要我们在策划选题时要具有国际胸襟,不能用说教式的灌输模式来策划选题,而是要变换出版视角,进行换位思考。

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在策划实施“一带一路”题材的主题图书,包括“重走丝绸之路”系列等都特别强调要用不同的视角来操作。目前,“一带一路”题材的出版成为热点,出版的图书数以千计。作为一家地方出版社,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另辟蹊径,走一条不同的路。国内相关研究的权威部门、著名智库和知名专家纷纷被一些中央级出版社、大社名社伸出橄榄枝,并且已经出版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再出版相关部门、智库、专家的研究性、学术性出版物,地方出版社并无优势。

江西教育出版社选择了两条新路。一条路是不做纯理论专著、纯学术研究的“一带一路”图书,做更适合普通读者,同时品位又较高的“大家小书”。“重走丝绸之路”系列图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策划出来的。从2015年开始,陕西卫视承担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路影视桥工程”重点项目“丝路万里行”,联合央视、凤凰卫视、新华网等国内知名媒体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视,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打造大型人文历史全媒体穿越活动。江西教育出版社获知后,主动参与其中,围绕“重走丝绸之路”,策划了学术类、资料类、畅销类三类图书。与其他“一带一路”题材的相关图书不同,这一系列图书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接地气,这些图书的内容没有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而是作者通过脚步来丈量万里丝路,通过亲历来感受漫漫丝路,通过思考来阐述伟大丝路。二是多维度,作者既有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更有普通读者热爱的影视明星和网络红人,如受到年轻人追捧的新生代偶像张一山创作并即将推出的《遇见一山又一城》,旅游大V行走四十国创作的《一路向西游》等。通过他们的影响,让更多人关注“一带一路”,了解“一带一路”,热爱“一带一路”。三是重融合,在即将推出的系列出版物中,除了传统纸质出版,还特别重视全媒体出版,如即将推出的《空中看丝路》《丝路万里风物志》等,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和纸质图书同步发行。同时,江西教育出版社还将联合陕西卫视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直播丝路精彩故事,用全新的视角,记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人文的时代最强音,提升中国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丝路精神”。这一系列首批推出的《丝路云谭》《丝路商旅》《丝路华语》等在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期间的丝路国际卫视联盟成立大会全球同步首发,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主流媒体见证了该系列图书的首发。在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该系列图书的英文版、波斯文版、西文版、阿文版及中国繁体字版5语种版权实现了输出。

另一条路是跳出中国人的视角做“一带一路”出版。如何做到“墙内开花墙外香”,如何破除“自说自话”甚至是“王婆卖瓜”,需要跳出中国看我们的“一带一路”题材出版。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在策划“外国人眼中的一带一路”系列图书,包括联合中央级媒体的“大使谈一带一路”以及“汉学家看一带一路”“国际媒体人看一带一路”等。

四、树立三种理念,做好三精出版

在实施主题出版工程的过程中,江西教育出版社主要运用上述三个维度和方法来进行思考和实践。在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心得与体会。

1.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每家出版社都是全国性的出版社

地方出版社做主题出版的资源禀赋和资源储备明显弱于大社名社,但就此自惭形秽甚至给自己找做不好的理由,这完全没必要。出版和报纸、电视、电台的根本不同在于,报纸、电视、电台是一种媒介,重视传播,出版是一种载体,重视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之下,报纸、电视、电台的受众断崖式下降,而出版的受众却不降反增。

无论是地方出发版社还是中央級出版社,无论是综合性出版社还是专业类出版社,作者都是全国的,读者都是全国的,营销发行的渠道也是全国的,这些核心要素决定了出版社就是全国性的出版社。因此,地方出版社一定要有这种文化自信,我们就是处在地方的一家全国性的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也是这样,拿掉“江西”,就是“教育出版社”,拿掉“教育”,就是“出版社”。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了“会当凌绝顶”的理念,我们才能有“一览众山小”的可能;有了“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境界,我们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2.树立工匠精神的理念,做到精品出版、精准出版、精细出版

精准出版是定位,精细出版是方法,精品出版是目的。要实现精品出版的目的,只有在精准定位的前提下,坚守工匠精神,深耕细作精细出版。

2017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公仆曾建》一书。该书凝结了编辑团队和编写团队精诚合作的共同心血,整个过程闪烁着工匠精神的光彩。

2014年2月,江西组工干部曾建同志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中央新闻媒体集中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中组部追授他“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的称号。如何让曾建同志的精神深入人心、历久弥新,我们基于前期的深入了解和共同感受,很快形成一个想法,采取创作报告文学作品的形式,深入挖掘曾建同志的先进事迹,全景式地展示曾建同志的可贵精神,为广大干部献上一部生动的学习教材。在中组部新闻办的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编写组,从2014年底开始,正式启动报告文学《公仆曾建》的创作编写。书稿经过两年的打磨,前前后后经历了3次几乎是颠覆性的修改。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平凡的故事最能打动人,朴素的情感最能感染人。定稿的报告文学《公仆曾建》共17章,17万字,通过精选的40多个真实的小故事全景式地展示了一位有情有义、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人民公仆。出版社也组织了主要领导、资深编辑和优秀美编来加强编辑工作。整个编辑团队从书稿创作之初,在内容编辑加工、版式装帧设计、印制出版发行各生产环节,进行精细管理和精雕细刻。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广泛好评。短短数月,该书累计发行超过20万册。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更是一种责任意识;是一种人文情怀,更是一种商业逻辑;是一种工作标准,更是一种价值指南。主题出版尤其要注重工匠精神,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有其价值,读者和市场具有绝对的火眼金睛,你忽悠他们,他们就忽略你;你轻视他们,他们就轻蔑你。“三精出版”工匠精神是我们的灵魂和命脉。

3.树立科学谋划的理念,形成快速反应、集中攻坚的工作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主题出版的时效性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恰当的时间节点。但好的主题出版并不是水龙头里的水,可以随时拧开放出来。这需要认真思考和谋划,掌握节奏和时效。长远规划的,要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快速反应的,要组织力量集中攻坚。

长远规划的主题出版,关键在于作者资源的积累。作者权威,作品质量就有保障。对地方出版社来说,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能每次都绑定一两个权威的、熟悉的作者,凡是主题出版就找他们命题作文。即使他们能够驾驭一个个新的主题出版的命题,我们也要进一步开拓新的高端作者资源。只有不断积累新的高端作者资源,才能聚少成多,才能在面对快速反应的选题时,不至于束手无策,或过度依赖一两个作者。

快速反应的主题出版,关键在于社内资源的效能调度。重大主题出版需要社内精心组织,社外充分沟通。不能按照一般性的工业流程来操作,完成一个工序才进行下一个工序,因为往往会面临出版时间紧张、重大选题备案程序复杂等实际困难。要采取项目组的形式,在编辑、校对、设计、印刷、营销各环节抽调精兵强将,分工协作,同步推进。

归根结底,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个巨大的成功可能源于一种懵懂的自信。树立和建构做好主题出版的自信,然后全力以赴,是我们地方出版社坚定不移的努力方向。这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也是别无选择的路径!

猜你喜欢

井冈山丝路江西
江西银行
井冈山诗五首
丝路梦
我爱江西奶奶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井冈山抒怀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