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融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

2018-01-06吴秀敏

考试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多元跨学科跨界

摘 要:如何基于学生立场,充分发挥家、校、社的力量,提高不同学科的协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共赢局面,提升育人价值,是当前综合实践主题研究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将综合实践主题研究与学校德育活动有机整合,实现跨学科、跨界、跨领域多元融合,引导学生在每一项的主题研究活动中学会遵守活动规则、理解活动的意义、真正了解活动主题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主题活动目的。

关键词:多元;跨学科;跨界;跨领域;提升育人价值

一、 引言

综合实践课程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目的”的一门课程,如能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整合,做到跨学科、跨界、跨领域多元融合,将大大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课程主题研究过程中,创设基于“我们的传统节日”校本化设计与实践研究,充分挖掘育人内涵,合理配置资源,传承我国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带领学生经历资料收集、合作研究、实践体验、展示分享等过程,在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中实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

二、 以传统节日主题贯穿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于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因为不朽的文化而璀璨悠远。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节日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载体。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承文化、延续历史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的需要。然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国外的节日以及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思想,进而变成潮流。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事情已经很普遍,有时候相比之下学生会去多了解一点西方节日,而忽视了中国传统节日。

为此,学校通过开展“我们的传统节日”校本化设计与实践研究,让学生能够重新去关注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由来、习俗、美妙的传说等文化内涵,从而让学生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三、 综合实践活动在多元融合中的具体实践

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探究中,学校坚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为原则,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多元融合,让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适应当今社会环境,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一) 注重顶层设计,把握方向引领

1. 确定目标,明确需求。学校的主题活动能否真正实现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孩子们在每一项的主题活动中是不是真正了解活动主题的文化内涵,是否在活动中学习到活动的规则、理解了活动意义?学校基于学生成长需求,从学生需要了解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入手,经历讨论、商议、反思、重建,创设学生们喜欢的、有创意的活动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2. 顶层设计,方向引领。学校从“我们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为案例入手,选取六个中国的传统节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实践课堂需求,设置六个系列活动,做好学校顶层设计的总体方案,六个传统节日分别扎根在六个年段,每个年段每年深度研究一个节日。一年段——开展“清明祭先辈”、二年段——“十五闹元宵”、三年段——“中秋乐团圆”、四年段——“端午话民俗”、五年段——“欢喜过大年”、六年段——“重阳敬师长”。每个学生在六年的小学生涯中经历了六个传统节日的深度研究与体验,会讲来历、故事、知习俗、食俗,知道相关的诗句、会引经据典,会策划节日的主题活动等,实现课程育人价值。

(二) 注重部门协作,实现管理优化

在设计活动中,注意减少管理的层级,充分发挥每个部门的优势,由德育分管领导、年段挂钩行政、德育处、年段长、班主任、科任老师协同努力,合理分工,各尽其职。每个主题活动均由德育分管领导统筹协调,年段长主体负责,挂钩行政具体指导,德育处协助落实,讨论设计制定年段具体活动实施方案。基于学生立场,根据年段所排节日主题,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求、能力等因素选择相关的主题活动任务,修订年段具体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年段长、班主任、综合实践老师、相关科任老师,引导学生开展主题研究、文化考察、以大队或中队为单位组织相关的活动体验、成果分享展示专场,呈现出不同层面开放互动的积极氛围和良好效率。

(三) 注重多元融合,提升育人价值

1. 跨学科融合,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過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充满生命活力。

如在“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话民俗”的主题活动中,设计了四大系列的活动,跨及综合实践、语文、美术等不同学科,根据不同任务分工协作完成。如:利用语文课进行“端午诗词大传唱”指导,利用综合实践课开展“端午活动大搜索”、“端午知识大探秘”的主题深度研究,利用美术课开展“端午手艺大比拼”,并把学生制作的纸粽子、自制香囊等挂在教室两廊道两旁,颜色各异、形状不同,或高或低,随风摇曳,格外逼真。这样的跨学科融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和作用,合作分工、形成合力,提升校本课程的活动效率,体现合作育人价值。endprint

2. 跨界融合,促进活动育人的有效性

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养成。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往往缺乏有效的整合模式,以至于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主动性显得苍白、空洞。学校将综合实践主题研究与学校德育活动有机整合,使学生通过主题式的实践探究活动,将其固有的道德认知水平、行为习惯在多元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生不知不觉的交互碰撞而得到积极的提升和发展。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祭先辈”主题研究活动中,利用综合实践课学习研究清明节的由来、聆听校友刘惜芬烈士的故事、朗诵诗歌,与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有机整合,开展“祭扫刘惜芬烈士”大队主题活动,举行一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发挥本校人文资源、把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与弘扬刘惜芬精神有机结合,既让这群懵懵懂懂的学生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习俗,朗诵清明诗歌、品尝清明食品、祭扫等活动,又让这些刚入校不到一年的学生了解厦门本土革命历史,认识校友刘惜芬烈士,了解校园文化,激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学习热情,懂得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 跨领域融合,提升文化育人的价值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加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陶行知先生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

同时,充分发挥家委会的力量,组织家委会到学校教孩子元宵包汤圆、端午包粽子、中秋冰皮月饼DIY等实践活动,体现学校主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原则,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如在“中秋乐团圆”主题系列活动中,开展了“巧手拉小手 冰皮月饼DIY”,同学们洗净小手、戴上口罩、手套,化身为美食家、艺术家、魔术师;邀请郑成功纪念馆馆长到校为学生讲述郑成功生平历史讲座,了解博饼文化及博饼和郑成功的关系;举行“中秋邀明月,童心庆佳节”联欢会等活动,同学们在诗歌朗诵、舞蹈、歌表演、情景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会分享、了解内涵,享受团圆的快乐及美好气氛。

四、 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综合实践主题研究与学校德育活动有机整合,多元融合,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亲自动手,親自动脑,亲身体会喜悦感、成就感,不仅培养了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协作探究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密切了学生与文化、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责任和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育人价值,最终落实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和新型教师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1,(16).

[2]杨淑英.论有效促进教师自觉发展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6):49-51.

[3]赵其坤.通过学校文化管理唤醒教师的理性自觉[J].现代教学,2011,(12).

[4]胡银弟.基于“教师发展自觉”的校长价值领导力[J].中小学管理,2011,(1).

作者简介:

吴秀敏,一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群惠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跨学科跨界
跨界
跨界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