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及其评价模型研究

2018-01-06陈瑶黄潇章新友

考试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评价体系

陈瑶+黄潇+章新友

摘 要:为研究研究生个体质量评价模型,以我校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研究生个体的就学期望、课程期望、科研期望、满意度,个体质量六个潜变量对应的13个可测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得出我校研究生个体评价模型,针对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研究生培养改革方案。

关键词:研究生个体质量;评价体系;结构方程模型

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培养工作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优劣。近年来,各高校在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课程结构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育设施的完善等研究生培养工作方面均有大量的投入,这些投入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教育资源的投入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被动性,随着社会对人才,尤其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其局限性日益显著。学生永远是教育的主体,教育一切均应围绕学生展开,高等教育关于学生个体质量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其目的就在于提高所投入教育资源的利用度,即“资源和投入是否旨在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育经验和活动并因此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提升”,研究的重点强调学生对于教育的参与度和投入度,研究生個体质量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即保证研究生主体的前提下,通过培养过程作用于研究生个体所促成的个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研究生作为有着自我意识的主体,他们在培养过程中的心态、投入对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高校已有关于个体质量在跨文化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等多方面的研究。

研究生的教育工作除了要有好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外,还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机制来客观的描述培养过程,通过分析反映不足,进而了解和应对研究生主体的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和完善各项教学、科研、实践体系,制定有效培养政策,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和学术氛围来促进研究生个体的成长。这些改革措施都强调研究生培养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培养政策时,应该依据研究生个体发展的理论和相关评价数据为基础,并根据此数据建立合理模型,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受其他行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启发,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评价机制研究正逐渐开展并向深层次探讨,为了解本校现阶段培养工作的情况与不足,将满意度评价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引入研究生个体质量评价的研究。

一、 模型的数据获取

模型数据获取采用调查问卷方式,选取本校2012级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于第三学年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4份,回收率为91.3%,问卷内容如表1所示,问卷结果得分分别为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满意(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数据收集统计后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各潜变量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7,数据信度良好。

二、 模型的假设与拟合

(一) 模型假设

为考察研究生个体培养情况,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问卷反馈及文献,构建模型选择潜变量六个,分别为研究生个体的就学期望、课程期望、个体期望、满意度,个体质量,对应的13个可测变量见表1。模型潜变量间满足如下假设:研究生个体就学期望副作用于满意度;个体课程期望和科研期望正作用于满意度;满意度正作用于个体质量。

(二) 模型拟合

通过Amos 20对模型效应值进行计算,验证假设。模型拟合评价指标见表2,依据文献[9-10],表明模型拟合良好。模拟得各效应值见图1,可以看出,研究生个体就学期望与满意度负相关;个体课程期望和科研期望与满意度正相关;满意度正作用于个体质量。

三、 结果分析与改革思路

(一) 结果分析

由各变量间效应结果可以看出,就学期望与满意度负相关,即较高的就学期望会带来满意度的落差,表明研究生个体对自身及专业相关的客观认识不足。课程期望方面合理的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及任课教师水平提高均能够提高研究满意程度,对效应值高到低依次为体系建设、教学模式、任课教师;科研期望方面较高的导师课题及学术活动参与度和科研津贴获得度可提高研究生满意度,效应值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导师课题参与度、学术活动参与度、科研津贴获得度。研究生个体课程期望和科研期望效应分别为0.40、0.64,说明研究生对于科研期望所获得的满意度高于课程学习,能够通过科研活动获得较高的满意度,而满意度结果正相关于研究个体质量,效应值为0.86,说明提高科研期望和课程期望能够间接提高研究生个体质量。必须强调的是,在满意度和个体质量与可测变量效应结果发现,对就业前景对满意度的效应值0.77高于对学校培养工作满意程度效应值0.68,说明良好的就业前景是研究生个体关注的重点;而个体质量提升方面,个人专业能力效应值0.66与个人整体质量提升0.62比较接近,说明研究生个体认为个人专业能力提升代表着个人整体质量的提升。

(二) 改革思路

通过所得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改革思路:首先研究生个体应对自身、专业和科研工作有较为客观的认识,通过入学教育、学生思想建设以及导师日常管理对学生进行引导,形成合理的就学期望预测;其次,仍需保持并逐渐加大教学及科研的投入,课程方面应开展并鼓励教师参与研究生专项的课程体系建设、授课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培训等活动,科研方面应设立研究生专项课题,加大研究生科研扶持,定期开展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参与并在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分析结果中发现研究生个体认为个人专业能力提升代表着个人整体质量的提升,说明研究生个体将个人专业能力看做是个人整体质量的提升,但必须强调的是,研究生的专业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工作的重点但不是全部,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行业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三观来服务社会,所以其思想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绝对不可忽略,包括我校在内的医药院校更应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琼琼.大学生参与度评价:高教质量评估的新视角——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的解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1):24-30.

[2]郑中华,王战军,翟亚军.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的评估模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5):44-47.

[3]李一鸣,李卓妮.个体特质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157-158.

[4]邱立,曹成,邓长征.基于团队与个体并重的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初探[J].高教学刊,2017,(3):16-17.

[5]张帆,刘梦珂.基于个体差异化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265.

[6]孔祥沛.基于江苏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7]李飞.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高校教育服务满意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9.

[8]袭开国,董博,崔诣晨.硕士研究生专业满意度的现状及其个体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65-466.

[9]张蓓,文晓巍.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满意度模型实证分析——基于华南地区6所研究型大学的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4,(2):64-69.

[10]张丽.基于SEM模型的专业满意度应用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陈瑶,黄潇,章新友,江西省南昌市,江西中医药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模型评价体系
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改进ARMA模型参数估计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