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高化学中“离子反应”教学要求的变化

2018-01-06钱永山

考试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离子反应

摘 要:教学目标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化,从“教学目的要求”,到“教学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以离子反应为例介绍这三种变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离子反应;教学要求变化

我从事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已经36年,教学目标已经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化:上世纪的要求是“教学目的要求”,本世纪逐步演变为“三维目标”,马上要实施的新课程标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现在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离子反应”为例:

第一种,《高级中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硫 硫酸 第五节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教学目的要求:

1.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 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第二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学目的要求:

1.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2.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3.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第三种,现行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的“教学参考”中的教学目标: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我们理解的教学“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设计如何检验硫酸铜和氯化钡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形成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并通过几组酸碱中和反应说明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能写出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②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并学会通过离子反应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③通过观察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的导电演示实验,学会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并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如何检验硫酸铜和氯化钡是否发生反应,从几组探究实验中得到离子反应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出发,探寻反应本源;②通过交流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的导电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化学实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通过实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严谨求实,敢于探求的科学态度;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第四种是建国后第九轮教材改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离子反应”:

必修课程 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2.3:电离与离子反应

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业要求】

1. 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利用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3.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选修Ⅰ 课程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 主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3.5: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应用

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物质检测、化学反应规律研究、物质转化中的应用。了解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学业要求】

1. 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能举例说明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 能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导电性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3. 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能正确测定溶液的pH,能调控溶液的酸碱性。能选择实例说明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4. 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由此可见,第九轮普通高中化学教材改革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而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

从上述变化不难看出,一次比一次更进一步,这次新课程更关注人的培养,强调回归教育本真,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培养人格品质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他还深刻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化学核心素养”。

当然,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建立的,而非基于学科知识体系建立。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不是仅靠某一个学科就能够培养的,更不是一章一节所能完成,而是需要借助多学科、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核心素养推动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从人的跨学科能力出发,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融合,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技术在创新,国家、社会、人民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改革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引入新技术,立好德,教好书,育好人。培养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满意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化学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二版.

[2]化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3]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4]12頁、[5]14页、[6]27页、[7]28-29页.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年9月.

作者简介:

钱永山,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离子反应
利用三重表征优化“离子反应”教学探讨
浅析《离子反应》在高考复习中的难点和技巧
高级化学教师话题PCK表征研究
高级化学教师话题PCK表征研究
高级化学教师话题PCK表征研究
高级化学教师话题PCK表征研究
2015年高考“离子反应”试题分类例析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从离子反应本质的角度深入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离子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