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备课组层面谈如何提高物理中下层生在计算题方面的得分能力

2018-01-06龙和成

考试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审题习惯备课组

摘 要:近几年全国高考物理一卷难度较往年有所下降,但对广大中下层生们来说还是很难得到应有的分数,考场评卷反馈看出广大中下层生们在计算题方面的得分能力较弱,低分与空白卷的比例相当大;本文从高考真题引入,到大题意识、准确审题、弄清情景、把握过程、抓住关键、套住规律、列出方程、算出数据、做出分析、备考方向正确等方面加以阐述如何提高中下层生在物理计算题方面的得分能力。

关键词:中下层生;计算题得分能力;备课组;审题习惯;情景与过程分析;分类与滚动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2017年高考已成历史,2018年高考备考正在路源头上,高考备考各校有各校的实际,各校有各校的瓶颈,找准瓶颈,找出措施,理顺思路,有序推进,适时调整,明年高考成绩更进一步有保障。本文拟从2017年物理高考第24题与第33题(2)谈如何提高物理中下层生在计算题方面的得分能力。首先界定一下本文中①“中下层生”,近两年广东省高考用上全国卷后,物理省平均分基本都在42分左右,本文中“中下层生”泛指物理平均分估算在40分以下的同学;②“得分能力”泛指能够促进学生在计算题方面得分的一切手段方法措施行为。在中考志愿层层精准筛选下,像大沥高级中学的近几届物理学生(校高考平均分估计在37分左右)85%左右的都属于“中下层生”,如从备课组层面有针对性地早期介入,那他们转化为中等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其结果对学生与学校都有好处。

二、 问题的切入

题例一:2017年全国新课标一卷第24题

24. (12分)一质量为8.00×104kg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m处以7.5×103m/s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m/s时下落到地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

(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0%。

试题答案:(1)4.0×108J 2.4×1012J (2)9.7×108J

试题解析:略

试题评析与中下层生得分能力评估:

本题是结合实际的应用型试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机械能及动能定理,注意零势面的选择及第(2)问中要求的是克服阻力做功;题中g取9.8m/s2,这是命题人对那些平时只注重做物理思想题而忽略数字计算的同学或习惯性地g取10m/s2的中下层生挖了一个大坑;对于中下层生得分能力要在6~10分,可改卷结果反馈本题全省平均分为 3.66 分。

题例二:2017年全国新课标一卷第33题(2)

33. [物理——选修3-3](15分)

(2)(10分)如图,容积均为V的汽缸A、B下端有细管(容积可忽略)连通,阀门K2位于细管的中部,A、B的顶部各有一阀门K1、K3,B中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质量、体积均可忽略)。初始时,三个阀门均打开,活塞在B的底部;关闭K2、K3,通过K1给汽缸充气,使A中气体的压强达到大气压p0的3倍后关闭K1。已知室温为27℃,汽缸导热。

(ⅰ)打开K2,求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和压强;

(ⅱ)接着打开K3,求稳定时活塞的位置;

(ⅲ)再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使其温度升高20℃,求此时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

试题答案:(ⅰ)V/2 2p0 (ⅱ)顶部 (ⅲ)1.6p0

试题解析:略

试题评析与中下层生得分能力评估:

本题为气缸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情景熟悉、难度較往年有所下降;重点考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在分析的时候注意,气缸导热,即第一个过程为等温变化,审题的时候注意关键字眼;如掌握了克拉伯珑方程,用其解决这类问题思维上显得更为简单;对于中下层生得分能力要在8~12分,可改卷结果反馈本题全省平均分为4.91分(含多选题在内)。

三、 问题的解决

从题例一、二本身看,难度不大,情景也不太新颖,过程也不太多、不太复杂,但考后学生在各种网站贴吧等交流平台上留下储如“做了100多套理综卷就没见过这样出题的……”“你说我读了三年书,做了这么多套模拟卷,意义在哪里?”“ 全国卷命题人反套路反押题能力太强了”等情绪化感叹语录。另考后物理省平均分估计也大多在42左右。专家看法:未来高考的命制趋势,乃是稳中求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中下层生务实做法是淡化套路,追求本质,深刻理解,拒绝死记才是第一要务。本文以为备课组可从以下方面提高物理中下层生在计算题方面的得分能力。

1. 备课组做好规划,从思想、方法、措施等方面培养中等生要多做计算题的意识

中下层生在学习物理时,其学习态度、方法、毅力、习惯往往存在一些不足点,另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迁移能力及知识融会贯通能力较弱。中下层生在计算题得分低,主要表现有:审题习惯不好、对物理新情景感到害怕、对物理过程或条件分析不过关、对基本物理模型或方法不熟练、有时太注重细节而缺乏整体全局观、答题书写不规范、理综合卷考不够时间做计算题、考场的抢分意识不强等。备课组备考过程中要去所任班级调查研究,用数据说话,从而帮助中下层生树立要多做计算题的意识。

2. 备课组成员课堂教学中做好计算题审题示范,培养中等生做计算题正确审题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审题习惯是计算题得分的基本保证。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环节,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解、迁移、转换和重组,使问题得到需要的答案和结果。endprint

示范是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审题能力的培养方面,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备课组教师必须做好解题的示范,含教师示范与优生同伴示范两类方式。教师要对习题进行精选,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选择典型习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习题训练后,要注重评价环节,再把审题思路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把题中存在的误导条件、过剩条件、隐蔽条件、无数据条件以及易忽略的关键字词作记号,让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读题,力求准确完整地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课堂上创造氛围多让较优生展示其实时审题的心理过程,以优带后,这也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优生同伴审题示范法。

备课组对中下层生审题习惯的培养要强调:不懂题先不要动手解题,读题时要心无旁骛,要边读题边画图,随时将已知量和所求量在图中标出来,做到图文呼应;对某一研究对象要用铅笔画出规范的受力图和运动过程的示意图,有时还需要从图形中挖掘几何条件(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就要画出粒子的轨迹图,并从图中几何关系找出轨迹半径等);让学生觉悟到所谓审题与解题也就是对表述物理现象与规律的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表语言、符号语言)间的相互转换而已。

3. 备课组成员要一以贯之地重视计算题情景分析和过程分析的教学

情景分析和过程分析是计算题得分能力的筋。养成对计算题进行严谨的情景分析和过程分析习惯是一种科学素养,中下层生之所以是中下层生的很大原因就是科学素养不高,没有养成严谨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中下层生做计算题时往往有先入为主的倾向和不完全审题及忽视情景与过程分析的不良行为。课堂上教师留有足够时间,少替代学生审题,多创造氛围多让中等生展示其实时对计算题的情景分析和过程分析的心理过程,以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动态追问学生题中情景怎样?过程几个?上一过程是什么?下一过程是什么?并让学生画出示意图来。

为适应高考试题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学科核心素养立意转化的趋势,备课组在备考选题中要多注意从“模型化试题”向“情景化试题”的转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应用能力的练习。备课组成员要培养学生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或过程分解开来,化整为零,研究细节,发现隐含条件和变化特征,还要能够把它们联系起来,寻找相互间存在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备课组成员要引导学生在对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易错题,把以前做过的大量练习题中出现过错的题抽出来,找到错误原因,反复琢磨,多次复习。像每年高考题第25题为综合计算题,其命题意图是重点考查学生建构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运用物理规律及数学方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思维能力(特别是空间或平面几何等数学方法)要求较高,难度很大,但学生平时若做计算题有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良好的情景与过程分析习惯,那也可以得到题中某个过程的分值。

4. 备课组要以高考题评卷标准为导向,坚持平时作业规范答题要求的常规教学

计算题得分能力的高低,最终是以学生卷面表达的形式结果来让评卷老师定夺的;坚持课堂规范答题正面示范和身边优秀学生答卷展示及特殊学生面批纠偏相结合的做法是提高中等生计算题得分能力的王道。

备课组教师坚持课堂规范答题正面示范外,还可把一般解题过程中的规范要求收集归纳起来,并贴在课室学习栏上以方便学生交流学习;教师评析计算题的过程适时给出解释,比如,在具体习题中什么叫“原始公式”,什么是“必要的文字说明”等。

教师在平时做作业或月测中都应要求学生养成规范的表达习惯,尽量表达清晰,即使不会做也要力所能及的把能够分析出的公式罗列出来,这样考试时即使不会做也能获得不少分数。在高考备考中,备课组可从近些年各地高考题中选取适宜现阶段中等生做的计算题做课堂限时训练测试,然后以高考题评卷标准为学生评析,尤其找出那些书写表达不规范的中下层生群体进行面批,并拍照汇集成冊且在班内去名共享,坚持一段时间,中下层生的计算题答题书写规范得到明显改善。

5. 指导学生多看、多思、多理解物理同类模型,以促进中等生快速判断和抓住计算题中的关键要素

物理的学习最忌讳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物理的学习重在思考,重在思考理解,重在思考应用。对于一些过程复杂和富有变化的典型物理问题,备课组成员可帮助中下层生们整理出同类模型来,让学生多看、多思、多理解这些物理同类模型,以促进中下层生们在实际解计算题中快速判断和抓住问题的关键要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在讲到传送带类问题时,备课组可为学生整理以下传送带同类模型出来,并让学生在课后思考课堂交流同类模型中异同点和关键点。

(1)水平传送带模型

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2)v0

情景3(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端(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

(2)倾斜传送带模型

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情景3(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3)可能一直匀速(4)可能先以a1加速后,再以a2加速

情景4(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一直匀速(3)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模型思维可以让学生迅速理清问题的边界和主次,不被噪声干扰;物理模型越抽象,它所能连接的具体现象就越多,而越能运用这些抽象模型,就具备越高的发现日常人所见不到的联系,率先预测别人所看不到的趋势。

6. 备课组从制度上规划计算题,以保证中下层生在计算题上的得分能力得到持续增长

要让中下层生在计算题上的得分能力得到持续增长,备课组必须要从制度上做好整体规划,有措施、有手段、有落实、有反馈;不能对学生只停留在口号宣传上,而在实际操作层面听之任之。下面是沥高高二备课组上一学年为促进学生在计算题得分能力方面所做的规划及总结表。

从统考成绩看,沥高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在计算题得分能力方面明显进步多了,学生物理思维方面提高更为显著,一批中下层生转化为中等生,备课组层面从制度上早期主动介入规划计算题的做法得到了实效。

7. 备课组对高考备考的理论学习与校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务虚与务实备考活动相结合

基本要求:备课组成员每人一本物理考试大纲,每人一本考试说明,做近三年各地高考题一遍;认识所任班级的每位学生,了解其整体成绩在班排名及级排名的基本范围,大至判断出那些物理问题会是该学生的痛点或死穴。务虚备考活动为对考纲考试说明正向解读的学习交流会和对考纲考试说明特意逆向分析的思想碰撞会;务实备考活动为备课组成员解析对每周所命习题的意圖及该题与近三年高考题相关性在那里,并分析学生答题结果与命题意图落差的原因,尤其是对各类临界生群体的分析。方向性正确的备考与对特定对象学生群体的实时关注是备课组备考过程中重要的主题工作。

四、 问题的总结

全国物理高考试题的难度较往年有所下降,计算题第24题与第33题(2)也只是定位在中等难度左右,这对广大中下层物理考生在计算题得分和得高分变得有了可能。如备课组层面在备考工作中能够从早谋略、科学规范、精准实施、抓住要素、适时调整,那么众多物理中下层生在计算题方面的得分能力肯定能提高。本文坚信大题意识、良好的审题习惯、注重情景分析和过程分析、多看多思多理解物理同类模型、规范答题、每日一典型计算题、备考方向正确,这些就是促进中下层生在计算题方面得分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和有效措施及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胡鹏.奇点物理研究室 高考物理分析与备考攻略[J].

[2]王广祥.课堂新坐标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用书[M].甘肃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龙和成,物理高级教师,广东省佛山市,大沥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题习惯备课组
备课组长的定位
例谈学生不良审题习惯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培育优秀备课组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推动区域备课组建设持续发展的若干策略
以“梯度”为切入点开展教研组备课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