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生学习地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8-01-06陈志江

考试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科区域教材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感官接受能力,强化其学习印象成为了当前初中地理教育者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初中地理作为一门经验习得性教育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够熟悉地图标识,学会方位辨别,还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各国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和经济文化组成等。鉴于此,本文就提如何提高初中生地理学习能力展开详细的探讨,并提出具体性的研究策略,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地理学习能力;问题研究;创新途径

一、 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特点

地理教学作为一种总结性经验习得性教育学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常识性地理经验总结和地图认知,强调学生的理论认知和形象记忆能力培养。与数学物理等逻辑性学科不同的是,地理的学科交叉性极为明显,其知识内容不仅包括基础性的天文、水文、历史、政治等知识,也有着地图识别、经纬线运用、简单的天气系统识记等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的文理学科。受到素质化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已经不再单纯强调学生对于具体知识原理的掌握和技巧方法的运用,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开发,能否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现代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环节。这就要求在素质教育体系下,初中地理教学要以健全学生的地理意识认知模式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为导向,通过不断完善课堂组织架构来优化学生的学科认知思维,让学生在具体知识内容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晰认识到地理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进而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二、 增强初中生地理学习能力要强化学生的识图、用图的能力

从现代学习构建主义理论的发展来看,初中地理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图的运用与区域地理的识别,如何在地图上识别出具体的事物,描述区域位置和特点是地理教学的重点环节。因此在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初中生识图、用图的能力,以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主要媒介来健全学生的地理认知架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让学生树立清晰的空间概念。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平面空间想象能力作为基点,不能让学生混淆立体空间和地图平面空间的概念,要让学生能够根据地图空间的标识来判断每个地域空间的地理优势、人口分布、地形地貌特征及主要的交通运输干线等,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准确的地理概念,能够结合地图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地图的理解能力。其次,在教学之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要引導学生从生活中找寻地理知识,能够形象准确辨别地理空间和地理环境,进而健全学生的认知架构,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

三、 加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还要促进学生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能够详细从教材中获取地理知识内容。地理教材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在现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读出书中有什么?首先要让学生读懂和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展开详细论述,这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里的自然情况怎么样?经济人文和社会风貌如何,存在什么样的限制性问题?这些都要让学生详细的理解和搞清,要让学生读懂其中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其次就要让学生理出知识网络,能够让学生结合所学,构造成完善的系统认知模式。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例如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极其特殊,这里冰天雪地,有着各种恶劣的气候环境。其中,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动植物较为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就要让学生明白组成这种气候类型的关键自然因素有哪些?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和属性?这些要素是怎样联系的?只有让学生搞清这些内在问题的联系才能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地理学习意识,提升其地理学习能力。

四、 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地理知识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地理知识,要对教材内容不同种类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形成认知规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知识信息较为复杂,但是对于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是一致的,只有让学生掌握这种描述方法和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系统认知。例如描述某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说明,而气温又包括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组成。根据这一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就要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为明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有效的对比梳理,通过归纳和总结相似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认清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不同地理环境的气候特征和降水特征,其差异性和相似性极为明显,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老师还要善加引导,要针对同一气候条件下的地理环境进行详细的对比,归纳和总结出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气候环境特点和经济文化组成的。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明确两个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找到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 培养学生形成地理思维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健全学生的思维认知结构,树立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按照,老师设置的相应教学策略掌握知识原理。初中地理更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而言,影响某区域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该区域在什么地方。从这一点来看,课堂教学就要以海陆位置和经纬度分布为教学核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要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打造具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解决相应的问题,理清思路,按照相应的规律学会分析其地理要素的特征。

六、 结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就要加强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具体性的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感官接受能力,通过加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形成完善的地理认知模式。

参考文献:

[1]周越.基于DRM的教学内容分析系统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5,(05).

[2]张清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9).

[3]陈斌.联系知识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J].求知导刊,2014,(12).

作者简介:

陈志江,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县凤城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区域教材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