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导入的艺术

2018-01-06周琴

考试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导入

摘 要:导入,因势利导之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抛砖引玉”之作用。合适的导入能够唤起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授课导入环节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学习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迎接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我校于近期开展了政治学科课型研究活动,初步确定了新授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三种基本课型及对应的教学策略。“体验与探究”、“练习与反思”是三种课型的共性环节,而“课堂导入”则是凸显新授课课型的个性环节。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课堂导入”的有效实施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 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的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虽然是短短的一两分钟,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所带来的效用却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一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为突出。

首先,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语数外的学习内容再枯燥,学生为了取得一个好分数,他也会“逼”自己认真地去学。但思想政治课就不同了,学生普遍比较“感冒”,再加上考核要求的不同,如果教学的内容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使自己的大脑自动屏蔽、选择休息。一个巧妙的导入如注入一针兴奋剂,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知欲。又如乐章的序曲,一开始就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进而把整个身心投入课堂之中。

其次,它能明确学习的目标。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调查,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人,结果是:27%的人没有目标,成为穷人;60%的人有目标,但模糊,成为上班族;10%的人有目标,清晰,成为专业人士;3%的人有目标,清晰,并白字黑字写下来,成为顶尖人物。不管这一调查科学性如何,但至少说明一点,明确的目标对人生的发展走向有着重要引领作用。课堂教学同样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对于这一目标除了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也应如此。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直接或间接地让学生预先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如学习内容、学习意义、学习要求,从而激发内在动机,使其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再次,它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导入既是知识学习的开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开始。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对于人情的价值和力量,古人早就深知和推崇。“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我们每一个老师也都有切身的感受。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情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或生动、或朴实、或新颖的课堂导入,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营造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这对整堂课教学活动的展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思想政治课导入的方法

所谓导之有法,导又无定法。究竟运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实际的教学情况而定。但不管什么方法,它必须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不能为导而导。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以旧引新,承前启后

以旧引新就是通过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进而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这种导入方式是最为常见的,因为常见,用得多了,也就被贴上了“单调、枯燥、无趣、不动脑”的标签。很多老师在公开课教学的时候,都极力回避这种方式,生怕被“批判”,個人认为这有点矫枉过正。在适合的内容上采用这种方法,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提升课堂理论魅力。

笔者在《社会发展的规律》新授课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唯物论部分的知识,提出三个问题:唯物论的关键词是什么?物质、意识的含义是什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在学生回顾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我进一步从唯物论牵引到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和意识反映在社会历史领域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通过导入,很自然地由唯物论过渡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概念,为接下去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好的基础。再比如,某老师在上《市场配置资源》这一章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已经学到的关于市场经济的知识: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某些行业、地区资源的严重不足;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要通过市场调节就业等。通过回顾旧知,让学生对市场形成初步概念,引出市场配置资源的话题,建构知识间的联系,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

(二) 图片导入,亮丽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刚开始上课,学生的情绪、思维还停留在课间10分钟的休息状态中,如何迅速抓住其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较为直观、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图画进行导入,定向激趣,渲染氛围,激发想象力,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学习之旅。课堂导入使用的图片可以是自己拍摄,也可以来自网络下载;可以是现实图片,也可以是漫画创作;图片的使用不宜多,但要精;图片展示的同时,可以配以简短、幽默的文字,图文结合,使表达更形象、更多彩。笔者在教学中多次采用这一方式,收效都不错。

笔者曾赴苏州借班开设公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十一黄金周的“堵”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学情境贯穿全课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引出话题,我选取了能形象反映“堵”的四幅图片——“万人长城”、“不是断桥 胜似断桥”、“钱塘江潮观人”、“高速路上的淡定哥淡定姐”作为引入,然后提出问题,“十一黄金周,你去添堵了吗?”教室里的学习氛围一下被点燃了,很多同学对图片上的场景感同身受,都急于分享他们出游的“悲惨经历”。就是这么短短两分钟的导入,几张图片,让我和班上同学不再有距离感,为接下去的小组合作探究“堵之原因”、“堵之破解”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了好的开局。再比如《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新授课中,我首先带学生欣赏了四幅美丽的岛屿风光——南千群岛、独岛、黄岩岛、钓鱼岛,蓝天碧海,令人向往。当学生沉浸其中之时,我迅速话锋一转,“平静碧蓝的海面下实则暗流涌动,牵动了不少大国的神经”,从而引出日俄、日韩、中菲、中日的岛屿之争,激发了学生探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热情。endprint

(三) 视频导入,立体课堂

由于高中政治课课时紧、课堂容量大,教师为了赶进度,更乐于采用直接导入法,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认为视频导入占时长,影响教学推进。笔者认为在适合的教学内容上选取适合的视频材料,不仅不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反而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视频的内容可以是歌曲、电影片段、综艺、时事热点新闻等。与图片相比,视频内容更为丰富,立体感较强,冲击力更大,能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它能以动态的画面渗透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授课中,教材一开始设置了“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这一情景探究材料,但我觉得文字材料的冲击力不够,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体会我国民族关系的转变和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性。于是我去网上寻找了到与这段材料相对应的两段中央电视台的视频资料,一段是旧西藏农奴的悲惨境遇:被农奴主当马骑、成为农奴主练射击的靶子、与狗抢食。当看到这段影像时,学生的脸上充满了严肃和对农奴的悲悯之情,相信他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从而能够体会民族压迫、民族歧视背后阶级斗争的残酷性。第二段视频反映的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来西藏的巨变,看到这段影像时,学生脸上的表情明显转变,感受到了他们对西藏巨变的欣慰感和对我国相关民族政策的认可感。通過两段对比强烈的视频材料,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再比如《国家财政》新授课中,我先播放了视频《2015年太仓城市形象宣传片》,通过视频,同学们看到了我们熟悉的城市,快速发展的经济,优美的城市环境,安逸的人民生活,这时我及时引出财政话题,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太仓财政的巨大作用,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太仓财政的热情。

以上就是笔者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除此以外,问卷调查、学生活动、时政演讲等等也是比较好的切入方式。每一位政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都可以去尝试创新不同的导入方法,方法对了,就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秦璞.搏动的讲台——我教思想政治课[M].上海教育出版社.

[2]付菊霞.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艺术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

作者简介:

周琴,中一,江苏省太仓市,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入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导入的策略
如何打造有效的小学管理工作
关于中学语文“导入”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