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语文学科校本研修实践活动初探

2018-01-06李艳云

考试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校本研修专业能力

摘 要: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开展的反思交流活动,对教师自主合作能力和个人素养提升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师教学;专业能力

校本教研简言之就是基于学校,面向学校,发展学校的一种教学研修方式。具体讲就是以学校所面对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对象,通过教师的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研修方式强调的重心在学校,通过营造崇尚学术研究的氛围,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内部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随着课改的需求和“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们主要就优化语文学科“校本教研”工作做了如下探索:

一、 培养校内名师和骨干教师,旨在专业引领

我区语文学科共有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30人,区级骨干教师72人,这些优秀教师都在教学一线,是课改的中坚力量,也是校本研修的带头人。面对一千多名语文教师,近百所学校,以上这些骨干教师无异于杯水车薪,难以使每所学校拥有足够的研修骨干人才,因此这几年我们都把培养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作为“校本研修人才工程”的头等大事,经过努力,这项工作目前已取得了较大成果。其主要做法是:第一,以进修学校为主,除对语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教材使用的培训外,每年还组织语文骨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比赛、课堂能力提升研讨活动,为各参训者教学、研讨提供丰富的理论给养。第二,组织骨干团队送课下乡,以强促弱,以城带乡,引导一批教学骨干。我区每学期都要组织语文学科优秀教师到乡镇基层学校讲示范课,作具体的教学示范引领,然后与对口学校教师座谈、交流,将对课程精髓的理解传递给基层教师,渗透到教学设计里,凸现于教学行为中。近两年,送课下乡达400多课时,遍及全区5个乡镇,培养指导基层教师近八百人次。第三,广泛调研听课,深入课堂指导,带动一批教师走上规范的研修之路。进修学校教师与教研员分别深入到基层学校听课、研讨,对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理论指导与行为调整,特别对语文骨干教师作“面对面”教研指领,提高了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效性。第四,以课题育人,以科研促课改,提高校本研修骨干教师素质。针对各学校语文学科“主题教研”开展情况,聚焦问题,让骨干或“种子”教师承担课题研究,将优势教师群体聚合在课改研究组的周围,让优秀的骨干教师伴随研究与课改一同成长。

二、 拓展网络研修资源,旨在校际交流

为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拓展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在校园局域网基础上,又筹建了区域研修平台。设立了研修资讯、课程体验、学科名师、展示台、研修社区、我的模课和学习资源七个模块。其中“研修资讯”模块以研修动态为主,旨在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研修策略。“学科名师”模块主要是名师的学科论著、案例评析等,是教师校本研修的支撑点,便于广大教师借鉴优秀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技能。“课程体验”模块则以教育理论、科研方法、课程标准、能力课堂为主,它是校本研修的生长点,便于教师了解教科研方法,学习学科知识。“研修社区”模块以网上沙龙、热点聚焦、专家在线为主,它是校本研修的交流点,为教师交流提供了平台。通常以主题教研方式引领教师研读相关文章,对主题帖发布自己的见解;教师们也可根据个人需求或参与沙龙研讨、或发布网上教案、或在线评课、或发表教学札记等等,使区域语文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交流学习,尽享研修之乐。一位教师曾说:“看到网友们这么多的帖子,我真高兴,心里充满了一种表达思想的欲望,一天不写点东西出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三、 强化校长职能,建立可行规章,旨在保障落实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出“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是整个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可见校长在校本研修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建议校长必须做到“三个必须”、“五个善于”。即校长必须参与学科课程研讨活动,必须参与或主持相关课题的研究,必须成为校本研修的专业引领者;在整个活动中要做到善于听、善于思、善于写、善于说、善于评,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课改目标落实找出可行之路。

各学校均建立了学科校本研修制度。一是学习制度,定期组织理论学习,拟定计划。二是对话交流制度。每学期邀请优秀教师、進修学校教师或教研员就教学设计、教学困惑、教学对策进行交流、对话。三是课题研究制度,重点是教学行为研究。四是评价制度。建立教师研修档案,推行工作量化,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校本研修的顺利开展。如:干马小学的“同伴互助”研修活动,邓庄中心校的“课题研究”活动,利民小学的“教学反思”研究,均收到了良好效果,并在全区产生了辐射与带动作用。

四、 重视教师自省与反思,旨在促进教师成长

自省与反思就是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结果进行前瞻预测,监控应变,总结评价,它是校本研修的目标之一。换言之,就是通过自省反思让每位教师会教书、会教研、会科研,用教研的手段把自己提升为课改能手。

首先,我们从抓教学札记或教后反思入手,引导大家把语文教学的灵感与收获写成小论文,集腋成裘。课改给教师带来了难题,也带来了思考与成长的机会,一线教师必须具备发现问题、全面分析、及时总结的能力。在语文主题研修活动中,各学校将教师教学札记或反思,每学期分类集结,或提炼成帖发布研修平台,或聘请名师讲座指导,引发教师把焦点问题搞得更深更透,《桃城教研》开辟教研专栏,为教师们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这种反思状态使教师们在研究中教学,并形成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在理论指导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其次,鼓励教师们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风格。其实,风格就是个性与创新。教师们凭借着对语文课标的把握和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大胆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法实施教学,逐渐形成了或平实、或激情的教学风格,这是校本教研的目标,是教师实现自我反思的理想收效。

总之,校本研修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有效形式。我们在实施新课改中,利用校本研修活动和“互联网+”模式,培养研究型语文骨干,打造研究型名师团队,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反思、合作、交流与创新,推动了区域课改的深化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作者简介:

李艳云,河北省衡水市,河北衡水市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校本研修专业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学比教更为重要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最美“乡下人家”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