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化实施

2018-01-06韩登发

考试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趣味化教学小学教育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活动不再将侧重点只单纯地放在知识层面的积累上,而是扩展成了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更是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在这样的情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就成了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本文就简单地从这个方面说一说如何构建趣味化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趣味化教学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阅读教学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语文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营造趣味性的氛围呢?笔者简单地说一说。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无论是对于哪一学科的教学,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都是不二的教学法则,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更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唯一指标。因为兴趣就是学生们积极探索、认真求知的内在动力,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学生的学习之路提供强大的动力。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不会再将阅读视为一项任务,而是真正地享受在阅读教学活动之中,真正地爱上阅读。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一点就是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文字上的阅读兴趣培养具有很大的难度,学生很难对单纯的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利用教学的插图,或者是扩展课件中的图画,利用直观的刺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发展这个层面开始着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处在学龄初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个性心理水平尚未完全形成,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他们的求知欲望强烈,往往能够有效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脚步,愿意主动地去探索求知。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并且妥善安排阅读材料和指导阅读方法,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投入到阅读活动当中去,尤其是针对一些有插图的阅读书籍,更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学习动力还是以附属内驱力为主,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看重教师和家长的有效评价,如果针对阅读这一行为,家长和教师能够给予很好的鼓励和引导,学生们也会为了得到长辈的表扬而更加自主地投入其中,长此以往就能形成习惯,最终爱上阅读活动本身。

二、 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之所以不愿意参与阅读,对阅读没有兴趣,就是因为本身对于阅读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虽然能够完整准确地读完一整篇文章,但是在面对阅读中提到的问题,就毫无头绪,不知道如何作答。每一次都是这样的失败体验,就导致学生丧失了阅读学习的兴趣。要想改变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一) 目标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侧重点在于“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近阶段的语文学习情况,有选择地让学生完成阅读材料的摄取。然后在阅读教学之前就先行出示教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教学目标,有选择地对目的材料进行重点的摘选。这样的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阶梯式的设定。针对低年级的学生,阅读的目标引导就应该是段落的内容、生字词的把握;而针对中高年级的阅读目标设定,就可以扩展到思想内容的探讨和写作手法的运用等等。这样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对阅读材料进行取舍,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加大学生的阅读准确率,从而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最终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

(二) 精心阅读和快速阅读结合法

针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材料来说,往往还是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应该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即使是到了高年级阶段,也能够短时间内让学生稍微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精心阅读和快速阅读结合,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一句一句的,认真地对句子和段落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认真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也能通过这样的细致描述让学生掌握通用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自主阅读中也找到“共通点”。快速阅读就是让学生大体地进行浏览,不发出声音、不转移视线,在大范围的浏览过程中,找到基础的文章脉络,确认文章的主干部分,最终研读重点的段落。这样的精心阅读和快速阅读结合的方法,既能够在平常的课文讲授中不断渗透,加强操练,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真正地做到了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想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趣味性,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上来了,自然就能够感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兴味。

首先就是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这样的学科往往都是偏重感性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逐渐由低层次发展到高层次。在低年级的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让学生认字,掌握一定的识字量,在此基础上再阅读扩展。

其次就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材料能够读出来,每一个字都认识并不是教学的最重要目的,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让学生讀懂、明白阅读材料蕴藏的含义才是最终的阅读训练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的基本形式进行入手,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材料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汇总。从基础的理解词语入手,最终达到段落乃至于文章的通篇理解,能够自主地解决基本的阅读问题,然后找到正确的文章情感。

最后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小学生,要想加强学生的阅读趣味性,就需要注意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学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也就是说让阅读真正地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之中,甚至是为他们的生活增光添彩。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让学生将阅读材料有感情地读出来,然后根据所读出来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蕴藏了怎样的感情。

四、 结束语

阅读教学的指导,不仅要重在引导学生的思想和感悟,同时也要训练学生的技巧和方法。而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学生对阅读教学本身产生一定的兴趣这个基础之上。趣味性的创设不仅仅要依靠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更是对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态度等方面也有诸多要求。笔者真心地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让学生心中的阅读之花真正的开放。

参考文献:

[1]鲁健美.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法的积极作用[J].文理导航,2014,(30).

[2]王香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实施[J].新课程小学,2014,(10).

作者简介:

韩登发,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积石山县红路岭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趣味化教学小学教育语文教学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乐理知识趣味化教学策略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