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06岳威

考试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微课应用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本文以《模拟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课程为例,阐述了在“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利用互联网为平台,以微课为媒介,充分体现了第四代教育以学生为核心的特点,使高职教育更具特色。

关键词:互联网+;模拟电路的分析与应用;微课应用

一、 互联网+

(一) 互联网+

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二) 互联网+教育

传统教育是指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而“互联网+教育”则是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互联网+教育领域,面向中小学、大学、职业教育、IT培训等多层次人群开放课程,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上课。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二、 高职模拟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第一,教学模式单一:老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以一人讲授方式为主,教学内容的设计禁锢于教材,未能跟上时代的需求,落后于行业的发展,枯燥乏味的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佳。

第二,学生基础相差悬殊: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两极分化严重,这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阻碍。由于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教学的进度、难度很难掌控,其结果造成有的“学不饱”,有的“不消化”。

第三,課前预习、课后自主学习难以实现:高职学生平时不仅忙于学习,同时还需要参加各种社团、志愿者活动及校外兼职等活动。课余生活安排的非常丰富,所以,以教师为主导,仅用课件教学的课堂以不能适应当下的学生了,教学已进入瓶颈,急需改变。

三、 微课在模拟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 微课在课前的应用

微课在课前的应用主要是引导学生提前预习,预习任务的拟定本着引导、启发和开放的原则。教师在课前通过微课形式下达预习任务,同学们可根据自身的基础,查找任务相关的背景知识、相关的技能点等,同时建立适合自身的个性化学习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弥补了个体差距的缺陷。例如:项目“制作音响LED显示器”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了解LED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出思考题:“LED相关新技术有哪些?”,将同学们分成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相关资料查找,小组比赛形式完成,不仅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团队的协作能力。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就对本项目的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 微课在课上的应用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炼、趣味性强、可共享和使用方便。所以,在课上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的主要环节制作成微课,给沉闷的课堂增添活力。

选取模拟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课程中如下知识点,制作微课内容如下:

(三) 微课在课后的应用

对学生而言,课后学生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手机或电脑,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在微课的帮助下,自行巩固课上所学内容。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互联网+的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微课能起到教学总结和质量反馈的作用。教师根据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可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使教学质量飞跃提升。

四、 结束语

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互联网+”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而微课则是以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将碎片化知识与片段式学习、移动式学习有机结合,非常适应当代高职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因此,在模拟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课程中,充分利用微课丰富的教学资源,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都是受益匪浅的。

参考文献:

[1]陈秀荣,张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微课建设探索[J].科教导刊,2017,(08).

[2]孙捷.微课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船舶职业教育,2017,(03).

[3]宋娇研.探索“微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5,(03).

作者简介:

岳威,辽宁省辽阳市,辽宁建筑职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课应用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