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2018-01-06傅林

考试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核心素养教师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将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教育机制融合在一起,是顺应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真正落实专业化水平品质的优化路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升级。

关键词:学生;教师;核心素养;专业发展

将教育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真正践行核心素质培养战略,是为了顺应时代变革背景的重要机制。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仅是思想的专业性、知识水平的专业性、能力的专业性,也包括心理品质的专业性,形成逐步完善的转型,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水平。

一、 历史核心素养教的内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将历史学科自身的学科特质和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联系在一起,在历史学习中,要逐渐养成历史思维的关键能力,能对历史知识有正确的认知。并且能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国家情怀等形成全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是社会整体印记的存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推进人类社会文化的延续,教师要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教育作为教学重点。正是基于此,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要从教师专业化发展入手。

二、 提高学生素养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在高中历史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就要融合马斯洛需求理论,有机处理外部因素和内部动力因素,并且对促进或者是抑制发展的原因有所了解,从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一步改变教师被动的局面,从而真正践行主动进取的发展机制。

(一) 增强内部动力

历史课堂对于教师的专业功底有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扩充知识面的同时,开阔自身的专业化视野,真正践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要求。并且,教师要将教学流程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计划联系在一起,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解决路径,弥补专业不足问题,结合教学实际问题推动专业化自主发展进程。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专业化知识底蕴,也要借助思想重塑教育行为,对教育本质有深刻的思索,将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作为高中历史的教学重点,确保教学机制和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升级,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除此之外,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内容要紧紧贴合高考考点,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合作性教学活动,落实教师与学校的合作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教师只有从合作中才能进一步体会到学生的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确保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也能实现教育机制和教学效果的全面优化。

(二) 培养专业化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想顺利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对教学设计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等进行集中的分析和整合,确保教育教学机制和具体的应用情况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对教学具体项目展开深度解构,并且形成基本的理解,从而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从多角度升级教学体系和教学机制的完整性,并且建立多层次以及开放性的教学机制和设计技能结构。教师不仅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要对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给予高度认知。

(三) 形成专业化品质

在实际教学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将知识作为教学依托,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和发展的能力,保证心理品质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机制更加有效。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为学生综合水平的全面优化提供保障,为后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心理品质不仅仅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引导学生对复杂的生活环境进行判定,从而从思维方面实现有效的拓宽,学生只有建立自我思考的管理机制,才能在动态化以及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中实现自我成长。另外教师要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情况予以全面了解和分析,针对性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机制和教学策略,在历史课堂中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顺利完成教学行为的同时,保证教学管理过程能贴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实际需求,有效提高学生专业化发展水平。

三、 提高学生素养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路径

(一) 结合历史教学目标开展讨论式教学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结合历史教学目标,对课堂组织结构和课程的应用结构展开全面分析和总结,保证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解决效果更加有效。学生对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要给予高度重视,保证技能管理效果和实效性得以全面落实。例如,《戊戌变法》教学过程中,谭嗣同能走而未走,许多学生对此表示不理解,教师可以以此作为教学讨论的重点。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借助小组教学,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理解。在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要秉持中正的态度,对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进行阐释,从而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剖析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 结合核心素养目标开展课堂导学机制

在组织结构建立过程中,要对技能和管理结构展开综合性管控,及时判定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建立反馈和引导机制,保证学习团队合作素养以及自主自律性等核心素养得以全面落实。除此之外,在教学交往中,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出发,能在协调沟通的基础上,实现核心素养培养任务的全面升级。例如,人教版《祖国统一大业》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有效解读“一国两制”理论的含义、形成、保证、确立等。教师在设置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并且结合当前时事进行讨论,收集并还原“九二共识”、《开罗宣言》等。

总而言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课堂中逐渐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框架,针对学生的问题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学措施,着重升级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素质优化。在反思中实现发展和合作,做好生涯規划的同时,积极发挥学校的管理民主性优势,增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实现教育的和谐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育林.做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傅林,重庆市,重庆市合川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核心素养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