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的差异性是教师幸福的本源

2018-01-06王海常

考试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差异性专业成长职业倦怠

摘 要:因学生差异性的存在,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他们存在的差异性作为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教学理性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差异性,并在教学中有效地实现与学生的交往,从而丰富教师自己的精神生活,化解自身的职业倦怠。

关键词:差异性;职业倦怠;专业成长;生态和谐

罗素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教师教育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个人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需要教师在自身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体会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塑造学生多姿多态的人生。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一、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观念。他在《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中指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为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合作教育学的代表也深知:“儿童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远远地丢在校门之外,怀着纯而又纯的学习愿望来到学校。”

学生所受家庭熏陶与所处外部环境影响是不同的;也就造就每个学生智力结构体系、学习风格、人格及所掌握知识不同。也就说每个学生具备的语言、音乐、逻辑、美术、运动等等能力是不同的。一些研究人格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大五”人格理論,描述了人格主要纬度的超级特点:开放性,责任感,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从这五个方面可以思考学生的人格,分析他们的情绪稳定性与责任感,是外向或者内向。研究气质的科学家也对气质作了分类。最著名的分类法由亚历山大·切斯和斯特拉·托马斯提出的。他们认为气质分为三个类型:易养型,通常情绪乐观,能够迅速建立常规,并容易适应新的体验;难养型,通常反应消极,具有攻击倾向,缺乏自我控制,而且接受新体验的速度较慢;发动缓慢型,不太活跃,多少有些消极,适应能力差,反应强度低。

二、 学生的差异性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剂

关注学生的差异,深入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差异性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剂。

1. 了解差异,寻求本真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教育的本真,就是要承认差异,了解差异,尊重差异,催生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一个学生各得其所地发展,还原教育心态本真发展。

了解差异,寻求本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敲门砖”。教育的美,美在差异,美在真实。在这将近三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最让我难忘的一个学生——喻民,2001年秋季开学时,我在一所职业学校因各类原因而招生了初中学生,担任初三(1)班的班主任,该班是从全县各个乡镇中学招收而来的插班生,管理难度便可想而知了,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衣服邋遢,上课睡觉,反应迟钝,不与人言语,一点也不受学生、老师的欢迎。国庆节到了,我要求每一位学生把自己在原来的初中学校的档案,以及自己的家庭详细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假后返校交给班主任。我仔细查阅了每一位学生的档案,其中喻民同学的档案让我吃了一惊,一年前的他,活泼、乐观、整洁、优秀。初二第一学期,长年在外打工的父亲被水泥搅拌机绞死,爷爷患癌症而死,母亲在爷爷出葬的那一天成了疯子,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突遭横祸,他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我马上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同时心里也感到很愧疚,于是,我想用我们教师的良知去唤醒一个沉睡的灵魂。机会来了,休假后的第三天是他的生日,我送给他一份精美的礼物,并写了一段话:“孩子,其实你是很优秀乐观的,不要怕,就是天塌下来,还有老师顶着呢,有困难找老师。”从那时起,喻民便成了班里的宠儿。四年后,我收到了从某大学寄来的一封信,得知他已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他说:“老师,您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没有您,我的人生是灰暗的。”我回信给他:“喻民,你完全搞错了,是你教会了我,直到遇到你,我才知道如何做老师。”本真的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塑造另一个灵魂,是一腔真爱。

2. 关注差异,共同成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有其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我们教师应关注学生差异,来成长学生,也成熟了教师自身。

(1)关注差异,树立新型的教师观

教师在课改中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塑造学生心灵的使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给予会给无助学生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卑微的学生带来自信。

(2)关注差异,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新课程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3. 利用差异,促进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有“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个基本方式,我认为还有一个更为直接、更加基本、更为客观的方式,就是现实差异性的研究和利用。

三、 学生的差异性是化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溶化剂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高压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工作热情丧失,易烦躁,易发怒,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生活无乐趣,工作凭习惯,缺乏激情,思维定势。破解技术专业倦怠的根本途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有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带着问题研究,这样会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和工作的欲望,为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了动力,而学生的差异性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差异性,是教师管理智慧和教育艺术的完美展现。一个班级多则六七十,少则有四五十,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个班级总有一些有问题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出现问题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去责怪、埋怨,甚至激怒学生,而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不停地问: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要像科学家发现不明飞行物一样去研究,把学生当做自己的研究对象,这样我们就会静下心来去调查事实的真相,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学年,兼任初一的班主任,我的班主任室是与教室连在一起的,进出办公室,必须经过教室的后门。有一天,有学生在班主任的门上用红色的粉笔写下几个醒目的大字“某某老师之墓”,起初我没有发现,直至我上课的时候,一上讲台,看到了这几个大字,心里为之一震,便立即静下心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值日生施口令“起立”时,我要求学生站好,把凳子放置课桌的下面,然后全体向后转,“默哀三分钟”,完毕后学生哄然大笑,我便因势利导跟学生交流,就这一件事全班同学课后开展讨论。每人写一篇日记,题为《我与老师说说心里话》。通过调查研究,是因班级制度过严,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全由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有一部分学生心里有怨气,不服,于是乎,便有了前面的一幕。接下来,修订班级管理制度,这一次,我完全放手于学生,只是交代了几个原则,一是制度的全面性和广泛性,二是制度的可操作性,三是制度的可控性。采取的方法是从群众来到群众去,制度是学生自己酝酿出来的,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通过这一件事,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了,班级管理也轻松了,学生的自主管理加强了,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发现学生,同时也成长了学生,幸福了老师。endprint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能让师生的灵魂碰撞出绚丽的浪花。我在下鄉时听过这么一位数学老师的课,内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证明,教师的讲课是从特殊到一般,先是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再到一般的三角形,要求学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180°。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然后老师要求每一位学生在稿纸上随手画一个三角形,说出其内角和是180°的验证方法,教室里便开始“热闹”起来了,接下来,是同学们的展示,同学A说:“我画的三角形其内角和确实是180°,我是用量角器量出来的。”同学B说:“今天我没带量角器,我是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条直线,也能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同学C说:“我是用几何方法证明出来的,三角形ABC,通过A点往BC边上作垂线,一个三角形变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便知三角形ABC的内角和是180°。”在这三位同学讲的基础上,老师稍作总结,趁势又点了“一把火”,添辅助线可以证明,如何添辅助线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思考起来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教材,五分钟后,学生的答案出来了,通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也可以通过B点作AC的平行线,也可以通过C点作AB的平行线,都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老师作了点评,这种添辅助线的方法,其目的是以三角形的任何一个角为基点,通过角相等,把三角形的三个角转换到一条直线上来。除了上述添辅助线的方法,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老师的话还未落音,有一位同学接着老师的话讲:“剪拼法让我想到了另一种添辅助线的方法,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同时转移至新的点上,使之成为一条直线,三角形ABC,在BC边上取一点D,过D点作AB的平行线交AC于F,再过D点作AC的平行线交AB于E,再通过角相等,可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堂课对于我们听课者来说,是一种享受,更何况授课者,满脸的幸福和开心。教师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了自由地展现,淋漓尽致地发挥。有时,学生想到的教师未必想到,学生看到的教师未必看到,当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和看法展现在你面前时,你会惊叹学生的思维如此丰富,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同时它也撞击着教师的思维和思想。课堂是师生生命会师的地方,是师生思想相互碰撞的地方,在这里流淌着奋斗,流淌着精神,流淌着幸福。

四、 学生的差异性是构建高效、和谐、生态课堂的清新剂

生态课堂是多元的个性化课堂,正是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存在,课堂才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正是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存在,课堂才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学生的知识在动态中生成,能力在动态中培养,思维在动态中碰撞,灵感在动态中交汇,人格在动态中完善,素质在动态中提升。

作者简介:

王海常,中学一级教师,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教育科技局招考办。endprint

猜你喜欢

差异性专业成长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