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青藏铁路时听到的故事

2018-01-05佟立家

中国铁路文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昭寺释迦牟尼魔女

佟立家

公主魔女與寺庙

西藏古老传说中,藏民族的先祖是由罗刹魔女和观音菩萨点化的猕猴相恋结合,生下了六个子女,繁衍出数百万藏族男女。这个神话故事跟达尔文的人类从猿猴进化而成的理论有惊人相似。更有一个巧合,西藏的寺庙起源,跟女人也有关系,还是三个女人。俗语有云:三个女人一个墟,在西藏就变成三个女人一座庙。西藏第一座寺庙的诞生跟这三个女人有密切的关系。一位是来自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一位是来自东土大唐的文成公主,还有一位就是有西藏大地母亲之称的罗刹魔女。

在大部分人心中,布达拉宫是拉萨的代名词,其实在藏传佛教信徒心中,大昭寺是比布达拉宫更为神圣的地方。拉萨古称“惹萨”,而“惹萨”最初正是大昭寺的名字。在藏语里“惹”是山羊的意思,“萨”指的是土,整句可以理解为山羊背土而建的寺庙。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远嫁吐蕃,她们的嫁妆里都有一尊尊贵无比的佛像:释迦牟尼8岁和12岁等身金像(世界上仅有三尊释迦牟尼等身金像,还有一尊16岁的在印度,后来发大水丢失,至今不知下落)。

大昭寺

文成公主来藏之前,赤尊公主先到拉萨。她想在内邬塘(现自治区政府所在地)一带修建神庙供奉她从尼泊尔带来的嫁妆——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金像,但是一直未能成功。白天所修建筑物,晚间即遭鬼神捣毁。听说大唐公主精通地理、勘测和风水,便请文成公主代为测定一建庙佳地。文成公主依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进行卜算,推算出雪域西藏的地形——俨如罗刹魔女仰卧的形状。而拉萨卧塘湖为魔女心脏,红山、铁山、磨盘山是魔女心窍上的脉络,应当填平卧塘湖,建一释迦神庙以镇之。

小昭寺(绕木齐)为龙神宫殿,也应在上面供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以保拉萨和整个藏土的安宁。于是,在藏王松赞干布的主持下,以山羊驼土,填平卧塘湖,在其上建大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金像;文成公主则在绕木齐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除了在要害处修建两座主寺外,松赞干布着手在卫藏修建四座魔镇边寺,以镇女魔四肢关节。为了改变恶劣风水,完善八吉祥的徵相,在女魔身上还修建了许多小庙,普称镇魔十二神庙,据说这是制伏女魔的十二不移之钉。

大昭寺是磕等身长头者的终点。藏传佛教认为,一个人的今生是无法改变的,只有通过虔诚的转经、磕头,以求修得正果,才能使自己的来世过上幸福生活,也就是梦中的“香巴拉”。一些牧民养上一群牛羊,等长大后卖掉,雇人拉上车,装上行囊和口粮,有的一个人,也有一家人,还有几家人结伴而行。腰里扎着牦牛皮围裙,两手绑着木板,不论山高路远,不论风雪交加,磕着等身长头向拉萨行进。饿了吃点糌粑,渴了抓一把雪。有的几个月,有的甚至几年才能磕到拉萨。额头磕得鲜血直流,直到磕出厚厚老茧。有的中途病故,同伴就敲掉他的一颗牙装进兜里继续前行,大有前赴后继的味道。他们的终点是大昭寺供奉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的大殿(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后被移入大昭寺),地面上镶嵌一块白色的宝石,最后一个头就磕在这块宝石上。经过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有幸磕到目的地了,拜完释迦牟尼等身金像,把同伴的牙钉到大殿的柱子里,再把剩下的钱捐给寺庙,然后一路乞讨回去,一生就算圆

满了。

有趣的藏族人名字

刚到拉萨时候,不知道对藏族同胞怎样称呼,就问了人家西藏宾馆的藏族女服务员,“同志,你贵姓”?弄得对方很尴尬不知如何作答,她思索了半天说道:“我叫巴桑(意思是:星期五生的),还指着另一个说,她叫白玛(意思是:雪莲)。”我当时很好奇,但由于语言上的障碍没有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心想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姓什么。后来通过问自治区支铁办次仁主任才搞清楚。原来现在藏族人的名字是没有姓氏的,不像汉族赵、钱、孙、李尽人皆知。

我到图书馆查过资料,其实,过去藏族也有姓氏,据藏文史记载,古代藏族有十八个大姓,佛教兴起之后,农牧区和城镇居民普遍不重视姓氏,孩子出生后就带到寺院,请德高望重的活佛给孩子一个宗教意义上吉祥的名称做名字,因而藏族人名字的宗教色彩浓厚。久而久之,后来的人们就不讲姓氏了。即使是贵族,也只是在他们的名字前冠以庄园名或庄园主名等,以区别是哪一家贵族。如:朗顿(“朗顿”很富有的庄园名)、贡嘎旺久(人名);拉敏(“拉”是山的意思)、索朗伦珠(人名)。平民中,也有以他们的庄园名作为姓氏,如:冲朗(地名)、扎西(人名),绕色(庄园名)、顿珠(人名)等。

后来,西藏人口逐渐增多,名字越来越不好取,重名的很多,有时喊一句巴桑就有几个人同时回头答应的现象。就又根据天、地、文史等取名字,都有一定含义,寄托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堪称丰富多彩。一种是用自然界的物体做自己的名字,如:拉姆(“天”的意思)、尼玛(“太阳”的意思)、达瓦(月亮)、嘎玛(星星)、拉巴次仁(“拉巴”是山地、“次仁”是长寿的意思)、白玛(“莲花”的意思);也有按藏历出生日或按星期做名字的,如:次吉(初一)、次松(初三)、次杰(初八)、朗嘎(三十);尼玛(星期日)、达娃(星期一)、米玛(星期二)、格桑(星期三)、普布(星期四)、巴桑(星期五)、边巴(星期六);也有人图个吉利,取个高贵的名字,如:拉姆(仙女)、萝卜(宝贝)、措姆(大海)等;也有取贱名的,如:其加(狗屎)、帕加(猪屎)、其主(小狗)等举不胜举。

在西藏遇到藏族同胞,就像汉族问别人叫什么名字一样,首先就问:“同志,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或者怎么称你的尊姓大名(敬语)?”在西藏问人名,首先称呼:“老师或师傅,你叫什么名字?”藏语是:杰拉,切让名拉嘎者越?或切让名贡(敬语)。

放 生

和内地佛教信徒一样,藏传佛教信徒也不杀生,不但不杀生,而且他们还放生。我亲眼看见西藏宾馆女服务员把一只被客人打晕的绿头苍蝇,从洗手间马桶里捞出来放在窗户上,待到苏醒后飞走。

藏族朋友达瓦有个妹妹叫尼玛,从小生活在印度,17岁才回到拉萨,长得非常漂亮,有印度贵族美女风采。因为她从来没有吃过龙虾,非让我请她吃。我选择一个周日晚上请他们兄妹吃饭。当龙虾真的上来时,她吓得一个劲儿念六字真言而不肯上桌(三吃龙虾第一道是生吃,龙虾上来时须子还会动),直到把龙虾拿下去她才上桌吃饭,还正儿八经地劝我说:“佟哥哥,你们吃这个不好,会下地狱的,以后不要吃了。”

青藏铁路举世瞩目,自然受到了中外各大媒体记者高度关注。我在青藏铁路拉萨指挥部负责接待处工作,有时候,来了朋友,闲暇时,我就带他们去钓鱼。好朋友邮政宾馆的格桑经理,他家就住在拉萨河边,那里有一个天然的水塘被格桑买下,他每逢节假日都到菜市场买鱼苗,然后倒进水塘里放生,久而久之,他家水塘里的鱼特别多,但他决对不允许游客在他的池塘里钓鱼。后来我们混熟了,成了铁哥们儿,他才勉强同意我们去钓,但有一条约定,钓上来的鱼不能拿走,再放回水塘放生。就这样我们也乐此不疲,又不缺鱼吃,让不让拿走无所谓,只是为了找个乐趣,一来满足记者嗜好,二来也能填充一下我们寂寞的生活。老猫(我们青藏铁路总指挥部的车队长,叫孙大明)我们经常陪记者去钓鱼。老猫对钓鱼情有独钟,也很有研究,什么鱼爱吃什么鱼饵,什么时间鱼爱咬钩心中倍儿清,可以称其为专家。他备了多套可以称得上豪华的家伙什,什么遮阳伞、折叠椅、帐篷、气垫、煤气灶等,还专门买了一盏探照灯装在“沙漠王”上,以备黑天时用。有时候下雨拉萨河涨水过不去了,老猫就把我们一个一个地背过河去,大有警察叔叔的风范。拉萨河水非常凉,老猫根本不在乎,到了岸上喝两口老白干也就行了。我就奇了怪了老貓为什么不怕冷,寒冬腊月老猫在唐古拉山就穿一件衬衫加外套,难道是铁打的不成?所以和老猫钓鱼必备酒和盐焗鸡。一切苦活累活他全包了,车开得还好。反正我出门就爱带老猫。

因为不杀生,大昭寺里有的佛像上爬满了老鼠,见到游客都不害怕,睁着大眼睛注视着游客,似乎在向他们抗议,为什么占领了它们的地盘。

在拉萨转经路上,经常会看到许多打扮得非常漂亮的羊,这种羊叫放生羊。

放生羊是在屠宰场的刀已架在羊脖子上的时候,善男信女及时赶去买下的,或者是牧民在自己羊群里甩绳圈套选的。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能救两只羊也算是做了善事。藏民族是非常有仪式感的民族,做这样的事,重要的是一定要从刀下救,这种充满了戏剧性的关键时刻,在藏传佛教信徒日常生活里比比皆是。

这些羊经历了生死惊吓,变得非常温顺,而且通人性,从不离主人半步,它们好像已经不是羊了。有些羊的耳朵被打了几个洞,拴上红色的彩带,有的羊脖子上被系上了漂亮的脖套,有的在头顶上或身上用红色染了几道,一派雍容华贵的样子,犹如参加晚会的贵妇人,非常体面。

现在都市的卡通一代,搞不好就是放生羊转世,他们的耳朵也打了好多眼,甚至鼻孔和嘴唇也打了孔,挂了好多金银饰品,头发也染了好几道颜色。这种打扮一定是受到放生羊启发。

放生羊比主人还虔诚,天还没有亮就会用头去敲主人的门,叫主人起来转经。放生羊来到主人家后,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吃糌粑和主人的茶根为主,几乎是不吃草了,其实是它的吃住环境改变了,在城市也无草可吃了。主人起来后,它们温顺地跟在后面,开始了一天最重要的事情,转经。放生羊不怕汽车人流,它们已经变成了都市里的一员。

20世纪90年代后期,它们的好日子出现了厄运。这些羊太肥,引起了外来包工队的垂涎,这些躲过了屠刀的羊还是成了包工队的刀下鬼,嘴里的肉。我曾经遇到一个老背包客,他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初到拉萨时,广场上的乞丐和狗最多。现在狗比乞丐少多了。这是件非常令人伤心的事,藏族人民对此非常反感,因为狗是藏族人民的朋友。

猜你喜欢

大昭寺释迦牟尼魔女
小魔女麻咪(五)
小魔女麻咪(三)
小魔女麻咪(二)
Transference of Things Remote:Constraints and Creativ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Jin Ping Mei
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启动
大昭寺,佛教徒心中的圣殿
八廓街,人文之街
西藏,一场阔别已久的重逢(1)做一名虔诚的信徙
小魔女
释迦牟尼葬礼再考察——兼析传译者及解读者对涅槃经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