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监管下贵州省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分析

2018-01-05王晓芳

商业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贵州省商业银行

王晓芳

[摘 要] 我国当前十分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国家多次强调金融业要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贵州省作为中国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才能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对贵州省实体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内商业银行信贷存在对实体产出拉动不足、信贷区域过于集中、金融产品同质化、对扶贫和小微企业支持不够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加强基层银行机构建设、大力进行金融创新等建议。

[关键词] 强监管;贵州省;商业银行;实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1-0146-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基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其内在的本质要求。商业银行积极主动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又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十九大会议反复强调,金融业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银监会多次下文要求银行业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重点开展工作,并对银行业加强监管。在当前强监管、强问责的大环境之下,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已成为政府、银监会、商业银行自身以及社会关注的重点。

相比中国沿海发达城市,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全省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亦是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所在。

二、贵州省实体经济发展及融资现状

(一)实体经济生产总值情况

2012年至2016年,贵州省实体企业(除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以外)生产总值分别为6336.16亿元、7468亿元、8587.32亿元、9663.38亿元、10795.83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环比增长绝对值1000多亿,但增长速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实体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92.11%、92.02%、92.34%、92.01%、92%,总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

(二)实体经济企业主体情况

从企业数量上看,贵州省实体企业占绝对优势。近年来贵州省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16年全省企业约33万户,为2012年的2.5倍,其中实体企业数量占全省企业比重平均95%以上,并呈小幅上升趋势。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数量虽然也在增加,但其在全省企业中所占比重很小。

(三)实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自2012年以来,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对实体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9784亿元,约为2012年的2.6倍,其在贵州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呈稳定增长。但实体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远远低于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体企业自2012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5%至30%之间,而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除了2014年较低外都比较高,2015年甚至高达60.92%。

(四)企业融资情况

省内中小企业对外融资主要通过向银行贷款和向私人借款的方式。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应贵州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降低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主动服务小微企业,增加了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开始得到缓解。

由于银行贷款门槛较高,部分中小企业选择向私人机构借款,但借款往往利息很高,且很容易引起纠纷,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此外,部分企业也通过股票和债券等进行直接融资,但直接融资条件高、程序复杂,融资情况并不好,2017年贵州省企业直接融资额149.40亿元,比上年下降了82.5%。

三、当前贵州省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及不足

(一)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

目前贵州省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方式是发放贷款,因此从人民币贷款余额情况可以了解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现状。

1.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占比高

2017年末贵州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0860.34亿元,同比增长16.8%,是2015年的1.39倍,但增长率同比从21.56%下降到了16.81%,说明2015年以来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在持续下降。同时,2015年至2017年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逐年增长,分别为10620.94亿元,12645.1亿元,14658.77亿元,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但增长速度逐年下降。

2.对扶贫及小微企业贷款扶持力度有待提高

2017年贵州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8744.8亿元,同比增长22.86%;扶贫贷款余额为3930.8亿元,同比增长50.42%;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423.1亿元,同比增长28.64%。三种贷款占全省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1.92%、18.84%和21.2%。可以看出2017年三项贷款余额都增加了,尤其是扶贫贷款增速已达50%以上。这与贵州省近年来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扶持有关,尽管如此,但其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仅为18.84%,总量偏低,仍有待加大扶持力度。涉农贷款余额的增速虽不及其余两项的高,但其在全部贷款的占比中是最大的,达到了4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比扶贫贷款余额增速低了很多,而其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仅为涉农贷款的一半,这说明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仍需加大力度。

3.创新推出了众多新金融产品服务实体经济

近年来,应贵州省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各商业银行积极开创金融产品,如农信社的“特惠贷”、“黔微贷”;贵州银行的“社保养老贷”;中行贵州省分行的“中银跨境撮合服务”;工行贵州省分行的“股权融资”;贵阳银行的“知识产权系列贷”;兴业银行贵阳分行的“绿色金融系列产品”;浦发银行贵阳分行的“扶贫基金”;贵州仁怀茅台农商银行的“酿酒乐”以及农行贵州省分行的“乡村旅游贷”等一系列优秀的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产品。在2016年度银行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考核中,贵阳银行、贵州银行、贵州省农信社、重庆银行贵阳分行、工商銀行贵州省分行以及省内5家村镇银行获得优秀称号。

(二)当前贵州省商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不足

1.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产出的拉动不足

以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与实体企业生产总值的比值来分析银行信贷总量和实体产出总量之间的关系,2015年该比值为1.1,2016年为1.17,即便信贷投放额度提高,也并没有高效的拉动实体经济的增长。以2016年为例,当年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增长速度为19.1%,实体经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仅为11.72%,两者差距较大。由此可见,贵州省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产出的拉动不高,贷款企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2.对小微企业服务力度不够

贵州省实体企业数量占据全省企业数量95%以上,且在不断增加。小微企业在实体企业中占比最大,是贵州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贵州省小微企业的发展急需得到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但目前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与扶贫贷款和涉农贷款相比,比重偏低,增幅较慢。

3.信贷流向集中,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贵州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流向贵阳和遵义等重点城市,如唯一上市的地方性银行——贵阳银行,其对贵阳市的贷款总额占该行总贷款50%以上。2015年至2017年,贵阳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从6560.51亿元增加到9153,2亿元,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其次是遵义市,但遵义三年来的贷款余额仅从1527.74亿元增长到2264.92亿元,与贵阳的差距甚远。除了贵阳、遵义、毕节和黔南州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外,其他城市的贷款余额都较低,尤其是安顺市,贷款余额是全省最低的,并且增幅也不大。这种过度集中状况,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尽管目前各商业银行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出了数量众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但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提供的信贷产品,在产品性质、利率水平以及办理流程等方面非常相似,没有体现出创新产品的独特性和优势。根据不同行业、企业性质、企业发展状况等有针对性的进行金融创新的并不多,大部分是同业间的简单模仿和借鉴。

四、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建议

(一)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出效率

商业银行可提供多种形式的质押担保,如专利权、商标权、商业信用保险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解决企业因缺少抵押或质押物而无法贷款的问题。同时,针对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产出的拉动不足,商业银行应当设立专项部门对服务企业进行跟踪调查,监督信贷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其高成本、低产出的原因,敦促贷款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并根据企业的不同成长和发展阶段,为企业设计和提供合理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更好地贴合企业发展需求,从根源上帮助企业解决高成本的问题。

(二)信贷投放要结合省内发展战略

在黔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投放来服务实体经济应当对接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等战略,加大对扶贫贷款、涉农贷款等的贷款力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在对各企业信贷投放比例方面要重点支持省内创新性企业、科技型企业等。

贵州省发展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是一大工作重点。各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等,在贷款方面要达到小微企业贷款的“三个不低于”目标。

(三)加强基层银行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覆盖面

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商业银行如贵阳银行和贵州银行等要积极推进基层银行机构向县、区、镇等延伸,从而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度,更好的结合当地区域发展需求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在建立基层网点时,注重区域协调分配,要向部分经济较落后但有服务需求的地区延伸,促进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结合互联网技术,大力进行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传统银行业务和服务转型升级,增强客户体验。如建立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发展网上银行、设立线上服务机构、完善移动支付等。在这过程中,商业银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银行自身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邱兆祥,王树云.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协调发展研究[J].理论探索,2017(4):28-34.

[2]刘晓春.“去杠杆、降成本”: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与实践[J].清华金融评论,2017(5):30-32.

[3]蔡则祥,武学强.新常态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7(10):14-25.

[4]王兴莹.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以上市银行为例[J].金融会计,2017(11):41-46.

[責任编辑:高萌]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贵州省商业银行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