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2018-01-05武如飞

商业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

武如飞

[摘 要] 基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和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阐述了其基本内涵,分析了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培养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在培养意识、培养机制、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瓶颈,并提出了增强意识、转变机制、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开发课程与教材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 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1-0108-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旅游目的地的进一步国际化、洲际化,作为旅游接待业的酒店,其服务和管理标准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正朝着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人性化方向快速发展,酒店教育界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通用职业资格人才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这也是时代的呼声,教育国际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强国强业的必然选择,《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便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相衔接的要求。高职教育正因势利导积极适应江苏乃至全国经济“新常态”,加强引进国际通用酒店职业资格标准符合教育需要和社会潮流。

为了更好地迎接这股浪潮,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高职酒店教育界开始了各种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如纷纷成立国际班、中欧班、万豪班等,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一批院校还成立了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中心以加速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世界接轨。

然而实践却走在了理论的前头,基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非常酒店欠缺,包括酒店管理专业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内涵、实践的主要瓶颈、对策等一些列问题急需在理论上加以探索,进而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引。

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基本内涵

当前关于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引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的相关研究总体而言比较缺乏,既有的直接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现状调查方面,或者机电、电子信息、艺术设计、交通运输领域。关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概念目前尚缺乏权威的表述,相近的研究主要是关于职业资格证书的,如李传彬(2014)认为一般而言,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是指在相关专业领域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组织或机构,按照国际惯例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经过严格的程序,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崔凤娟(2015)认为其调研的“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是指由外国机构(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政府或其他有证书授予权的机构)或由外国机构授权的国内机构颁发、或由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在华培训后所颁发的在一定国际范围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张明(2016)则认为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也应包括中国有影响力的企业和机构提供的职业资格标准。

結合上述观点和行业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为,酒店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应该解释为在酒店行业被国际权威机构确立或承认,并在国际酒店行业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的酒店职业准则或规范。该标准的特点是职业性、权威性、国际性,它并不是绝对适用于任何国家或地区,也不是一定适用于任何语言与文化环境,而是主要强调酒店职业资格在经营国际性招徕和接待业务时的规范性和通用性。

三、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培养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的主要瓶颈

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培养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是一项十分考验创新能力和发展魄力的工程,高职酒店教育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全球视野、对接世界标准的决心、规划与实践,奢谈培养国际化高技能酒店人才必将沦为无源之水。高职酒店教育在该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培养意识不到位

首先,不少高职院校认为酒店专业应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应主要强调中国化与本土化,无需追求国际化,殊不知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旅游客源的日益国际化、洲际化,酒店业对接世界标准已成为业内共识,酒店专业职业标准的国际化需求前所未有的迫切。其次,有些院校不了解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处于无意识状态,其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缺乏与国际上的合作,闭门造车的理念造成了实践上的偏颇。再次,很多高职院校酒店专业甚至认为教好学生英语就实现了培养国际化酒店人才的主要目标,阉割了国际化高技能酒店人才的内涵,他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植入了大量的英语课程,可是学生们依然缺乏国际化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核心技能不强,跨文化沟通职业沟通能力依然较弱。

(二)培养机制较落后

培养机制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对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人才培养合作。国内高职院校中,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所高职院校与AHLEI(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或者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等建立了合作;也有个别院校建立了万豪酒店管理学院、希尔顿教学与实践中心等,但总的说来这些合作还非常少,并且这些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其次,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高技能酒店人才的培养缺乏基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度保障,以至于在发展中缺乏完善的国际化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对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把握不到位,国际化办学发展路径不清晰,办学实践缺乏刚性的约束以致走样,涌现了一系列问题。

(三)国际化师资队伍匮乏

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培养高技能人才离不开一支过硬的国际化教师队伍,就目前而言,国内高职酒店教育师资存在的差距还比较明显。首先高职酒店专业教师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他们绝大部分来自旅游管理专业,且海归背景较少,英语水平相对不高,语言水平上的差距对于培养具有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人才是一个掣肘,这种情况下酒店专业开设双语课程难度极大,很难培养出优质的的符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其次,在技能上,教师们大多缺乏国际化的认证,如AHLA(美国饭店协会)的CHE认证(注册国际酒店教育导师),CGSP认证(黄金服务认证)等;再次,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师资也鲜有在国际性酒店长期工作或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的经历,这些对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高技能酒店人才的培养是存在重大缺陷的。

(四)课程与教材相对落伍

培养具有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高技能酒店人才离不开配套的课程与教材,而在该方面,国内高职院校显然还有许多的差距需要弥补。首先是课程,不少院校的课程还比较传统,没有考虑到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实际情况,如多数院校酒店专业还在像一般专业一样开设大学英语,而没有考虑到在酒店工作环境中对听说读写的强烈需求;再如不少院校在开设课程时忽视了国际职业资格标准中学生的跨文化沟通需求,以致缺少相应课程;同样的还有很多院校忽视了国际职业资格标准中学生的收益管理知识的培养。其次是教材,国内的许多教材也没有估计到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使用,如酒店市场营销课程,国际上早就开始了移动互联网营销甚至无线互联网营销,而大部分教材还在过分地强调一般的酒店营销原理与方法,缺乏培养具有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高技能人才的针对性。

四、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培养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的对策

(一)增强培养意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在宏观环境上中国旅游业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服务全球游客,对接国际通用资格标准是高职酒店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外在必然要求。本土化与与国际化相辅相成,高职人才对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并不影响本土化。其次,要加强对培养具有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高技能酒店人才意识的推进和普及,主动关注国际动态,积极探索与国际权威机构或著名企业的合作,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避免闭门造车式的误读。再次,要深刻认识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高技能酒店人才的内涵,不止是加强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等进行立体化的塑造和培育,充分理解这是一个包含发展规划、制度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跨文化合作、课程建设等在内的一个系统工程。

(二)转变培养机制

首先,要加强对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人才培养合作。一方面要扩大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一流院校的合作,在学术上、在教育思想上旁征博引,高屋建瓴;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与万豪国际集团、希尔顿集团、美国饭店协会等企业与行业的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作双向拓展,在實践中拓宽国际化高技能酒店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道路。其次,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高技能酒店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完善基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建立长、中、短期培养目标;要准确把握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从实践的角度厘清与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相对应的国际化办学发展路径。

(三)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国际化的教育离不开国际化的师资。首先,高职酒店专业要大力加强教师英语培训,同时大力引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师资,以加速对接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如开发酒店专业双语课程、双语教材、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标准等;其次,在技能上,要努力推进教师师资标准的国际化认证,包括AHLEI、STR,以及某些著名国际性酒店集团的认证等,只有国际化素质的师资才能培养出国际化水准的学生;再次,要积极选拔教师到国际性酒店挂职学习,在实践中对接国际化职业技能,与此同时,也要积极选送老师到海外研修,从视野上能力上尽快对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

(四)开发一流课程与教材

课程与教材是人才培养方案及其执行的重要有机载体,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国际化的课程与教材作为支撑。首先,在课程方面,要积极与国际化的需求对接,主动去除或减少较为落后的或者不适宜的课程,并将其更改为或增加符合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如可以将大学英语更改为雅思英语,增加收益管理课程等等。其次在教材方面,要积极汰旧换新,如酒店市场营销课程,可以把其中的部分章节更改为移动互联网营销,让教材与国际酒店的生产实践保持一致,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一般性的原理与方法,进而使学生达不到相应的达到人才培养规格,失去了培养基于国际化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高技能人才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李传彬.我国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2):11-14.

[2]崔凤娟.江苏省职业院校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现状调查与分析[J].机械职业教,2015(12).

[3]张明,张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困境与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