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文化符号在博物馆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三星堆博物馆为例

2018-01-05张思齐

四川建筑 2017年6期
关键词:古蜀展馆青铜

张思齐

(四川广汉中学,四川德阳618300)

试论文化符号在博物馆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三星堆博物馆为例

张思齐

(四川广汉中学,四川德阳618300)

文化符号在博物馆景观建筑上的运用应遵循“与建筑景观相融”和“整体协调及人性化”两大原则,二者相辅相成,能合理营构出博物馆外部空间环境的文化意象,充分展现、烘托相应文化内涵和文化意境。文章以三星堆博物馆景观建筑为例,对建筑意象的构拟、文化符号的提炼创新、景观建筑与景点的搭配关系以及运用相关文化符号的作用、意义等诸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文化符号应注重的唯一性、识别性和典型性等景观设计上应注意的要点。

景观建筑; 博物馆; 景观设计; 三星堆; 文化符号; 文化内涵

景观建筑是在风景区、公园、广场等公共景观场所具有景观标识作用的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景观建筑不仅要求造型优美,且须与环境、文化结合紧密、与景观和谐。而欲兼顾诸点,则文化符号在景观建筑上的运用至关重要。

文化符号具有特定性和指向性,且多具唯一性,故其在建筑景观设计上巧妙的应用会起到识别、标识以及展现内涵、烘托意境的作用。尤其是在博物馆建筑景观设计中,提炼贴合馆藏文物和历史文化独特的文化元素,使之符号化并加以应用,将对公众教育、强化记忆、辅助理解、宣传讲解及文化传播等诸方面都会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目前国内众多博物馆景观建筑的成功案例履见不鲜,如上海博物馆、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其主体建筑皆堪称“景观建筑”之典范。而从博物馆主体建筑、附属建筑等建筑景观与相应文化符号的完美结合上看,作为遗址博物馆的三星堆博物馆,则无疑颇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即以三星堆博物馆为例,对文化符号在博物馆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意义等略加探讨。

1 三星堆博物馆建筑景观整体布局的原则

三星堆遗址,位于成都平原北部的广汉市城西鸭子河南岸(地属南兴镇),南距省会成都40 km,东距广汉市区7 km。其延续时间从距今4 800年~2 800年,约当中原龙山文化时代至商末周初,一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期以后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分布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系中国青铜文明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38 km,北距德阳26 km,是我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依托三星堆遗址及其资源,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种功能于一体,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实施管理,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等数千件珍贵文物。

三星堆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有高2.62 m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 m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 m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流光溢彩的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不言而喻,三星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极具艺术表现力、种类繁多的的文物造型,为建筑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符号资源。三星堆博物馆景观打造、景观建筑的设计构思及整体布局,正是基于其遗址博物馆的性质并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三星堆”相关文化符号而取得了成功,在衔接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建构博物馆园区艺术性与自然美的浑融性及引导游人观展心理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星堆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6 767.28 m2,大体在自东向西的园区范围内纵向展开。主要项目有展馆、主大门景观透视墙、园区道路、人工湖、祭祀台、绿化种植区、停车场及桥梁、综合馆、学术报告厅、贵宾接待厅、中心圆形集散广场、主大门票房及生态停车场、人工湖、游客接待中心、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旅游购物中心、三星堆博物馆研究院等。综合来看,三星堆博物馆建筑景观整体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并体现出考究的节奏韵律感,即:旅客中心——第一展馆(综合馆)——第二展馆(青铜器馆),建筑体量和高度逐步加大和提高;第一展馆(综合馆)与第二展馆(青铜器馆)之间由启功题写的座式馆标与花台——透视墙——主馆,又是一个层次的从低到高的布局,形成了视觉上良好的透视效果,更为凸显青铜器馆建筑。

如上所述,三星堆博物馆建筑景观的整体布局及独立建筑设计除谨守一般的外部空间设计原则之外,还遵循了两大原则,即:

(1)文化符号与建筑景观相融原则。彰显三星堆文化精神,巧妙融入三星堆文物造型符号三星堆博物馆建筑及其外环境的重要展示内容,藉此提示古蜀历史文化面貌、传递三星堆文化内涵。

(2)整体协调及人性化原则。博物馆外环境系城市空间与博物馆空间的重要过渡区域。三星堆博物馆通过地形地貌的改造及古蜀历史文化氛围的展现,使遗址及其周边地带很好地融入了城市自然环境及文化氛围之中。

此两大原则相辅相成,合理营构出三星堆博物馆外部空间环境的文化意象,充分展现了古蜀文化内涵、烘托了邈远厚重的古蜀文化意境,为博物馆建筑景观的成功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

2 三星堆博物馆建筑景观对文化符号的巧妙运用

三星堆博物馆建筑景观设计主要有基本陈列展馆、学术报告厅、贵宾接待厅、游客接待中心、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等,本文主要择取其中有代表性者略作论说。

2.1 陈列展馆

博物馆现设两大展馆,为其基本陈列《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之载体。第一展馆(综合馆)展示分题为“灿烂的古蜀文明”,重在展示古蜀社会物质生活;第二展馆(青铜器馆)展示分题为“青铜铸就的人间神国”,旨在揭示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综合馆位于进入博物馆大门后的园区前部,青铜器馆位于园区中部,两部建筑的外形均追求与地貌、史迹及文物造型艺术相结合的神韵,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为一体,两大展馆高低相形,遥相呼应,又与建筑本身所在区域环境构拟出古蜀文化的环境意象。

第一展馆(综合馆)建筑为半弧形斜坡生态式建筑(图1),旨在张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精神。建筑上部满覆草坪,仅在出入口设置装饰柱及坡顶,其整体以“隐”取胜,与以“显”为特色的第二展馆(青铜器馆)相应互彰。该馆建筑特意在斜坡顶中部以植被造出巨幅式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绿化景观,既具提示建筑本身的功能内涵,也烘托了园区前部大环境的古蜀文化氛围。此外,该建筑又与同处该区域的“土堆式”造型的学术报告厅、贵宾接待厅相映成趣,形成宛如星辰布列的“三星堆”意象。“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建筑本身应象从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样”,在三星堆这样一个由地貌、史迹和语言构成的特定大氛围中,以“堆”为建筑构型要素,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堆”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建筑手段,而“堆”的精髓则在于沟通,既与三星堆古蜀文明沟通,又与现代文明沟通,既沟通古人,同时又沟通世人[1]。

图1 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

第二展馆(青铜器馆)建筑为三部一体的变形螺旋式建筑,其整体具有“堆列三星”与“人类历史演进历程”的双重象征,馆外气势恢宏的仿古祭台与现代大型表演场、展馆建筑遥相呼应,表达了三星堆文化苍古雄浑、博大精深的历史意蕴。建筑设计师在具体考虑该馆建筑方案时,正是大胆把着眼点放在“堆”上做文章,故方案采用螺旋式依形就势的手法。这种造型,乍一看来,酷似大地上的一个堆(建筑堆),螺旋曲线所形成的勃勃向上的生气,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古蜀人超然神力的延续和当代人审美情趣的升华,恰到好处地沟通了古今两个方面,螺旋体的全方位感则强化烘托了“堆”的意念(图2)。

图2 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

2.2 透视墙

透视墙位于综合馆与青铜器馆之间的座式大理石馆名碑东部约15 m处,系区隔园区前部与中后部的标志性装饰墙,亦是走向青铜馆的园区内装饰性大门中部主题隔墙。

透过透视墙,正前方即是螺旋形造型的青铜器馆建筑,建筑顶部为鼎立造型、分观三面的大型铜塑三星堆纵目面具。与此相呼应,透视墙图案也是采用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造型这一古蜀传统文化符号而作适当变形处理,其连缀曲形的线条与镂空部分形成气韵生动的形式感,同时为即将步入青铜馆所在的中部园区起到提示作用,也有效传达了古蜀文明信息。而从透视墙望向前方对面青铜馆顶部铜质立雕纵目面具,更生发出一种形式递进、时空变换的视觉趣味和美感。透视墙借鉴三星堆文化符号而又提炼创新,进行了一定的抽象与拼接,使其充分彰显了现代审美、符合现代建筑设计美学的要求。正如有论者所言,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借鉴,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这样才能使得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实现新型完美的融合[2]。

3 景观建筑与环境意象的营造

三星堆博物馆地势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一年四季绿草如茵,春夏秋冬花树争奇。春有杜鹃唱歌,夏有剑麻吐芳,秋有牡丹飘蕊,冬有腊梅傲霜。整个馆区占地53.33 ha,绿化面积达85 %以上。在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三星堆博物馆除了将三星堆文化符号运用于众多的绿化植物造型,还散点式分布点缀了造型取自三星堆文物的雕塑小品,其与中西风格相结合的大草坪、树林以及相关景观建筑及景点相辅相配,共同起到了衬托主体建筑、营造神秘清幽的古蜀文化氛围的作用。

3.1 天人合一——回音祭坛

古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蜀先民沟通天地人神、祈福禳灾的仪式多在祭祀台进行。

该大型祭祀台位于园区中部的青铜馆南侧,为四方三层,以成都北郊羊子山属商末周初的一座夯土祭台为原型参照,藉以再现古蜀土台建筑的巨大规模和恢宏气势。祭祀台底层840 m2,逐层向上递减,顶层为65 m2的方形平台。整个祭台采用红砂石垒筑而成,古朴雄浑、原始意味浓厚。

祭祀台前的圆形表演场地与祭祀方台相呼应,象征“天圆地方”。场地中央的巧妙设计极具神奇的回音功能,充分地表现出古蜀“天人感应,人神互通”的时代特征。这里作为大型仿古祭祀表演活动的场地,通过神秘诡异的蜀乐与翩跹优美的舞蹈为观众再现古蜀的宏大祭祀场面,揭示古蜀原始宗教文化内涵[1]。

3.2 灵木至尊——神奇乌木

乌木被尊称为“万木之灵”,是古木经洪水、地震等自然变异,沉埋于古河床的淤泥之中,在缺氧的环境中越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碳化而成,故又称为“碳化木”。乌木历经岁月沧桑而仪态万千,可谓古意盎然的珍稀之品。三星堆附近的古河床是乌木最集中的出产地之一,与三星堆两坑文物几乎同一时期。几千年前的古蜀先民就是在神火照耀的祭礼中把这些参天大树视为“登天之梯”,以此作为他们沟通天地的中介辅具。博物馆特意在大型祭祀台前游道一侧用自然大方的陈置手法,堆放了一批乌木。其旨在辅助祭祀台设置而为观众提示三星堆文化之古远和先民的文化信仰。事实证明,不论是节庆活动时在祭祀台举行祭祀表演时,还是平时游人闲步至此,祭祀台与乌木的呼应成趣,都能使人生怀古之幽思。

3.3 卓然独立——巨伞榕树

综合馆最后一个单元是展示青铜神树,馆方特意在由综合馆到青铜馆的游道前段栽植了这棵大榕树。该树高12 m,直径近2 m。这一设置的意图在于:当观众参观了展厅中的三星堆大型青铜神树,再顺游道步行到此驻足于榕树下,由树身看到树顶,目光缘树顶而上仰观苍穹,则有助于加深对神树的深沉内涵及古人神话宇宙观的认识与理解。

此例足以说明,三星堆博物馆在景观设计中系将建筑与植被视为整体,并利用特定植物及种植位置,巧妙地起到了相应的文化提示和文化象征的作用。

3.4 绿色环保——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位于博物馆馆区鸭子河畔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地8 000 m2,场内近千株小叶香樟繁茂葱郁,整齐排列,以此替代停车线路。生态停车场可容纳小车200多辆,其环境与周边有机相连,交相辉映,为西南地区少见,充分地体现出“绿色环球21”所倡导的环保精神。

4 结束语

美国城市规划师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博物馆建筑则更应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魅力。遗址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中的一类特殊类型,其景观设计也具有相应特殊性,笔者认为,文化符号在博物馆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应注意如下四点:

(1)设计应建立在对相关遗址或文物及其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及研究的基础上,如此才能充分提炼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2)遵循景观设计原则,结合博物馆自身特性打造既符合博物馆文化、又满足城市公共空需求的外部空间环境,并充分考虑满足陈列展示、观众服务等功能的需要。

(3)文化符号在博物馆建筑景观的运用中,应注意避免将建筑做成简单的混凝土复制文物。

(4)博物馆建筑景观所运用的文化符号应与馆藏文物或遗址内涵密切相关,应强调文化符号的唯一性、识别性和典型性。

我们的建筑景观设计,应始终铭记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以实体的空间为载体,充分把握博物馆形象的塑造,保留城市的历史厚重感和岁月延续感,有力增美城市文化氛围的建设,创作出着传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建筑精品。

[1] 刘家胜, 吴维羲. 走进三星堆[M].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4.

[2] 温海锣. 传统建筑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11).

[定稿日期]2017-11-23

张思齐(2000~),女,在读学生。

TU986.2

A

猜你喜欢

古蜀展馆青铜
创意展馆
以学术研究为后盾的文学创作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青铜之光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探秘古蜀文明
精彩书评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