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辅导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格特质培养的相关性研究*

2018-01-05张黎逸

重庆医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医学教育团体

张黎逸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学部心理教研室 401331)

·医学教育·

团体辅导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格特质培养的相关性研究*

张黎逸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学部心理教研室 401331)

团体辅导是以团体为对象,依托于团体情境而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以往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存在着密切关系,人格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1]。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目前,医学生人格特质培养的精准教育方式尚不完善,令医学教育者遇到诸多难题。本研究利用发展较为成熟的团体辅导方案 ,针对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并定格在人格特质的培养领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团体辅导专项训练的教学模式,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人格是对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的预测[3]。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量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诸多学者对优秀护士的人格特质做了大量广泛的研究,而本研究中,笔者以《优秀护士人格特质量表》[4]作为测量工具,主要探讨合作性、外向性、宜人性等人格特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3-6月将重庆市某高校护理专业学生两个自然班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全日制在校护生;(2)知情且同意参加本研究;(3)正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排除标准:(1)本课程重修学生;(2)本课程免修学生。团体辅导干预前同时对两组被试进行年龄、性别的分析及相关量表的前测,发现被试在年龄、性别和研究者关心的人格特质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为1个自然班,共47人,有效数据44人,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1个自然班,共50人,有效数据48人,有效率为96.0%。有效数据指按实验设计参与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部学习,并先后接受了量表测试的学生。全部测量均由研究者实施并且回收量表,检查无误后,通过双录入方式录入EpiData软件。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 两组学生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地点均为学校多媒体教室,该课程每周2个学时,课程核心理论知识点完全一致,均由研究者负责讲授。主试对两组被试的教学态度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试验组学习核心理论之后加入阶段性团体辅导,每半个月1次,共9次,每次40 min。对照组学生的教学模式遵循传统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学习之后以课堂提问、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等互动模式保证教学质量,无团体辅导教学模式的介入。

1.2.2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优秀护士人格特质量表》[4]进行测量。该量表以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测验(EPQ)、Y-G人格测验为参照,通过前测试验筛选出优秀护士比较敏感的5个人格特质:合作性、外向性、宜人性、关怀和尊重,量表编制完后,对在岗护士(27人)和在校护生(19人)两个群体做预试验,发现量表个别条目表述不够清楚,做出适当的修改,最终量表Cronbach's α值为0.757,内部一致性较好。此外,经过因子分析和专家评审,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量表共35道,“是”或“否”作答,包括5个维度:合作性、外向性、宜人性、关怀和尊重,其中反向计分题15道。 对各维度题项进行计分或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该维度的人格特质越明显。

1.2.3团体辅导方案 阶段性团体辅导方案以《优秀护士人格量表》[4]测试的核心人格特质为参照,主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团队凝聚力、信任、观察学习、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等内容,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团体形成阶段。内容为自我介绍,相互认识,融洽团体氛围,初步形成团体。包括第1次活动。第2阶段:团体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互相信任与接纳的团体氛围,体会被人关注的感觉,并从中探索自我,相互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包括第2~8次活动。第3阶段:结束阶段。最后一次团体辅导,总结每位成员在团体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成长经历,在真诚感人的气氛中结束团体。

2 结 果

2.1两组干预前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被试在年龄、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优秀护士人格特质量表》5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两组干预后优秀护士人格特质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被试在合作性 、外向性和宜人性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关怀和尊重两个维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前《优秀护士人格特质量表》得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后《优秀护士人格特质量表》得分比较分)

3 讨 论

3.1团体辅导对优秀护士敏感人格特质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团体辅导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优秀护士敏感人格特质的培养是积极有效的,特别是在合作性、外向性和宜人性3个维度上,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团体辅导的教学模式使护生更合群,更信任人,更愿意积极地参加活动,呈现出的情绪状态更稳定,并善于自我控制,对人和悦。但在关怀和尊重两个维度上,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能是由于试验组对团体辅导活动内容的理解更倾向于常规的合作、信任和团队凝聚力的表达。因此,在体贴、倾听等方面关注度和表现不够。其次,本研究干预时间有限,若增加团体干预时间,关怀和尊重两种人格特质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展现。

3.2团体辅导教学模式相比其他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目前在教学领域有多种互动模式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方式,如:创新阅读、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等,但更多的是单向沟通。而团体辅导教学模式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节省时间,效率较高。有研究表明,使用团体形式能为卫生保健机构降低经济成本[5]。(2)团体成员通过相互观察学习,可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心理压力得到缓解。(3)团体活动的形式更能被大学生群体接受,知识的获得、情绪的体验和行为的训练可得到较好的整合。团体辅导自从进入教学领域以来,一直在增进团队凝聚力、促进人际互助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并且可以在团队合作中体现个人价值,进而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尊水平[6],这些都与优秀护士的人格特质紧密相连。此外,相较于其他团体辅导教学模式本研究所用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针对护生的心理学课程加入每半个月1次的阶段性团体辅导,该方案呈现出连续性和结构性,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和学习外时刻能感受到团体的存在,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团体的归属感。笔者在本研究基础上,计划尝试编订针对培养优秀护生人格特质的团体辅导教学模式指导手册,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将阶段性团体辅导深入地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推动其成为一个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护生公共必修课。

3.3团体辅导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高等教育最终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身心健康的人才[7],如今医患矛盾不断凸显,医疗人才仅具备高超的医学技术已无法在医疗环境中立足。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基本维持传统学科型教学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8],这对医学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和切入点的精准性提出了挑战。早在2002年,有学者提出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模式,该模式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人的创造性、灵活性与实践[9-10],并已广泛在临床教学中应用。而团体辅导的教学方式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侧重与人沟通时如何去引导[11]。近几年在医学教育的应用中,效果也非常明显。团体辅导有利于改善医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减轻压力,改变应对方式[12]。并且还有研究者发现,辅导对培养医学新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有一定优势[13],还可显著提高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14]。

3.4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样本代表性还不够,今后应考虑跨地域扩大样本量,将团体辅导推广到其他医学院校。还可以尝试将干预时间延长至一学年或更长时间,从而使护生的人格特质更稳定。此外,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被试难以避免地会接受到来自学校、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都会对其人格特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15],可以尝试系统的阶段性增加团体辅导的教学干预,多元化的医学教育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更对某些专业的敏感人格特质有积极的培养作用。

[1]吴花林,孙永胜.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29-131.

[2]李巍.医科大学不同层次医学生心理健康和影响因素的比较及相关对比研究——以某医科大学为例[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4.

[3]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台北:华东书局,1998:369.

[4]张黎逸.优秀护士的人格特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5]Drossaert CHC.Group cognitive therapy:Treatment of choice or sub-optimal option?[J].Behav Cogn Psychother,2002,29(3):311-332.

[6]赵翠荣,魏谨,龙松.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6,13(4):140-141.

[7]叶少芳.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和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4):28-29.

[8]张威,谢长勇,潘晨,等.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与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6(1):1-2,69.

[9]Michaelsen LK,Baumann KA,Fink LD.Team-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J].Westport(CT):Praeger,2002:3-25.

[10]韩媛,周英,罗艳华,等.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9):1759-1761.

[11]李永星.团体辅导模式在人文医学教育中的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2016,10(2):288.

[12]杨东蕾.团体辅导改善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实验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13]洪鸿,杨凤池,李梅.应用团体辅导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11-13.

[14]梁挺,邓怡平,郑浩轩,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181-1183.

[15]邹毅,沈江.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18-2219.

10.3969/j.issn.1671-8348.2017.35.045

重庆市教委教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40911);2012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2-1-3)。

张黎逸(1982-),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G441

B

1671-8348(2017)35-5034-03

2017-06-15

2017-09-15)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医学教育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