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航运安全教育 预防和减少航行事故

2018-01-04陈小青

中国水运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员素质航运船舶

陈小青

(广州海事局,广东 广州 510700)

加强航运安全教育 预防和减少航行事故

陈小青

(广州海事局,广东 广州 510700)

就现代航运而言,同时影响环境保护和航运安全的风险因素众多,如管理机制、人员素质、水上交通条件等,均可能对航运安全造成不良的影响,其中人员素质对于航海安全的威胁最大、最直接,相关数据表明,超过80%的海事是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导致的。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加强航运教育,提高航运人员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航运安全;航运教育;人员素质;实施途径

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航运事业和航海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航运安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航运安全和环境保护作为现代航运关注的两大基本要点,其管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航运事业的运营状态和未来发展。可能影响航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因素众多,如水上交通环境、人员素质、管理机制等等,其中,人员素质是决定航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性因素,相关数据显示,超过80%的海事均与人员素质相关。但就目前我国船管人员专业教育培训发展现状来看,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人员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航运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围绕航运安全,对航运教育及人员教育的落实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航运安全与船管人员素质分析

就现代航运来说,如何使海洋更清洁、航运更安全,是其永恒不变的两大基本主题。但影响航运安全和海洋环境的因素众多,仅依靠设施和设备的创新,或提高设备技术的先进性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地是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船管人员的素质得到整体的提升,才能确保各项环境保护和航运安全要求的有效落实。船舶管理人员主要包含船上轮驾人员和岸上航运管理人员两类人员,其个人专业素质是影响、决定整个航运过程中所有安全因素的重要因素。近几年,航运业的工作重点和发展重心已经逐渐由船舶配置、设备性能和规则制定,转移到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方面,越来越要求由高素质管理人员实施组织和管理工作,由高知识水平的船员控制先进的船舶设备,以确保航运整体安全。

我国地域广袤、地理环境复杂,内河通航里程约有11万公里,内河运输船舶公司超过5100家,分布于全国22个省市,各类船舶总数超过30万艘。以长江水系为例,其临岸跨省的内河航运企业约有2000余家,其中,国有企业占总量的17.8%左右,有359家;各省、市地方航运集体企业占总量的61%左右,有1239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企业分别占17%和4%,分别有347家和77家;剩余份额为私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同时,还存在有大量的个体水上运输户和乡镇船舶。就以上企业及个体而言,其船管人员专业素质主要表现如下几个特点:

船管人员的学历层次构成复杂,受教育水平高低不齐,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中、高等学历程度人员数量较少,多数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同时,不同学历程度的人员分布较为集中,中、高等学历人员主要集中在大中型船舶以及大中型企业中,中小型企业相关船管人员的平均学历层次较低,而部分非水网地区船舶驾驶人员和船管人员的学历基本得不到保障。以长航集团为例,该集团相关船舶技术人员多数毕业于中专或大专院校,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且船舶轮机员、驾驶员等人员需经历长江海事系统的专业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证书后,才能出任对应的职务;而在地方及乡镇船舶上,船舶技术人员普遍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且证书获得情况与个人实际能力存在一定出入,甚至存在部分船员未能掌握正规水上知识就上船进行操作的情况。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就现代航运来说,船管人员专业素质是决定水上交通安全状况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内河航运安全长期管理始终不能取得本质改观的根源所在。因此,加强船管人员航运教育,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提高船管人员综合素质,是强化航运安全的首要任务。

从船管人员的角度分析,其应全面符合以下几点素质要求:一是思想素质要求。思想素质方面,船管人员应该热爱祖国、热爱航运事业、热爱集体,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责任心强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同时需具有良好地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二是文化素质要求。文化素质是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基础,具体表现在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方面,学历、学位较高的船管人员往往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先进思想,更擅长利用科学的方法、知识、思想、技术开展工作,对于职业发展变化,也有着较好地适应能力;三是业务素质要求。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工作的开展情况,良好的业务素质除了要全面掌握工作相关的基础理论、技能外,还应积极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外语听说能力等技术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四是身心素质要求。船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日常工作量较大且工作内容较为繁琐,因此,船管人员还应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开展工作。

2 航运教育及船管人员素质培养途径分析

2.1 航运教育发展现状

航运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内河船舶、驾驶技术、通信、港口、航运管理以及通航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均有着广泛且深入地应用,改变航运运营模式,提高航运管理效率的同时,对于航运教育及船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随着内河航运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未来的内河船管人员除了基础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还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化航运管理理念,积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综合提高自身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从而更好地开展各项航运工作,保障航运安全。

2.2 船管人员素质培养途径和措施分析

一般来说,船管人员综合素质的形成,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航运院校教育阶段,第二阶段是航运企业教育阶段。由于近几年我国航运事业发展迅速,仅依靠其中某一阶段的素质教育培养,很难满足现代航运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此,必须由航运院校和航运企业共同组成系统、动态的人员素质培训体系,才能切实提高航运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我国航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就航运院校教育来说,其应该形成“三个层次”、“三种模式”、“三个环节”的素质教育体系。其中“三个层次”由低到高是指船员培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层次,高等教育则可进一步细分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三种模式”具体是指船员培训、开放式学历职业教育和全日制学校学历教育;“三个环节”则是指船上培训、专业培训和课堂教学。考虑到不同岗位的差异性人才需求,在船管人员培养过程中还可通过划分管理型人才、职业型人才以及教育型人才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岗位的人才培养需求。另外,全日制学校学历教育需对应培养不同层次的航运人才,研究生教育对应管理型人才或科研教育型人才培养,专科、本科教育对应企业管理人员、一等和二等船舶驾驶人员、海事机构实践人员等人才的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则对应一级水手和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等人才的培养。

其次,航运企业也必须承担其应尽的人才培养义务,通过船管人员岗前培训、知识技能更新培训以及知识技能提高培训等专业培训,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强化船管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以此为基础达到企业文化、协调船管人员个人发展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从而全面激发船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深入挖掘员工个人潜力,实现产业整体的进一步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航运学校和航运企业应联合形成系统、全面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理论、实践的全方位技能培养,切实提高船管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使其更好应对岗位工作的同时,激发员工的创新力和工作热情,从而提高航运安全,推动我国航运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1]盛进路,杨富华.基于博弈论的航运安全监管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6(05).

[2]陈飞儿,左志维,冯桂等.东南亚航运通道安全合作机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孙凯,刘腾.北极航运治理与中国的参与路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4]史春林,李秀英.苏伊士运河与航运安全--兼论中国的通航对策[J].太平洋学报,2014(10).

[5]王丹,李振福,张燕等.北极航道开通对我国航运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航海,2014(01).

U698

A

1006—7973(2017)12-0024-02

10.13646/j.cnki.42-1395/u.2017.12.009

猜你喜欢

人员素质航运船舶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船舶!请加速
科技出版高质量发展对校对人员素质提升的要求探析
新时期政工人员素质培养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