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步行友好景观探索分析

2018-01-03王干星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校园

王干星

摘 要 随着“最美校园”活动的开展,各大高校丰富校园景观的建设有序进行。校园师生人群的生活节奏较为缓慢,大多选择步行的方式出行,使得他们有时间和空间自由观赏体验校园景观。因此,校园景观上若能实现步行友好景观,在改善校园环境和发挥景观功能上将会有诸多益处。

关键词 校园;环境心理;景观知觉;景观漫步性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7.023

校园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學习场所,给在校师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外部环境,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校园步行友好景观作为一种更具有人文情怀的景观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放松心理,从而发挥景观的间接功能。海南大学农林大道便是校园步行友好景观的很好展示,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置身其中能让他们感到舒适,并拥有愉悦的享受和美好的情绪。

1 研究区域简介

海南省海口市是海南大学的所在地,该地属于低纬度热带的较北位置,是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的气候具有差异。春天雨水偏少、偶有干旱,夏天雨水极多、温度也高,秋天有着更多的暴雨和台风,冬天雨水少偶有寒气。而且,该地获得的日照时间相对较多,年均值大于2 000 h;气温适宜,最高为28.6 ℃,最低为17.7 ℃;总体雨水丰富,年均值为1 664 mm。海南大学农林大道东西朝向,是一条校园次干道,是连接校外居住区和学生宿舍的通道,全长5.5 km左右,路面宽8 m,两边的步行道宽1.5 m。

2 与校园步行友好景观有关的概念

2.1 景观知觉

景观知觉指的是客体对来自真实景观场地的有意义的刺激所带来的即时并且直接的反应和印象,通常,这种刺激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温湿度等。景观知觉是在当场真实体验后立刻产生最为直接的一种感受,这是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整个流程需要主体(人)、客观景观场地、通过感官建立起知觉,具有及时性、场地真实体验、直接是景观知觉三个特征。人对景观的知觉是源于景观中有意义的刺激模式,并非是一个个分开、孤立的刺激[1]。正如,当秋季来临之际,孤零零的落叶并不能刺激起人对秋季落叶翩翩起舞的印象,但当“一夜秋风至,遍地黄金甲”时,这些就足以刺激人们联想起落叶漫天飞舞的景象。诗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这种景观知觉是有意义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结果,是经验性的默认,就像百花齐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2.2 景观知觉与景观情绪的反应

在医学上很多实验研究证明,好的景观环境对病人具有康复作用,因为良好的景观给人到来的知觉能产生放松和积极的情绪。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做过一个研究,让13名男学生(被试者)在人工气候室中(外部杂音和气味不能进入的空间)观看“巴黎郊外的森林图像”。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的大脑血流量和血压变化的最大值分别比观看图像前降低了2%和5%,从而说明观看图像时被试者大脑处于放松状态,这就是景观知觉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喜欢去农林大道散心,主要是因为景观中包含了众多积极情绪因子。

1)空间的半围合。农林大道两旁茂盛的植被,加之道路地势高差的变化,形成连续变化的半围合空间,这些空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又不幽闭,给人安全感和领域感,让人放下精神上的戒备,从而放松心情。

2)色彩的有效刺激。人们天生就对自然界中的花朵“偏爱”,盛开的花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代表着美好和希望[2]。这些色彩能快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也就将人们从自己内心世界拉回到自然环境中,重新建立起积极的情绪。

3)体感环境。整条大道树木的郁闭度适宜,气候凉爽,温湿度适中,风道通畅,光照适宜,为观赏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生理状态处境,是形成积极愉悦情绪的前提条件。

3 校园步行友好景观的特征分析

3.1 步行友好景观具有漫步性

校园景观所针对的人群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慢节奏,但如何能放缓路人的步伐,吸引他们留心周边美好的风景,这也是探索分析的意义。

海南大学农林大道东西朝向,是一条校园次干道,是连接校外居住区和学生宿舍的通道,全长5.5 km左右,路面宽8 m,两边的步行道宽1.5 m。恰恰是这不宽阔的路面,放慢了游人步行速度,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路边的景观。正如,人们散步时更愿意选择有趣的小路而不是大马路。同时,该道路的空间位置避开了学生上下课的必经之路,而是与之斜交叉,使得它在功能上不是完全应付学生快速通行压力,为学生的漫步提供了空间场所。

更为重要的是,道路两旁层次丰富的植被,围合成相对静谧的小环境,随时令开放的花、季相变化的树叶、光影变化等这些有意义的刺激因子,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动下吸引师生驻足观赏,拍照留念,甚至情不自禁去触摸体验。因此,步行友好景观不是传统的视觉性景观,而是交流体验性景观。

3.2 步行友好景观具有复杂性

Berlyne在1978年通过实验揭示了人的探索性行为,证明了人的兴趣随复杂性增加而增加。经验也显示,大多数人偏爱较为复杂的刺激,单一或同类刺激使人知觉呆滞甚至厌倦。这种偏爱意味着更加注意,更加感兴趣。兴趣是探索或具有关注的趋势,一般随对象的复杂性增加呈单调递增,直到达到最高值而不再探索。这种兴趣是改善景观情绪的诱导因子。因此,校园步行友好景观只有改变刺激的种类和强度,才能引起人们景观知觉的改变。基于此,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农林大道的景观复杂性。

1)造型肌理。每种植物的叶片叶型都不尽相同,有披针形、卵圆形、锯齿形等,树干的纹理也有不同,有非洲楝龟裂的纹理,也有木棉光滑细质纹理,都有属于本身的肌理特性。植物种类丰富,在景观中表现的就会有层次感,在视觉上会显得更有看点(内容)。

2)色彩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往往跳出所在的大环境从而能够吸引注意,茂盛的鹤蕉开出黄褐色的花蕾,朱蕉暗红色的叶片在道路中格外显眼,以及粉红色的洋紫荆,让人远远便能看到,这些不同于大环境的色彩的变化能唤醒人们的景观知覺,使得在脑海中的画面能够出现一些“兴奋点”从而激发探索欲望。

3)光影的变化。光线能够很好地烘托空间的尺度,正如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中巧妙地应用日照的变化来塑造建筑空间的变化。农林大道中,两侧高大乔木的冠幅都往道路中间延伸,形成了凹凸变化的天际线,在形成巨大上层空间的同时,让阳光能够透过,在地面上形成变化多端的光影。这些光影随着树叶和日照变动,无疑增强了有意义的刺激,和景观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3.3 步行友好景观具有亲和性

步行友好景观是景观与“人”之间的交互,并不局限于视觉体验,是两者之间相互吸引和应答的过程。农林大道具有很强的亲和性在于,它能吸引“人”对陌生的周围环境展现出友好的接触行为。步道中偶尔会有“红杏出墙来”的花枝,路过的游人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亲和行为所吸引,从而试图走进细看或用照片记录,作为一种友好性的应答,整个过程在体验中展现出了友好性。而修剪整齐的规则景观,往往对人产生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距离感,更多的是“高冷”而不是亲和,因此也无法实现体验的过程。

除此之外,农林大道景观的步行友好特征还表现在动态景观。道路两旁适宜的生境吸引了松鼠的觅食,活泼可爱相互追逐的小松鼠又使得静谧的景观到来活泼的氛围,也能有效引起游人的关注,而人的视觉焦点自然会随着松鼠的移动而移动,这恰恰促进了人与景观之间的交流互动。因此,景观体验的亲和性是人与景观的友好性行为。

4 结语

农林大道是20世纪建成的,经过时间的历练形成如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优美的环境吸引众多学生和居民前来观赏,与校园的其他景观形式相比,它所具备步行友好景观特征在改善学生心理状况,调节情绪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在校园,其他场所的步行友好式景观以其漫步性、复杂性、亲和性、友好性,能让人们体验到景观的现实功能,实现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胡正凡,林玉莲.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李霞,朱笑,吕英明,等.植物景观色彩对大学生视觉心理的影响[J].中国园林,2013(7):93-9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